简明世界史 现代部分 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 ==========第1页========== 简明世界史现代部分 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货:界史编钙组 .人天女:注出版露羊专詹发行比族邱腳厂!制50×1168路米32开本8.25刊张203.000字195年10月第1版1975年10月北京第1次1制书号11001·275定价0.80元内部发行 ==========第2页========== 070 编者说明 毛主席指出:“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删繁就简。”①我们在教育革命实践中,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集体编写了这本供世界史专业使用的教材。一九七二年九月印成讨论稿后,曾在教学中试用,并在校内外征求意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对讨论稿作了修改。 本书叙述了从原始社会到一九四五年的世界历史。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努力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力图破阶级调和论,着重阐明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破帝王将相决定论,论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破“欧洲中心论”,恢复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还力求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世界史这门学科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历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中国史另设课程,本书不立专章叙述。 我们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不高,对世界历史研究得很不够。特别是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儒法斗争研究的开展,对历史科学不断提出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很好 ①引自《学习十六条手册》,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版,第15页。 32080 ==========第3页========== 研究和贯彻。因此本书一定存在许多缺点,诚恳地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改正。 本书分古代、近代、现代三册出版,另印《简明世界史地图》 一册。 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 一九七四年八月 ==========第4页========== 目 录 现代部分引言… 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 新纪元… 第一节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5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5)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国内状况列宁制定的社会主义革命路线(?)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武装起义方针的确立(9)《国家与革命>一书的重大意义(12) 第二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5武装起义提上日程(1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建立(17)布尔什维克党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 第三节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于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 外国武装干涉的开始战时共产主义改策的实施(23)协约国三次武装于涉的被粉碎(25)苏联的成立(28) 第四节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32第一节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工人阶级的斗争…34 十一月革命的爆发和德国共产党的建立(34)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十一月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教训(37)一九二三年德国的革命形势和汉堡工人起义(40)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工人阶级的斗 年(41) 第一节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教训…………43 ==========第5页========== 目 录 匈牙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和匈牙利共产党的成立(4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44)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意义及其教训(48) 第三节饿后欧美日本革命运动的新高涨…50英帝国的衰落一九二六年的总罢工(50)战后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左翼联盟”的破产(53)战后意大利工农革命运动的高张意大利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56)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繁荣的破灭(58).日本的“米骚动”二十年代阶级斗争的激化(62)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65第一节十月革命开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 新时期… 第二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一起义”运动………72第三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高潮………77 一九ーハーーー九ニ二年印度民族解放斗争高潮(77)一九二六ー一九 二七年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84) 第四节西亚、北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88西亚、北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88)“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历史数圳(93) 第五节拉丁美洲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国际 关系……101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帝国主义本质……101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01)华盛顿会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105) 第二节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09帝国主义反对苏维埃俄国政策的破产(110)帝国主义在战后赔款问题上的斗争(112)罗迦诺会议巴黎公约(115)中茵革命和远东国际关系(117)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120第一节列宁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121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21)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124) ==========第6页========== 目 录 第二节斯大林为捍卫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斗争………127斯大林捍卫列宁主义、反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127)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反对托洛茨基一季诺维也夫反觉联盟的斗争(130) 坚持农业社会主义 集体化方针,反对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134) 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137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胜利开展(137)五年计划的胜利实施(140):托洛茨基反革命阴谋集团的被粉碎(143) 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 斗争…145 第一节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三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美英人民反对 压迫和剥削的斗争………………145 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三年的世界经济危机(145)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阶级实质(146)英国麦克唐纳的“国民内阁”及其改策(152)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55希特勒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55)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61) 第三节三十年代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64 法国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争(164)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167)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72第一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和越南民族解放运 动的高涨………173 朝鲜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73)越南工人阶级政党的成立和初期的革命活动(177) 第二节一九三○一一九三四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182第三节埃塞俄比亚人民反对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187第四节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191在睦邻政策幌子下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191)古巴和墨西哥的民族民主运动(193)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准备世界大战…198第一节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建立…199 ==========第7页========== 目 录 德日意的侵略企图(199) 战后帝国主义体系的崩溃两个帝国主义集团 的建立(201) 第二节德日意法西斯侵賂的加强帝国主义的“不干涉政策”…209“不干涉政策”的恶果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209)幕尼黑帝国主义阴谋德厨法西斯侵咯捷克斯洛伐克(212)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 胜利 ……216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216大战爆发的原因(216)大战的初期阶段(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一一九四 一年六月二十二日)(219)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23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23)“东方慕尼器”阴谋的被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26)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一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229) 第三节德日法西斯的崩溃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232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的英勇斗争(232)苏联的胜利反攻第二战场的开辟(237)德日法西斯的崩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239)大事年表……………… ………245—250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251-258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259-268 插图目录 十月革命时期的列宁同志…………14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毛泽东同志 …………71 二十年代的斯大林同志… …127 抗日武装斗争时期的金日成同志… …175 二十年代的胡志明同志… …178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霍查同志…235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赤卫队和革命土兵攻打 ==========第8页========== 目 录 5 冬官,夺取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i攻打冬宫的“阿芙乐尔”巡洋舰… …i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宫……………ii 一九一九年五月俄国革命土兵保卫彼得格勒……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德国水兵起义……… ……iii 一九一九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人—一库恩·贝拉……i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福斯特…………iV 一儿二六年五月英国工人总罢工… 一九一八年日本劳动群众捣毁米店… 一九二二年印度反英示威… 一九二六年印尼起义军炸毁火车… 九二三年土耳其军队开进伊斯坦堡…… 一九-一九年埃及农民在开罗举行示威…vii尼加拉瓜反美游击战争的著名领袖桑地诺… ........vii 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yi 一九二四年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追悼无产阶级导师列宁的群众人会v 一九一九年签订凡尔资和约………汉 一九二一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一九二九年经济危机时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的混乱状况…x 一九三○年美国费城失业工人举行集会反对失业…8美国华盛顿的“胡佛小屋”(贫民窟)…… 一九三六年日本“二·二六事件”的叛军……Xi 一九三五年在法国巴黎巴斯底广场举行的反法西斯示威游行…xi 一九三四年英国伦敦失业工人的示威游行……x 一九三六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武装群众奔赴前线抗击法西斯…xⅱ延安人民支持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示威游行…xi 一九三七年六月朝鲜普天堡大捷……Xiy朝鲜人民革命军所写的“打倒日本法西斯军阀!”等革命口号…xγ ==========第9页========== 录 一九三○一一九三一年越南义安一河静苏维埃的赤卫队员…xV 一九三八年五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反法西斯、反殖民主义的群众 大会………XV 殖民统治下的非洲儿童…………Vi抵抗意大利法西斯侵賂的埃塞俄比亚军队… ◆…gyi 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示威。图上文字为:“美国栳滚回去!”…xⅱ墨西哥一九三八年的反法西斯游行…xi芦沟桥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xvⅱ 八路军和民兵在山西农村追歼日本侵略军……………xVi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七日斯大林在红场检阅即将奔赴前线的苏军战士…xx 一九四二年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抗击德国侵略者……............X1X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海空军袭击珍珠港……xx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德黑兰会议。自左至右: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xx 一九四四年夏法国游击队在南部城市中搜查德国法西斯分子…xx 一九四五年四月藏大利人民处死墨索里尼,并将他倒吊在米兰广场上……x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xx 一九四五年八月八路军解放华北重要城市张家口…xxi 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六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图为毛主席在大会上致闭幕词。旁边坐着的是周恩来同志…………8xiⅱ 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德军参谋长约德尔等在法国兰斯向美英盟军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签署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第10页========== 现代部分引言 伟大列宁领导的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①从此,开始了世界现代史时期。 世界现代史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在这个时期,不仅依然存在着帝国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增添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引起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强烈反抗和斗争。 十月革命后,全世界兴起了伟大的革命风暴,冲击着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德国、匈牙利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由于缺乏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由于社会民主党的叛卖和帝国主义的镇压,先后遵受挫折。在西方曾出现一个短暂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但是,在东方,中国、朝鲜、越南、印度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彼伏此起,蓬勃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的后方,使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陷人危机。 一九二九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疯狂向外侵略扩张, 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遂集>什订本,第628医。 ==========第11页========== 2 现代部分引言 争夺世界霸权。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则采取了反动的“不干涉政策”,企图用牺牲中国、捷克等国家利益的办法,把法西斯侵略势力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自已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但是,这种政策的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社会主义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下,战胜托洛茨基、布哈林修正主义路线,巍然屹立于世界。而德意日同英法美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导致第二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中国、朝鲜、越南等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和阿尔巴尼亚、法国等各国人民的反对德意法西斯斗争风起云涌。在社会主义苏联奋起抗击德国侵略后,大战性质起了根本变化,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①从此,世界现代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今天,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同时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年,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改组。在战后一个时期内曾经存在的社会主义阵营,因为出现了社会帝国主义,现已不复存在。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帝国主义集团,也已四分五裂。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闻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成为推动世界历史车轮 ①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155页。 ==========第12页========== 现代部分引言 3 前进的革命动力,成为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主力军。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天下大乱。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一方面是世界人民的革命倾向蓬勒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它们的激烈争夺,总有一天要导致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对此必须有所准备。目前,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不论是战争引起革命,还是革命制上战争,国际形势总是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全世界人民经历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最后必定战胜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在整个地球上消灭人削人的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这就是现代历史发展必然的前景。 ==========第13页========== 、 ==========第14页========== 5 第一章 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节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 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亲中最薄弱的环节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已经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准备好了条件。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是一个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沙俄垄断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结合在一起,形成最反动最野蛮的国家制度一沙皇专制统治。沙皇俄国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监狱,同时疯狂向外侵略扩张,残酷镇压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扮演着世界宪兵的可耻角色。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产阶级同垄断资本、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劳动农民同封建地主、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内各少数民族同沙皇政府的矛盾,俄国广大人民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沙皇俄国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 二年版第二卷,第737页。 ==========第15页========== 6 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而且表现得非常集中,非常尖锐。因此,沙皇俄国成为当时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 同时,在俄国也形成了用革命方法解决这些帝国主义矛盾的现实力量。俄国无产阶级身受几层压迫,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其次,俄国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劳动农民有着密切的天然联系,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工农联盟。最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根本不同的新型政党一布尔什维克党,产生了自己的伟大领袖一列宁。列宁在反对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矛盾,揭露了帝国主义的规律,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①的学说。在列宁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俄国无产阶级把农民争取士地的运动,少数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大战、争取和平的运动汇集成一股革命洪流,引向共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这个总的斗争目标,进而把这个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发展成为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九一四年爆发的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俄国原有的矛盾更加尖锐,沙皇反动统治陷入空前严重的危机。战争教育了人民,战争引起了革命。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二日(俄历二月二十七日),②俄国工农大众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开始了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新阶段。 毛主席指出:“革命的胜利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 ①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二卷,第873页。 ②俄历比公历晚十三天。 ==========第16页========== 第一节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7 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①。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最容易突破的一环。革命胜利的主客观条件都成熟了。因此,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了胜利。 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国内状况列宁制定的社会主义革命路线在二月革命的过程中,革命群众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在武装工人和士兵的支持下,不仅成为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而且是新生革命政权的萌芽。但是,在苏维埃的主席团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占了优势。他们门认为,推翻沙皇改府就是革命的完成,现在应该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而苏维埃只要在一旁监督就可以了。在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帮助下,资产阶级在三月十五日成立了临时政府,李沃夫公爵任总理,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党人米留柯夫任外交部长,古契柯夫任陆海军部长。这样,就在苏维埃之外出现了另一个政权一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是二月革命后政治形势的特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反映了工农群众的革命创造性,说明这次革命超过以往各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水平;而听信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欺骗,允许资产阶级成立临时政府,又反映无产阶级的觉悟水平和组织性还不够高。面对这种新的情祝,布尔什维克党迫切需要制定新的方针。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一九一七年四月十六日,列宁经过长期流亡之后,回到了彼得格勒。千千万万的工人、士兵和人民群众聚集到芬兰车站广场,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当列宁走出车站,出现在欢迎群众面前时,人 ①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8页。 ==========第17页========== 第一能大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列宁登上一辆装甲车,发表了热情的演说,号召人民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天,列宁在党的会议上做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飞提纲》指出,临时政府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它所进行的战争仍然是帝国主义战争,要摆脱这场战争,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但由于临时政府得到苏维埃的支持,所以列宁没有号召立即推翻临时政府,而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飞提纲》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列宁指出,二月革命后,政权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就这一点来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因此,“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改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①。 机会主义分子疯狂反对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路线。他们认为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只能由资产阶级掌权,让资本主义发展,等到工人阶级占了人口的多数,有了“文化教养”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他们口头上不反对社会主义革命,·但把它推到无限遥远的未来,实际上否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孟什维克普列汉诺夫咒骂列宁是“讲梦话”,胡说革命转变的“条件还不存在”。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之流,则声称革命“还没有成熟到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无产阶级还“不能开动国家机器”。列宁写了一系列文章批驳这些反动谬论,指出:革命条件经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得到本国工农大众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能够夺取政权和保持政权。至于掌握国家机器问题,列宁 ①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 二年版第三卷,第14页。 ==========第18页========== 第一节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9 说,只有在掌握政权之后,无产阶级才有可能学习管理本领,也一定能够通过实践学会管理国家。 五月六日,布尔什维克党举行了第七次代表会议,批判了加米涅夫等人的机会主义路线,通过了列宁提出的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武装起义方针的确立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状况,只是一种过渡的、不稳定的局面,是不能长久存在下去的。临时政府极力搜罗和组织反革命力量,企图根除苏维埃,建立单一的资产阶级专政。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采取了妥协路线,力图使人民相信立宪会议会把一切安排妥当,而继续战争是为了保护国家所迫不得已的。他们想用这种诺言和劝说来诱使工农大众屈服资产阶级、支持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在“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下,耐心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他们摆脱资产阶级影响,争取建立单 一的无产阶级政权。布尔什维克党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就是要苏维埃不去支持临时改府,而把全部政权夺回自己手中,同时不断地向群众做工作,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赶出苏维埃,改变苏维埃的改策,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就是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一段时间里设想的革命和平发展方针。这个方针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而是罕见的例外。列宁当时说:“在俄国,这个革命可能例外地成为和平革命。”①列宁所以把它叫做“例外”,因为当时有一个特殊条件,就是“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一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了并保证了整个革 ①列宁:《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第7页。 ==========第19页========== 10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①。苏修叛徒集团公然歪曲列宁的这一方针,故意把“例外”篡改成为普遍“原则”,说列宁“在原则上允许和平革命的可能性”,安图用篡改列宁原意的卑劣手法,来为他们的“和平过波”、“议会道路”提供“理论根据”。 资产阶级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它总是首先把刺刀提上日程。因此,列宁教导全党:“必须组织和武装无产阶级,使它同革命军队结成最紧密的联盟;必须抛弃信任临时政府的政策,以防止类似一八四八年六月巴黎的大规模枪杀无产阶级的惨剧。”②列宁的和平发展方针,是立足于无产阶级掌握武装,并随时准备用革命暴力反击反革命暴力的基点上。根据列宁的教导,党中央在六月成立了全俄军事局,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同时在各地积极建立和发展工人赤卫队。 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列宁的指示在苏维埃、工会、工厂委员会、士兵委员会中积极开展了争取群众的工作。革命洪流冲击着临时政府,使它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了三次危机。五月初,外交部长米留柯夫照会协约国,保证把帝国主义战争继续下去。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知道后,十分气愤,在五月四日(俄历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了 十万人的示威游行,提出了“打倒战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临时政府陷于危机,被迫解除米留柯夫和古契可夫的职务。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孟什维克策烈铁里和社会革命党人切尔诺夫、克伦斯基等人参加了临时政府,帮助它渡过了四月危机。六月十六日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在会上居于少数,在一千零九十名代表中,只有一百零五名布尔什维克代 ①列宁:《论口号>。《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107页。 ②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列宁全集》第二十 四卷,第245页。 ==========第20页========== 第一节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11 表。他们利用大会讲坛无情地揭露了小资产阶级政党妥协路线的危险性。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害怕丧失自己在群众中的影响,决定在七月一日(俄历六月十八日)举行示威游行,指望这次示威会在反布尔什维克口号下进行。但是,这一天被得格勒五十万工人和士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高举“打倒战争”,“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标语,进行了强大的示威游行。六月事件是临时政府的第二次危机,但是这次危机被战争打断了。就在示威的同一天,临时政府在前线发动了进攻,企图用战争来消灭革命,并寻找借口消灭布尔什维克党。但是,这次冒险尖败了,十天的进攻就损失了六万多人。工人和士兵对临时政府顽固坚持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极其偾怒。七月十六日(俄历七月三日),他们大批地走上街头举行武装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时,临时政府已经搜罗了一批反革命武装力量,它用暴力镇压了这次示威游行,打死打伤示威群众四百多人。接着,资产阶级展开了全面进攻,大肆搜捕布尔什维克党的干部,强行解滁工人武装,捣毁党报<真理报》,并下令逮捕列宁。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把自己的领袖送出了首都,列宁先住在彼得格勒城外拉兹里夫湖畔的一个草瑚里,九月初又转移到芬兰。 七月事件中,资产阶级公开使用暴力对付人民,这表明政权已经完全落到反革命临时政府手中,而苏维埃变成它的附属品。从此,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列宁指出:“和平发展的道路已经不可能了。已经开始走上了非和平的…道路”。① 七月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有秩序地转入地下。尽管它受到反动势力的多方迫害,但是党的力量和影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 ④列宁:《论口号>。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109页。 ==========第21页========== 12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强了,党员人数也从二月革命时的四万人增加到二十四万人。八月上旬,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秘密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列宁因为受到警察的追踪,未能出席大会。他通过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等人领导了这次大会。会上,斯大林作了中央委员会总结报告,充分论证了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的路线和策略的正确性,并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托洛茨基分子否认这次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他们认为只有当西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时,俄国才能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布哈林说,农民正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不会跟着无产阶级走,从而否定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斯大林坚决驳斥了这些投降主义观点,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联合贫农,用武力夺取政权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代表大会通过了这个方针,要求全党为准备武装起义而斗争。代表大会还决定暂时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收回这个口号并不是要放弃争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而只是因为这时的苏维埃已经成为临时政府的附属品,如果继续保留这个口号,就是对群众的欺骗,似乎通过这种苏维埃仍然能夺取政权。因此,大会决定用“政权转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口号代替原有的口号。 第六次代表大会向党提出了实行武装起义的目标,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的转折关头为俄国工农大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国家与革命》一书的重大意义一九一七年秋,俄国和国际无产阶级面临着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可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一股逆流,这就是以伯恩施坦、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他们极力鼓吹通过议会道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疯狂破环和反对正在兴起的无产阶级革命。为了彻底批判这些修正主义谬论,进一步用 ==========第22页========== 第一节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和无产阶级,列宁在八、九两个月里,在秘密状态中写了国家与革命》这部伟大的马列主义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列宁详尽地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分析了国家的产生、特征及其本质,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列宁指出,国家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当社会划分为对立阶级时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它的主要成分是军队。修正主义者极力掩盖国家的阶级本质,把资产阶级共和国宣扬为“纯粹民主”、超阶级的“自由人民国家”。列宁痛斥了他们的这种无耻斓言,指出,资产阶级国家尽管采用“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实际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用来剥削和压追无产阶级的工具。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来打碎它,用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它。列宁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普,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必须不断地教育群众这样来认识而且正是这样来认识暴力革命,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④苏修一 九七三年版的飞苏共党史》讲到这部著作时,竞避而不谈暴力革命。这是对列宁这部伟大著作的肆意篡改和无耻背叛。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列宁强调指出,在整个社会往 粘 义阶段,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阶级消灭了,国家才能消亡。列宁说,无产阶级专政“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问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⑨, ①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188页。 ②同上书,第200页。 ==========第23页========== 14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w.: 十月革命时期的列宁同志 又说,“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①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粉碎了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和进攻,保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部光辉著作透彻地回答了革命所面临的 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为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无产阶级胜利进行武装起义,夺取十月革命伟大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直到今天,它 ①列宁:<国家与革命多。◇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199页。 ==========第24页========== 第二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5 仍然是反对修正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战斗纲领。 第二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武装起义提上日程七月事件以后,组成了以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为头子的临时政府。在临时政府的纵容下,资产阶级积极准备建立公开的反革命专政。九月初,总司令科尔尼洛夫把军队从前线调往彼得格勒,企图摧毁革命力量,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政府。首都的几万名工人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奋起抗击叛乱。他们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很快地组织起来,在彼得格勒城周围构筑了工事,决心武装保卫首都。党向人民揭露了科尔尼洛夫叛乱的反革命本质和临时政府对它的支持,同时派出大批代表到进改首都的“野蛮师”中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土兵了解事实真相后,拒绝进攻首都,叛乱流产了。 科尔尼洛夫叛乱的失败,表明革命和反革命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布尔什维克党的威信空前提高。九月初,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苏维埃先后都转到布尔什维克方面来了。因此,党又重新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现在,这个口号意味着,要通过武装起义把政权交给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掌握。 九月和十月初,俄国各地掀起了强大的罢工浪潮。工人阶级自已起来夺取工厂,建立对生产和分配的监督。革命工人经常举行群众大会,有组织地进行革命准备工作。广大的农村兴起了如火如茶的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到秋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欧洲县份都爆发了农民运动。土兵赶走了军官,选出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军队委员会。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全国大部分的卫戊部队和 ==========第25页========== 16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西方、北方战线的士兵,都站到布尔什维克一边来了。俄国境内少数民族争取解放的运动也有很大的发展。各种革命运动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逐渐汇集成一支不可抗拒的革命大军。 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照阳统治下去了。他们企图利用预备国会的成立来麻痹群众,阻止革命的发展。布尔什维克党抵制了预备国会,领导人民进一步开展革命。小资产阶级政党发生了分裂:出现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国际主义者”集团。 列宁分析这些情况后,于九月向党中央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与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明确提出革命形势已经成熟,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列宁总结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起义的学说,指明起义和布朗基主义的密谋暴动根本不同。起义是艺术,是在一定条件下依靠先进阶级进行的。在俄国,起义的条件已经具备,胜利是有保证的。同时,只有武装起义才能打破国内资产阶级企图把彼得格勒让给德国的阴谋,才能避免国际帝国主义靠牺性俄国来单独媾和的危险。列宁反复强调,等待就是断送革命。 为了便于领导革命,列宁在十月二十日秘密回到彼得格勒。 十月二十三日,党中央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决议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①武装起义已经作为党的直接实践任务提到日程上来了。十月二十五日,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了准备和领导起义的公开机关一军事革命委员会。在十月二十九日的党中央扩大会议上,选出了由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等人组成的领导起义的党总部,作为彼 ①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列宁选巢>,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345顶。 ==========第26页========== 第二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7 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核心。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尖在中央全会上公然反对武装起义。遭到回击后,他们竟然在孟什维克的<新生活报》上发表反党声明,反对党中央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还诽谤说:“把一切放在日内一次进攻上作孤注一掷,乃是冒险绝望的行动”。两个叛徒的声明,实际把党关于起义的决定泄露给敌人。列宁愤怒地痛斥了这种背叛行为,并建议将他们作为工贼开除出党。 列宁反对季诺维也夫之流的斗争,使党在决战时刻毅然决然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道路。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建立临时政府得到叛徒告密后,于十一月五日晚开会,决定立即动手,镇压革命力量。当时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掌握大约五万名反革命武装,于十一月六日下令加强对政府机关、车站、军火仓库的警戒;同时派士官生封闭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报,并企图占领党中央所在地一斯莫尔尼宫。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党中央决定提前发动起义,当即派遣革命土兵把盘踞在《工人之路》编辑部和印刷所的士官生赶走。当天上午照常出版的工人之路》报号召工农大众起来推翻临时政府。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四、五万名工人赤卫队立即武装起来,驻扎在彼得格勒的二十万名革命士兵分别举行集会,表示坚决执行军事革命委员会的一切命令。波罗的海舰队派遣二十五艘军舰和数万名水兵到首都参加战斗。同时,军事革命委员会通过“阿芙乐尔”巡祥舰上的无线电台,要求彼得格勒外围的各革命组织进入战斗准备,阻止支援临时政府的反动军队开进首都。临时政府已完全陷于孤立。但是,军事革命委员会只注意聚集革命力量,没有认真组织进攻。窃踞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的托洛茨基极力破坏起义的进行,他在十一月六日下午和 ==========第27页========== 18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晚上举行的苏维埃会议上宣称武装起义不能纳人苏维埃计划,要求由即将召开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政权问题。伟大列宁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于六日晚从秘密住地写信给党中央委员,指出:“目前提上日程的问题决不是会议或代表大会(即使是苏维埃代表大会)所能解决的,而只有人民,只有群众,只有武装起来的群众的斗争才能解决”,“拖延发动就等于死亡”,“就是犯了滔天的大罪”,“无论如何必须在今天晚上,今天夜里速捕政府人贝,解除士官生等等的武装”。①十一月六日深夜,列宁亲自来到斯莫尔尼官直接领导起义。整个晚上到第二天清晨,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水兵按照列宁的指示,坚决迅速地占领了主要桥梁、火车站、邮政局、电话局、国家银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地,包围了士官生学校,并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十一月七日上午,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经转归苏维埃。但临时政府不甘心自己的灭亡,搜罗了二千多名军官和士官生,龟缩在冬宫里,继续负隅顽抗。下午六时,二万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九艘军舰,十辆装甲车包围了敌人的最后据点。军事革命委员会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它立刻投降,但遭到拒绝。新的战斗又开始了。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和士兵向冬宫发动猛烈进攻,展开了争夺每一个大厅、每一个房间的激烈战斗,直到深夜打下冬宫。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已乘美国大使馆汽车逃走外,都被逮捕。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获得了辉煌胜利。 “阿芙乐尔”的炮声报道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始。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历十月二十五日)作为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日子而永垂史册。 ①列宁:《给中央委员的信。《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350-351页, ==========第28页========== 第二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 十一月七日夜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并号召人民把革命进行到底。大会还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强烈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滔天罪行,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是苏维埃国家对外政策的第一个法令。它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根本对立,和资产阶级和平主义也完全不同。《土地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一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的消息当天就传到莫斯科。莫斯科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决定立即起义。革命的工人和士兵很快就占领了邮局、电报局、国家银行、克里姆林宫等重要据点。斗争获得了初步胜利。但是,孟什维克在军事革命委员会中进行阻挠破坏,起义领导人动摇不定,甚至同莫斯科军区司令谈判。这就使敌人得以乘机聚集反革布力量,发动突然进攻,夺回了邮局、电报局等据点,又用欺骗手段重新占领克里姆林宫,屠杀了驻守在那里的革命士兵,并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取消军事革命委员会。孟什维克慌忙退出了军事革命委员会。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举行全市总罢工,向反革命势力坚决进攻。这时,莫斯科近郊的贫苦农民以及彼得格勒的赤卫队和水兵都赶来支援起义。经过六昼夜的顽强战斗,终于在十一月十五日攻占了克里姆林宫,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继彼得格勒、莫斯科之后,全国各地到一九一八年二、三月间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列宁把这阶段的胜利称作是苏维埃改权的凯歌行进。 布尔什维克党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9页========== 20第一章伟大的椴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正在进行,俄国还处在同德奥交战的状态。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迅速同各交战国进行谈判,缔结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列宁指出:“我们缔结单独和约,就能在目前可能的最大程度上摆脱两个彼此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利用它们相互之间的敌视和战争,一这种敌视和战争阻碍它们勾结起来反对我们,—一取得一定时期的行动自由,来继续进行和巩固社会主义革命。”①由于英法美拒绝和乎谈判,苏维埃政权便在一九一七年底开始在布列斯特同德国单独进行谈判。谈判中,德国帝国主义提出了掠夺性的议和条件。当时,苏维埃国家刚刚建立,红军正在组织,很难有效地抗击德军的进攻,因此,不得不接受德国的条件。党内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拚命反对签订和约,甚至说什么“为了国际革命的利益,我们认为,即使丧失目前完全流于形式的苏维埃政权,也是适当的”。窃踞外交人民委员职位的托洛茨基在同德国谈判中,违背列宁的指示,拒绝签订和约;同时他又宜称苏维埃国家准备停止对德战争,并将继续遣散军队。这样,谈判就中断了。列宁在党中央委员会上多次提议立即签订对德和约。但是,由于布哈林、托洛茨基分子的破坏活动,列宁的提议没能得到通过。德军乘机于一九一八年二月十八日发动全面进攻,占领了很多地方,直接威胁到彼得格勒。苏维埃政府决定把首都迁到莫斯科,同时组织年轻的红军英勇地抗击了德军的进攻,粉碎了德军妄想占领彼得格勒的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被迫重新恢复谈判,但提出了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条件。列宁以无产阶级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再次坚决要求立即签订和约。列宁明确指出,签订对德和约是一种必要的革命妥协。它使苏俄丧失一些领土,但 ①列宁:《谈谈不幸的和约问题的历史多。《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415页。 ==========第30页========== 第二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1 却能用空间换取时间,以便巩固年轻的苏维埃国家。经过斗争,列宁争取到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支持,列宁的提议获得通过。一九一 八年三月三日,苏俄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一九一八年召开的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批准了这个和约。大会决议明确指出:帝国主义国家进攻苏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由缔结和约所获得的喘息时间,来提高工农的组织纪律性,组织红军,以便积蓄力量粉谇不久将会到来的国内外反革命的进攻。 在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干涉之前,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大量的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工作。首先是废除了临时政府的各部门、地方上的自治局、市杜马等机关。一九一八年一月,解散了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的立宪会议。苏维埃在全国各地成为国家政权的唯一的全权机关。同时还建立了人民法院和工人民警,以代替旧法院和旧警察。军队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维埃政权在实行军队民主化后,逐步使旧军队复员,建立了新的军队。为了同反革命分子和怠工行为作斗争,成立了以捷尔任斯基为首的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为了彻底铲除封建残余,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废除等级制度,实行教会与園家分离,学校与教会分离,保证男女平等,饿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权利一律平等。 在经济方面,苏维埃政权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实行了对外贸易垄断。一九一八年初,宣布废除沙皇和临时政府所借的一切外债,共约一百六十亿金卢布。这使俄国人民摆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排除了国际财政资本的剥削。 在农村,一九一八年上半年,农民开始分配没收来的土地。在分配过程中,贫苦农民同富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富农侵占了没收来的好地、农具和牲畜,同投机商人一起将粮食隐藏起来,想用饥饿来扼杀革命。为了击破富农的反抗,成立了贫农委员会。同 ==========第31页========== 22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时工人组织了下乡运动,帮助国家政权征收剩余的存粮,重分没收的土地、农具和性畜,使土地法令得到彻底的贯彻。在这个斗争中,贫农和中农无偿地得到了一亿五千万公顷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以及五千万公顷的富农多余土地。广大贫苦农民在贫农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成为农村苏维埃政权的支柱。列宁评价这 一斗争时说:“对农村来说,城市的十月革命只是到一九一八年夏天和秋天才成为真正的十月革命”,①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遭到了国际帝国主义的疯狂咒骂和反对。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考茨基也跳出来为资产阶级效劳。他在一九 一八年写了一本名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大肆吹捧“一般民主”、“纯粹民主”,责备布尔什维克使用了暴力手段,攻击苏维埃政权“毫无理由”地“损害民主”,“消灭民主”。列宁在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写了飞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愤怒驳斥了这些谬论。列宁指出,“纯粹民主”是没有的,考茨基所吹嘘的“纯粹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民主,“是狭陛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②,而无产阶级专政“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苏维埃政权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民主百万倍”®。考茨基故意掩盖和抹杀民主的阶级本质,其目的就是用资产阶级民主即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专改。考茨基在小册子中,把无产阶级专政说成是马克思偶然用过的一个“词儿”,胡说什么无产阶级专政是从“一般民主”或“纯粹民主”中,通过“和平”的、“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出来的。列宁指出,“考茨基对‘无 ①列宁:《关于革命一周年的演说。《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第124页。 ②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630页, ③同上书,第634一635页。 ==========第32页========== 第三节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头争23 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一概念作了这样的‘解释’,使被压迫阶级对压迫者的革命暴力消失了,他也就是在对马克思作自由主义的歪曲方面打破了世界纪录”①。 列宁的这部光辉著作,是继国家与革命>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改学说的重大发展,有力地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第三节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千涉 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外国武装干涉的开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十月革命胜利后,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和灭亡,他们到处组织暗杀、破坏和阴谋活动,妄图推翻苏维埃政权。国际帝国主义也极端仇视十月革命,他们不甘心丧失在俄国的巨额投资和贷款,同时更害怕本国无产阶级学习俄国工人榜样,掉转枪口推翻他们的反动统治。因此,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进行各种形式的破坏、干涉。在反苏的旗号下,国内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起来。英国陆军和空军大臣丘吉尔还公然叫嚣组织千涉军,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一九一八年三月,英法美干涉军首先在俄国北方摩尔曼斯克登陆,成立了社会革命党人柴可夫斯基的白卫政府。同年四月,日英美军队又先后在海参崴登陆,在干涉军的支持下,谢苗诺夫在苏俄远东地区组织了反革命政府。八月,英国干涉军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配合下侵占了南高加索。欧洲和亚洲很多国家也参 ①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628页。 ==========第33页========== 24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胖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 加了对苏干涉。但是,在武装干涉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英法美日。 CE 受到帝国主义援助的反革命武装,同时在许多地区发动了叛乱:在北高加索和顿河一带,有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叛乱。在伏尔加河中游和西伯利亚一带,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这个军团是由捷克斯洛伐克战俘组成的,共约五万人,对德和约缔结后,被允许经西伯利亚到法国去,但在遣送途中发动叛乱。六月,在捷克军团占领下的萨马拉成立了名为“立宪会议委员会”的白卫政府。在苏俄的后方,反革命分子活动十分猖獗。一九一八年七月,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里等城市发生反革命叛乱;八月三十日,反革命分子用带有毒药的子弹打伤了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列宁。 敌人从四面八方向苏维埃政权反扑过来,苏维埃共和国被反革命武装包围了。乌克兰、西伯利亚、巴库、顿巴斯等重要的粮食、石油和煤炭产区被敌人占领了。由于原料和燃料的不足,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工厂停了工。人民忍饥挨饿,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八分之一磅的面包,有时甚至连这一点也领不到。但是,解放了的俄国人民没有被困难虾倒,他们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为了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工农义务兵役制。全国半数以上的党团员参加了军队。红军很快就发展成为百万大军。由于实行了政治委员制度,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得到了进 一步巩固。其次,苏维埃政府实行了“红色恐怖”,以回击反革命势力的恐怖活动,回击他们刺伤列宁的罪恶活动。肃反委员会揭穿了一系列反苏维埃阴谋。在英国外交使团团长罗卡尔特主持下,反革命分子企图通过收买克里姆林宫警卫来扣留政府成员、推翻苏维埃政权的阴谋,也在这个时候破获而被粉碎了。苏维埃政府还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农民的 ==========第34页========== 第三节·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25 一切余粮,有时甚至一部分必需的粮食收集起来,以保证军队的供应。国家不仅对大工业,同时也对中小工业实行国有化,国家掌提全部工业品的生产和工农业产品的分配。商业往来儿乎完全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破坏情况下的一种政策,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采取的政策。它的基础和实质是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军事政治联盟,正如列宁指出的:“农民从工人阶级国家那里得到了全部土地,得到了免遵地主和富农蹂蹦的保卫力量;工人从农民那里借来了粮食”。① 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这些英明措施,苏维埃共和国迅速巩固起来,并取得了军事上的初步胜利。一九一八年下半年,东线红军把捷克军团打退到乌拉尔地区。南线红军在斯大林领导下,打退克拉斯诺夫对察里津(后改名为斯大林格勒)的两次进攻,保住了这个战略据点。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集团的失败而告结束。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并公开帮助乌克兰、白俄罗斯人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协约国三次武装干涉的被粉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调动大量兵力进攻苏维埃俄国,在短短的两年内,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武装干涉。 一九一九年春,·它们以盘踞在西伯利亚的高尔察克军队为主力,发动了第一次进改。由美英法日武装起来的四十万白卫军队在东线二千公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进攻,很快越过了乌拉尔冲向了伏尔加河地区。同时,在北高加索的邓尼金,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等反革命力量,也配合高尔察克,发动了新的攻势。布尔什维克党发出了“一切为了东线”的号召,党团员和广大劳动人民纷 ①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俄共的策略的报告提纲》。《列宁金集>第三十二卷,第444一445页, ==========第35页========== 26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纷响应,奔赴前线。从四月到七月,东线增加了十一万名新战士。后方人民为了支援前线,展开了忘我的劳动。一九一九年四月,莫斯科-喀山铁路编组站机车车库的党支部发起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热情地赞扬了这一具有共产主义萌芽的新事物,把它称为“伟大的创举”。一九一九年四月,伏龙芝和古比雪夫指挥的红军转入反改,八月解放了乌拉尔。到年底,高尔察克的军队就完全溃灭。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进攻在同年夏天也被击退。这样,协约国的第一次进攻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协约国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一九一九年秋天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主力是南方的邓尼金部队。帝国主义对这次进攻寄予很大希望,美国在一九一九年八月前给邓尼金的军事援助,足够装备一支十万人的军队;英国则派遣了二千名军官到邓尼金部队里当顾问。六月,邓尼金自南向北发动进攻,十月初占领了乌克兰,逼近供给红军武器的图拉城,并且直接威胁到莫斯科,形势非常危急。列宁发出“大家都去同邓尼金斗争”的战斗号召。广大人民热烈响应,掀起大规模支援前线运动。在这严重时刻,有二十万先进工人农民加人了布尔什维克党,这充分体现革命人民保卫苏维埃的坚定信心。苏维埃政府加强了对南线的领导,解除了托洛茨基在南线的指挥职务,任命斯大林为南方战线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十月,红军在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一线发动反改。到一九二○年初,就解放了乌克兰和高加索。邓尼金的军队被击䙌,剩下的一部分残余部队由弗兰格尔率领逃到克里木半岛去了。与此同时,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第二次进攻被粉碎,英国在波罗的海的海军被驱逐出苏维埃领海。协约国的第二次进攻又完全失败了。粉碎邓尼金之后,苏维埃共和国获得了三个月的喘息时间,但 是不久协约国又发动了第三次进攻。一九二O年四月底,资产阶 ==========第36页========== 第三节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千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27 级地主统治的被兰派兵闯入乌克兰,短期内侵占了基辅和第聂伯河东岸的地方。同时,弗兰格尔从克里木半岛向北发动进攻。但是,经过战斗考验的红军愈战愈强,六月就开始全线反攻,不仅收复了失地,并且乘胜攻入波兰,逼近华沙。红军的胜利使帝国主义惊慌失措,赶忙来援助波兰。后来,由于红军统帅部在判断形势上犯了错误,进攻部队和后方脱离太远,致使红军不得不后退,但不久就阻止了敌人进攻。一九二○年十月,双方停战,第二年签订里加和约。一九二○年十一月,伏龙芝指挥红军挺进克里木半岛,粉碎了弗兰格尔的军队。协约国的第三次进攻又遭到可耻失败。至此,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基本结束。 在远东地区,斗争还继续了一个时期。红军粉碎了高尔察克之后,党和苏维埃政府为了避免和日本干涉军直接发生武装冲突,集中力量反对波兰进攻,于一九二○年四月决定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立一个缓冲国,即远东共和国。在形式上它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受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一九二二年十月,红军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远东共和国便于同年十一月并入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整个远东地区恢复了苏维埃政权。 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对苏维埃俄国给予了巨大的国际援助。在美英法意等参加武装干涉的国家中,进步工人在“不准干涉俄国”的口号下,建立“行动委员会”,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和罢工。他们拒绝装运军需品,法国和意大利的海员扣留了本国政府为俄国资产阶级运送武器的船只。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也拒绝向苏俄进攻。侵犯苏俄的法国舰队还爆发了反对本国反动政府的起义。所有这些都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削弱了帝国主义对苏俄的进攻。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还直接参加了十月革命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 ==========第37页========== 28 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争。当时侨居俄国的华工约有十万人,他们同俄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十月革命。在国内战争期间,约有四、五万中国工人志愿参加了红军,编成了中国支队、中国红色大队、中国营,开赴前线,同俄国工人并肩战斗,用自已的鲜血保卫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伟大列宁曾注意地听取过有关中国支队的汇报,并亲自接见了中国支队的代表。基洛夫领导下的红军队伍中有一个中国营,在平定外高加索的叛乱中,作出了贡献。基洛夫高度赞扬中国战士的勇敢,并把自己的毛瑟枪送给了中国营营长包其三同志作为奖励。 苏维埃政权反对十四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是一场反对资本主义复辟,保卫十月革命伟大成果,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这一斗争的胜利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帝国主义和俄国国内反动派表面上张牙舞爪,貌似强大,但它们是反人民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它不过是“泥足巨人”①,真正有力量的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人民。这一胜利也说明,无产阶级专改制度的建立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遭到国内外阶级敌人的疯狂反对,因此,无产阶级必须用严酷无情和迅速坚决的革命暴力来镇压剥削者的反抗。 苏联的成立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各个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为了保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结成了军事同盟,共同抗击敌人。到战争将近结束时,各苏维埃共和国都已先后缔结了军事、经济和外交协定。战争结束后,为了顺利恢复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充分利用各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和财政资源,把它们合成为统一的经济整体。从苏联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 ①列宁:《苏维埃政权成立两周年。参见列宁全集>第三十卷,第107页。 ==========第38页========== 第四节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9 和文化发展的任务出发,从加强国防力量出发,都迫切要求把各苏维埃国家联合成为多民族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共产党表达了苏维埃各族人民迫切要求联合的愿望。一九二二年俄共(布)中央十月全会通过了列宁的建议:把各苏维埃共和国自愿、平等地联合成一个新国家。 一九二二年十月,红军把最后一批侵略者一日本干涉军赶出国土。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南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不久后在中亚成立了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苏维埃共和国,并加入了苏联。苏联的成立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是列宁主义民族政策的产物。 第四节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伟大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毛主席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①,“给世界人民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②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以前,全世界的劳动人民长期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奴隶地位,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曾经是世界上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理想。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各种各 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28页。 ②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249页。 ==========第39页========== 30 第一章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沥史的新纪元 样的革命,但是,过去的革命结局通常都是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一种剥削方式代替另一种剥削方式。剥削者换了,剥削方式变了,但剥削仍然存在,劳动人民仍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剥夺了剥夺者,使劳动人民真正掌握了政权。所以,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极其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来,国际无产阶级为了实现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历史使命,前赴后继,英勇牺牲,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一个资本主义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冲破世界帝国主义战线,为国际无产阶级建立了一个公开的革命基地。这就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斗争勇气和决心。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人一个新的时期。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的中心,而且动摇了帝国主义的后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在西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已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 一部分,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十月革命开辟了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新时期。 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中心和后方,又使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结成一条国际反帝统一战线。从此,开始了资本主义的总危机。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大论 ==========第40页========== 第四节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1 战的胜利果实,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在武装斗争中诞生、在武装斗争中巩固的事实,充分证明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正确性。十月革命所经历的道路,即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争得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列宁指出:俄国所发生的事“具有在国际范围内重演的历史必然性”①。毛主席指出:“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②以赫鲁晓夫一勃列日裎夫叛徒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公然歪曲历史,胡说十月革命是“最不流血的革命”,极力否定十月革命道路的普遍意义,宣扬通过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对缔造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可耻背叛,是对马列主义的彻底背叛。但是,修正主义的破坏,扭转不了历史的车轮。列宁指出:十月革命后,“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必将沿着十月革命所开辟的道路,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前进。 ①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 二年版第四卷,第178页。 ②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第3页。 ③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四卷,第570页, ==========第41页========== 32 第二章 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各国掀起了革命高潮。在激烈的阶级搏斗中,各国相继成立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小组。伟大列宁在反对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团结各国左派力量,建立了第 三国际,即共产国际(一九一九一一九四三)。在各国共产党和革命派的领导下,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在一九一八一一九二 三年为夺取政权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一 九一八年一月,芬兰无产阶级首先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年十一月,德国爆发了革命,推翻了君主政府,德国无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于一九一九年四月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匈牙利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上,进 一步开展了无产阶级革命,于一九一九年三月,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一九一九年六月,在斯洛伐克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一 九二○年七月,波兰无产阶级建立了波兰临时革命委员会一波兰劳动人民的第一个政权。 一九一八一一九二○年,中、东欧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先后都失败了。斗争的主要经验教训是共产党必须制定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路线。这一时期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不 ==========第42页==========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33 少共产党的领导人没有认识到建立新型政党的重要性,不敢与中派决裂,因而使许多工人长期处于社会民主党的影响之下,而社会民主党的右派领袖竟肆无忌惮地叛卖革命,屠杀象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那样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效尽了犬马之劳。不少共产党的领导人在农民问题上反对把没收来的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在民族问题上反对民族自决原则,以致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同盟军,孤军奋战而遭失败。 在帝国主义阵地较为强大的西欧、日本和美国,革命高潮没有转变为夺取政权,而表现为强大的罢工斗争和保卫苏维埃俄国运动。在意大利,无产阶级展开了夺取工厂的运动,农民展开了夺取土地的运动。英法美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和“不许千涉俄国”运动。 ー九ニOーーー九二一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战后第一次 经济危机。资产阶级转人进攻,无产阶级被迫转入防御,其直接目的是保卫前一时期的斗争成果和反对资本家的进攻。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的中、东欧各国,在一九二三年又出现了新的革命高潮。德国、保加利亚、波兰再次爆发了工人起义和人民起义。但是,这些起义和一九一八一一九一九年的起义不同,多数是防御性的。西方资产阶级在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的帮助下镇压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后,暂时巩固了它们的统治地位。一九二四一一九 二八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这种稳定是暂时的,局部的;它蕴育着新的,更大的危机。斯大林指出:“从局部稳定中产生出资本主义危机的厨烈化,日益增长的危机又破坏着稳定,一这就是现今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辩证法。”① ①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斯大林全集>第十卷,第234页。 ==========第43页========== 34 第二章十月革偷后资本主义國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第一节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工人阶级的斗争 十一月革命的燥发和德国共产党的建立德国是一个容克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国家,容克贵族与垄断资本集团勾结在一起,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残酷的反动统治。在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中,德国垄断资本集团和容克贵族掠夺了巨额财富。而战争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却完全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在前线被打死的将近二百万人,变成残废的有一百五十万人。一九 一八年,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七,谷物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减少了一半以上。 帝国主义战争造成的贫困和灾难,有力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同时也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清社会民主党头子宜扬的“保卫祖国”的反动实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了半君主专制政体的军国主义政府。社会民主党的威信日益下降,党员人数从一九一四年的一百零八万人减少到一九 七年的二十四万人。社会民主党中的中派领导人考茨基、哈塞等暗藏的机会主义分子力图保持对工人群众的影响,在一九一七年四月脱离社会民主党,另行组织了一个隐蔽的机会主义政党 一独立社会民主党,拥有近十万名党员。只有卡尔·李卜克内 西(一八七Oーー一九一九)和罗莎・卢森堡(一八セーーーー九 一九)领导的斯巴达克团坚持革命立场,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进行着英勇的斗争。然而这个派别比较弱小,它在理论上犯有一些错误,如低估党的作用,忽视农民问题和否认民族解放战争的可能性;在组织上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党,而只是独立社会民主党的一翼,人数只有一、二百人。因此,斯巴达克团还不能有力地领导群 ==========第44页========== 第一节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工人阶级的斗争 35 众夺取革命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指明了一条摆脱帝国主义战争和获得解放的道路。一九一八年一月,正当苏德布列斯特谈判进行的时候,在柏林开始了规模巨大的政治大罢工。罢工迅速席卷了全国各个重要工业中心,罢工人数超过一百万人。罢工工人向苏俄致敏,要求立即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推翻反动改权。一月大罢工,显示了德国无产阶级斗争的力量和决心,成为十一月革命的前奏曲。 一九一八年十月底,面临军事崩䙌的德军统帅部决定孤注一掷,命令驻基尔港的舰队出海同英国作战。基尔港八万水兵拒绝执行这一反动命令,于十一月三日举行武装起义。水兵得到当地工人的积极支持。起义者迅速控制全城,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接着革命自北向南迅速发展,汉堡、不来梅、来比锡、幕尼黑等城市相继爆发起义,推翻当地反动政府,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十一月九日,柏林工人和士兵在斯巴达克团的号召下胜利地举行了总罢工和武装起义,推翻了霍享索伦王朝,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斯巴达克团的领袖卡尔·李卜克内西向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发表演说,号召他们为争取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斗争。 社会民主党执行着一条机会主义叛卖路线,他们极力把革命引人资产阶级民主的轨道,主张召开立宪会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当柏林起义获得胜利后,右派社会民主党头子艾伯特、谢德曼慌忙和中派分子联合组成临时政府,叫作“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并宣告“自由德志志共和国”的成立。他们无理地拒绝了斯巴达克团提出的宣布德国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与苏俄友好等主张,把斯巴达克团排除于政府之外。十一月十日,由 ==========第45页========== 36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右派和中派控制的柏林工兵代表苏维埃批准了这个政府。在革命群众的压力下,艾伯特政府不得不进行一些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改革,如大赦政治犯、实行普选制、八小时工作制等,但是,资产阶级和地主的所有制丝毫未被触动,旧的国家机器全部被保留下来,旧官吏和旧军官都留任原职。艾伯特上台的当天,即十一月十日,就和德军参谋部的实际负责人格棱纳秘密勾结,谁备武力镇压革命力量,解散柏林工人士兵苏维埃。格棱纳后来供认说:“我们结成联盟来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者的威胁和反对苏维埃制度。首先商定的是要夺去柏林工人士兵苏维埃的权力。商定调十个师团开进柏林,艾伯特同意了,并赞成这十个师全副武装开进来。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规定在开进城后即立即肃清柏林。这也是与艾伯特商谈过的。”只是由于他们缺少可靠部队,.这个阴谋才没能得逞。 协约国对艾伯特政府的上台深表同情。十一月十一日,德军在法国康边森林签署了停战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德军可以原封不动地手执武器返回祖国。西方帝国主义保存了德国军队,指望尽快地镇压革命,并把德国变成侵犯苏俄的基地。 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中旬,举行了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占了大多数。斯巴达克团组织了二十五万工人的游行示威,要求解散艾伯特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要求宣布德国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在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操纵下,代表大会却决定把全部立法和行政权交给艾伯特政府,并召开立宪会议。这实质上是通过了取消苏维埃和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决议。 十一月革命后,斯巴达克团改组为斯巴达克联盟,发表了联盟纲领,选举了中央委员会,但它仍从属于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阶级斗争的严酷现实,使斯巴达克联盟领导人认识到建立独立的革 ==========第46页========== 第一节德国子一月革命和工人阶级的斗争 37 命政党的必要性。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在柏林召开了德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德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代表大会是由威廉·皮克主持的。卡尔·李卜克内西作了关于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危机的报告。罗莎·卢森堡作了党纲的报告。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的党纲明确指出:“必须以无产阶级革命暴力对付资产阶级反革命暴力”,“革命的任务,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尽管党纲中还有一些卢森堡主义的错误,但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来德国工人运动中第一个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纲。德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一个伟大胜利。它从组织上完成了同德国机会主义派别的分裂,同时也促进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建立和共产国际的诞生。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十一月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教训共产党的建立引起了资产阶级及其走狗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惊慌不安。他们趁无产阶级尚未准备好新的进攻的时候,先发制人,挑起了一月战斗。一九一九年一月四日,艾伯特政府宜布免除在群众中颇有声望的左派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埃喜荷恩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这一挑衅的决定,引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概。一月五日,柏林工人以巨大的游行示威来回答这种挑衅。一月六日,游行人数增加到二十万人。共产党人和独立社会民主党人组成了临时革命委员会,号召工人起来推翻艾伯特政府。但是在革命委员会中占多数的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实行了叛变政策,他们派考茨基和艾伯特政府进行谈判,使政府获得组织反革命进攻的机会。一月八日,政府中断了谈判,并声称“总清算的时刻”已经到来了。一月十一日,右派社会民主党人、军政部长诺斯克率志愿团匪徒冲入柏林。柏林工人同敌人进行了英勇搏斗,但遭到 ==========第47页========== 38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失敗。一月十五日,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捕牺性。列宁对这一事件愤怒写道:“简直找不到官语来形容这些所调社会主义者所干的这种杀人勾当的卑郡和无耻”1① 德国资产阶级在镇压了柏林工人的革命发动之后,于一九一 九年二月在远离革命中心柏林的魏玛,召开了立宪会议,通过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即魏玛宪法)。右派社会民主党的头子艾伯特和谢德曼分别任总统和总理的职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垄断资本集团和容克贵族统治的确立。 柏林一月战斗虽然失败了,但是德国无产阶级的斗争并没有中止。三月三日,在共产党的号召下,柏林工人举行了总罢工,要求解散志愿团,武装工人,立即和苏俄建立外交关系。柏林工人的斗争再一次遭到诺斯克的血腥镇压。共产党的领导人约吉歌斯被捕牺牲。 慕尼黑的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起义,于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三日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组成了由共产党人和左派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参加的苏维埃政府。巴伐利亚共产党的领袖尤·列威纳担任了政府首脑。苏维埃政府实行了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把铁路、银行收为国有,组织了红军,并建立了与反革命进行斗争的非常委员会。但苏维埃政府没有贯彻列宁关于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立即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的指示,也没有坚决镇压内部的反革命。反革命集结了十多万军队进攻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工人和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担任重要职务的独立社会民主党人的叛变,反革命军队得以在一九一九年五月一日攻进幕尼黑,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遭到失败。十一月革命就这样 ①列宁:《给欧美工人的信>。《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第412页。 ==========第48页========== 第一节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工人阶级的斗争 39 结束了。 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一次规模巨大的、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群众革命运动,是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革命加速了帝国主义大战的结束,推翻了君主政体,使德国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争取到了集会、结社等民主权利。在革命中锻炼了德国无产阶级并建立了德国共产党,这是十一月革命的重大成就。十一月革命的国际意义主要在于,它推动了欧洲的革命运动,有力地援助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在德国这样的容克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国家里,由于容克贵族大土地占有制和君主政体的存在,由于帝国主义大战把人民推到了无以为生的绝境,因而首先提到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日程上来的,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封建王朝、反对容克贵族的任务。这便规定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性质。十一月革命后,德国虽然变成为资产阶级一容克帝国主义,但容克贵族的经济政治权力还很大。所以,十一月革命是一次未完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德国十一月革命给国际无产阶级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 十一月革命的历史经验表明:要使革命取得胜利,必须有一个革命的党,必须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由于德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派低估了党的作用,没有及时与机会主义决裂,因此,在革命爆发时,'德国无产阶级还没有一个战斗的政党。斯巴达克联盟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它毕竟不能代替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改党。正如列宁所说,这是最大的不幸和最大的危险。在十 一月革命的过程中,虽然建立了德国共产党,但毕竟为时过短,没能正确处理农民问题,在革命中没有形成工农联盟,所以没能引导 ==========第49页========== 40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革命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 十一月革命的历史经验还表明,社会民主党是使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猛烈冲击下还能够保持政权,正是由于社会民主党右派和中派首领替他们效尽了犬马之劳。这些无产阶级叛徒篡夺了革命的领导权,把旧的国家机器,旧的军队都保存下来,并利用它绞杀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列宁指出:“由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派别活动家来维护资产阶级,比资产者亲自出马还好。工人要不是由他们来领导,资产阶级就无法支持下去。”①因此,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修正主义划清界限,必须坚持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一九二三年德国的革命形势和汉堡工人起义从一九二一年起,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开始向战胜国支付赔款。巨额赔款加剧了德国战后财政经济状况的恶化。德国政府向协约国要求延期支付赔款。英国同意这项要求,因为它同美国-一样,力图利用德国来牵制法国,并把德国变成反苏基地。而法国却坚持要德国继续支付赔款,并以占领鲁尔相威胁。德国利用战胜国的矛盾拒绝支付赔款。一九二三年一月,法比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德国古诺政府实行“消极抵抗”政策,一面停止鲁尔区煤炭的开采,一面以经济困难为借口,实行无限制的通货膨胀,借以大规模地掠夺劳动人民。 德法两国垄断资本争夺鲁尔的斗争,给德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鲁尔区占全德煤产量的百分之九十,生铁产量的百分之 ①列宁:《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四卷,第329页。 ==========第50页========== 第一节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工人阶级的斗争 41 七十,它的被占领彻底破坏了德国的经济。全国各地工广纷纷倒闭,失业工人增加到五百万人,马克暴跌①,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饥饿和贫困笼罩着全国。到处都发生了罢工和反饥俄暴动。一九 二三年八月,古诺政府下台。在德国出现了革命形势。 一九二三年十月中旬,在萨克森和图林根两个地区建立了由共产党人和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组成的工人政府。但是参加工人政府的共产党员却执行了布兰德勒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没有利用大好的革命形势武装工人,把革命扩展到全国,而把自己的活动局限在议会制的范围内,以致在十月底当资产阶级政府派军队来解散工人政府时,布兰德勒分子不战而降,断送了革命。 恩斯特·台尔曼领导汉堡工人在十月二十三日举行了武装起义,他们缴获了警察的武装,与政府军进行了三天的激战。由于窃踞党中央领导的布兰德勒不发动其他地区的工人配合战斗,加以汉堡社会民主党人背叛,汉堡工人起义遭到失败。 汉堡工人用革命暴力反对反革命暴力,充分表现了德国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工人阶级的斗争一九二三年底,德国摆脱了战后的政治经济危机,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德国政府在美英资本的帮助下,于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实行了币制改革,克服了战后财政上惊人的混乱现象。接着,工业也开始恢复发展起来。在政治上,资产阶级镇压了汉堡工人起义之后,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停止了军事戒严状态,恢复了议会形式的统治。德国资本主义的这种相对稳定,是依靠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剥削和美英的财政援助而达到的。 ①一九二三年一月三日,一元美金值七千二百六十马克,而在同年八月,就已经值四万二千亿马克了。 ==========第51页========== 42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一九二四年八月,新的赔款计划一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德国。一九二四一一九二九年期间,德国得到外国的长期贷款有-一百多亿马克,短期贷款有六十多亿马克,其中美国资本就占长期贷款的百分之七十。而同一时期,德国只缴纳了 九十多亿马克的赔款和利息。大量外国贷款使德国工业有可能以现代化技术更新自已的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恢复了德国的经济军事潜力。到一九二九年,德国工业总产值达到战前的百分之一百一十三,再次超过了英法。 固定资本的更新和资本主义合理化运动的推行,进一步加强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工业部门都被大托拉斯、卡特尔所控制。一九二五年建立的“法本”化学托拉斯拥有十亿马克的固定资本,生产德国百分之八十的合成橡胶、几乎百分之百的合成燃料和百分之八十的染料。一九二六年建立的钢铁托拉斯拥有八亿马克的固定资本,控制了全德钢铁生产的一半以上。电气工业有百分之八十掌握在电业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手中。发展起来的德国垄断资本在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力扩充军备生产,支持国内的复仇主义势力。一九二五年艾伯特死后,老牌军国主义分子、前帝国元帅兴登堡当选为总统。在兴登堡的庇护下,各届政府积极推行重整军备的政策,拨出大量款项,兴建万吨级巡洋舰,谁备向外侵略扩张。 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德国无产阶级为保卫自己的切身利益,反对军国主义势力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一一年轻的德国共产党经过革命战火的洗礼之后,变得更加坚强。 一九二四年召开的德共第九次代表大会,总结了一九二三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清算了布兰德勒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领导职务。但是,路特·费舍和马斯洛夫等托派分子又篡夺了领导权。 ==========第52页========== 第二节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教训 43 他们反对党在革命暂时低落时期所采取的斗争策略,反对统一战线政策,反对在改良主义的工会和其他组织中工作。一九二五年 十月召开了新的党代表会议,把这些托派分子清除出领导岗位,并选举台尔曼同志为党中央主席。在新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员人数迅速增加,一九二七年三月达到三十万。党在工会等革命群众组织的作用也加强了。一九二五年,共产党提议,无偿地没收在十一月革命中被推翻的各邦王侯的财产。共产党的建议获得广大劳动人民的热烈拥护。 第二节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 成立及其历史教训 匈牙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和匈牙利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匈帝国是一个统治东南欧广大地区的君主制国家。大战期间,奥匈统治阶级为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加强了对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以及匈牙利、奥地利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奥匈帝国在第一次大战中的失败,促进了国内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一九一八年十月,奥匈帝国各地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和波兰等一系列的新的民族独立国家。反动、腐朽的奥匈帝国瓦解了。匈牙利劳动人民身受奥地利和匈牙利地主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长期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进行着英勇不屈的斗争。 一九一八年十月底,布达佩斯爆发了起义。.革命的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布达佩斯政府机关和各战略据点,推翻了哈布斯堡政权。 ==========第53页========== 44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匈牙利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族革命。革命胜利后,成立了以卡罗利为首的、有社会民主党人参加的资产阶级联合政府。卡罗利政府上台后,只是宣布了一些空洞的诺言,如实行普选制,准备实行土地改革和保障言论、集会自由等。它不但没有采取措施改善工农大众的困苦状况,反而镇压群众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空前尖锐起来,社会主义革命提上了日程。 摆在无产阶级面前的任务是,建立一个新型的战斗的革命改党,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匈牙利共产党正式成立。党的领袖库恩。贝拉(一八六六一-一九三九)曾参加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并多次会晤过列宁,在匈牙利劳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匈牙利人民斗争史中新的一页。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口号:“解除资产阶级的武装,武装无产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党在工人、士兵、青年和农民中的影响迅速扩大。卡罗利政府在帝国主义的指使和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策划下,对共产党发动了猖狂的进攻。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日深夜,政府逮捕了几乎全体的共产党中央委员。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未遭逮捕的中央委员萨莫埃里·蒂保尔(一八九○一一九一九)等人继续领导革命运动,并准备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已经指日可待了。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卡罗利政府的反动政策引起了工农兵大众的极大忿怒。布达佩斯工人多次举行集会,抗议政府迫害共产党人。匈牙利当时最大的工广切佩尔工厂的几万工人通过决议,要在三月二十八日带着武器解救被囚禁的共产党人。在革命运动高涨的情况下,共产党于二 ==========第54页========== 第二节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教训 45 月二十四日号召工农大众积极准备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在共产党领导下,工人赶走工厂主,成立了工厂委员会,农民也纷纷组织起来,平分地主的土地。共产党特别注意组织武装力量:它从撤退的德军手中夺取了三万五千支枪来武装工人;组织了上十万人的复员军人组织,号召他们“保留武器,用它们来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同时在军队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一些军队解除了反动军官的武装,站到了革命人民一边。 帝国主义眼看卡罗利政府就要垮台,害怕地处中欧心脏的匈牙利走上十月革命的道路,危及资产阶级在欧洲大陆的统治,迫不及待地亲自出马。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日,协约国通过它的代表法国威克斯上校,向匈牙利政府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把匈牙利三分之二的领土割让给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三个邻国,企图借此扼杀匈牙利革命。协约国的最后通牒一方面遭到了决心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无产阶级的抵制;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情绪。卡罗利政府虽然愿意协约国出兵援助自己镇压革命,但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接受通牒,因而提出辞呈,把政权移交给社会民主党。 但是,社会民主党头子已完全陷于孤立,因为工人群众跟着共 志 产党走了。在左派的压力下,社会民主党头子于是在三月二十一日与尚在狱中的匈共领导人库恩·贝拉等谈判,达成了协议:两党合并成立社会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解散资产阶级军队,建立红军,与苏俄结成联盟。 三月二十一日,匈牙利无产阶级胜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武装的工人和士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高喊“无产阶级专政万岁”的口号,涌上街头,占领了布达佩斯的各重要据点:起义群众首先占领了盖列尔山炮台,居高临下地控制了布达佩斯的中心,接着占 ==========第55页========== 46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张 领了车站、桥梁、邮局和政府大楼,并解除了宪兵、警察和军官队的武装。布达佩斯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宣布匈牙利为苏维埃共和国,组成了苏维埃政府。绝大多数人民委员的职位由社会民主党人担任,而共产党人多任副职,库恩·贝拉任外交人民委员,萨莫埃里任副军事委员。苏维埃政府主席由社会民主党人哈尔巴依担任。 人民委员会建立后,卡罗利政府签署了辞职书,正如他自已所说:“我签署了关于我辞去职务和把政权转交给无产阶级的宣言,事实上无产阶级早已夺去并公开宜布取得了政权”。①显而易见,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也如十月革命一样,革命暴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苏修叛徒集团却伪造历史,胡说什么“在一九 一九年,匈牙利曾通过和平途径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政府是“自愿辞职”的,以此做为“和平过渡”的典型来欺骗世界人民,这只能进一步暴露苏修叛徒集团的丑恶嘴脸。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立即致电苏维埃俄国,并且同苏俄结成了兄弟般的同盟。列宁回电衷心祝贺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时对社会民主党的诚意表示怀疑,警告共产党人要提高警惕。 共产党人不顾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反对,依靠革命人民的支持,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解除了资产阶级武装,成立了红军;废除了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平等;颁布了工厂、矿山、铁路和银行国有化法令、国家垄断对外贸易的法令以及土地国有化的法令。为了改善劳动人民的状祝,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男女同工同酬等。在采取这些革命措施的时候,共产党人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就是认为农民在获得土地之后,就会成为私有 ①转引自库恩·贝拉:《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的教训>,三联书店一九六二年版,第38页。 ==========第56页========== 第二节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教训 制的维护者和社会主义的敌人,因而没有把没收来的地主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 国际帝国主义极端仇恨匈牙利革命。一九一九年四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才一个月,协约国便发动了公开的武装干涉。法国和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的军队共约十五万人从东、北、南三方面向匈牙利进攻,占领了大部分领土。在被占领的土地上,协约国扶植匈牙利反革命分子组成白卫政府,军政部长是前奥匈帝国的海军上将霍尔蒂。同时,反革命分子不断在苏维埃国土上发动叛乱。但是,年轻的匈牙利共产党没有被这种危急形势所吓倒,它镇压了反革命叛乱,号召工人群众立即武装起来,反击敌人。在共产党员的带动下,很快就组成了十万人的红军。经过整顿,红军从五月中转入反攻,不但清除了蒂萨河右岸的罗马尼亚干涉军,而且深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追击溃退的敌人。六月十六日,在斯洛伐克革命力量的支持下,在科希策成立了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 列宁十分关注匈牙利革命的发展。五月底,列宁写了《向匈牙利工人致敬的重要文章,通过萨莫埃里带到了战斗的匈牙利。列宁热情歌颂和支持匈牙利人民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同时强调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采取严酷无情和迅速坚决的集力手段来镇压剥削者即资本家、地主及其走狗的反抗①。 但是,匈牙利共产党人没有充分重视列宁的指示,对社会民主党人的投降主义路线一味妥协。甚至当右派社会民主党头子孔非提出要缓和无产阶级专政、取消苏维埃政府和向协约国求和等叛卖主张的时候,党的领导人库恩·贝拉因害怕党会分裂,竟然没给 ①列宁:《向匈牙利工人致敬》。《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859、857页。 ==========第57页========== 48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右派以坚决回击。六月十三日,巴黎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雷孟梭向匈牙利政府提出通牒,要求红军在四天内退回到帝国主义指定的国境线内。右派社会民主党人极力主张接受这个通牒,萨莫埃里等共产党人坚决反对,但居于少数。库恩·贝拉又错误地向社会民主党人妥协,接受了通牒,撤退了红军。在这次不正确的撤退后,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被反动派推翻了。接着,布达佩斯等地发生反革命叛乱。虽然政府很快就平息了这些叛乱,但由于害怕协约国的干涉,没有认真惩办叛乱的主谋。七月下旬,协约国以优势兵力再次进攻匈牙利。新上任的总参谋长、右派社会民主党人千方百计地破坏防御工作,并把作战计划出卖给敌人。一九一九年八月一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经过一百三十三天的英勇战斗,最后被国内外反革命力量颠覆了。政权落到了以右派社会民主党人佩德利为首的“工会政府”手中。这个打着“纯粹民主”旗帜上台的工会政府,为反革命白色恐怖扫清道路。接着上台的资产阶级政府逮捕了七万多人,杀害了萨莫埃里等二万多名革命战士。一 九二。年三月,霍尔蒂上台,在匈牙利建立了反动独裁统治。甸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意义及其教训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是继苏维埃俄国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表明,十月革命的道路并不是“俄国特殊”的现象,而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匈牙利革命是战后世界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推动了这次世界革命高潮的进一步发展。匈牙利革命不但使协约国利用匈牙利人力物力去反对苏俄的阴谋遭到破产,而且牵制了它的很大一部分力量。这是匈牙利无产阶级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主义援助。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年轻的匈牙利共产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犯了一些原则性错误。第一个错 ==========第58页========== 第二节匈牙利苏维坎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教训 49 误在于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合并,实际上取消了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列宁告诫共产党员:“不应该忘记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教训。匈牙利共产主义者同改良主义者的联合,使匈牙利无产阶级付出了昂贵的代价。”①第二个错误是违反了列宁关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没有把没收地主和教会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因而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第三个错误是没有认真进行肃清反革命的工作,反革命的暗害和破坏活动促成了革命的失败。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武装颠覆。国际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它公然出兵干涉,武力绞杀新生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国内的右派社会民主党人是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代理人。他们迫于形势,口头上接受苏维埃政权,但一遇时机就出卖无产阶级革命,当了帝国主义的可耻帮凶。 尽管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帝国主义武装力量绞杀了,但是它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巴黎公社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失败的历史教训,使全世界无产阶级进一步认清加强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反革命分子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毛主席指出: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虽然它只存在了一百三十三天就在国内外反革命力量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但是这次革命斗争充分表现了匈牙利人民的革命精神,对当时正在争取自中解放的各国劳动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并且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②。 ①列宁:《加人共产国际的条件》。《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四卷,第309页。 ②引自毛泽东主席电贺钢牙利苏维挨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人民日报>一九 五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59页========== 50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俞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战后欧美日本革命运动的新高涨 英帝国的衰落一九二六年的总罢工英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它从德国、土耳其手中攫取了二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它的殖民地面积比本土大一百多倍。但是,战争没能巩固它的世界霸权地位,相反却使百年来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开始衰落了。第一次大战后,英国由债权国一变而为债务国,仅欠美国的债务就达五十亿美元。由于美国舰队的迅速扩大,英国于一九二○年又被迫放弃“双强标准”,丧失了海上霸权。使英帝国遭到更大削弱的,是十月革命后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怒潮。英国被迫于一九二一年给爱尔兰以自治权利,一九二二年又被迫承认埃及独立。在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英国安然统治和恣意压榨殖民地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九一八年底,英国举行了议会选举。·自由党依靠和保守党的联盟,获得胜利,但议席减少了一半。自由党的劳合·乔治仍担任政府首相,但是,政府中的重要职位都为保守党人所占有,寇松任外交大臣,丘吉尔任陆军大臣,奥·张伯伦任财政大臣。这说明,统治英国近一百年的自由党已经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了。标榜“社会主义”的工党开始代替自由党的位置,与保守党交替掌提政权。 一九二三年末,英国摆脱战后危机以后,举行了新的议会选举。打着“民主主义”和“和平主义”旗号,并提出要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工党,在选举中获得胜利。虽然工党在议会中没有取得多数,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需要改变统治方法,于是英王便让工党代替保守党上台,由工党右翼领袖麦克唐纳组成了英国历史上第 ==========第60页========== 第三节战后欧美日本革命运动的新高张 51 一次的工党政府。工党的上台,标志着资产阶级“从正面攻击的政策转到妥协政策,从露骨的帝国主义转到隐蔽的帝国主义”①。 麦克唐纳政府继续执行符合垄断资本利益的保守党政策,只是方法稍有不同而已。工党上台后虽对劳动者作了某些微不足道的让步,如降低了茶、糖、咖啡的关税,稍微增加了养老金和抚恤金等,但没有采取任何根本措施来改善工人生活。工人提高工资的要求,遭到断然拒绝。麦克唐纳甚至声称,准备采用紧急状态条例,来镇压工人罢工。工党政府虽然被迫在一九二四年二月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在推行帝国主义殖民政策上,同保守党毫无 二致。它残酷地镇压了伊拉克、印度和埃及的反英民族解放运动,支持中国买办阶级的叛乱,向广东革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妄图破坏中国人民大革命。 工党政府的政策很快地使工人大失所望,群众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一九二四年十月,麦克唐纳提出辞职。在新的国会选举中,保守党人公布了一封所谓“共产国际的信件”,捏造“信件”指使英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准备武装起义,制造“赤色恐怖”,以恐吓中间阶层和小资产阶级群众。保守党因而在选举中取得了胜利,组织了第二次的鲍尔温政府,一直执政到一九二九年中。 在战后英国的工人运动中,矿工站在最前列,他们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工作日、煤矿工业国有化。一九一九年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二百五十万。英国工人还开展了保卫苏维埃俄国的运动。 一九一九年九月,在曼彻斯特成立了“不许干涉俄国”委员会,其任务为统一全国广泛展开的反对武装干涉、争取与苏俄建立正常关系的鼓动工作,并正确报道苏俄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一九二○年 ①斯大林:《论国际形势》。4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245页。 ==========第61页========== 52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五月,当波兰军队进犯苏俄时,伦敦的码头工人拒绝装运供给波兰的军火。八月,当红军反击波兰白军,逼近华沙时,英外相寇松提出了一条被苏边界线(即寇松线),并向苏俄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红军停止进攻。这时,“不许干涉俄国”运动发展到了高潮,迫使寇松收回最后通牒。列宁高度评价这次运动,称它为“英国整个政治上的一个伟大的变革”①。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共产党的成立。一九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在伦敦召开了英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 相对稳定时期,工人运动进一步高涨。当时英国工业有了某些增长,但直到一九二九年,工业产量才勉强恢复到战前水平。有些工业部门如煤、铁、棉织等依然落后于战前,特别是煤炭工业危机严重。这个老工业部门非常分散,设备陈旧,矿井地租昂贵,没法与恢复起来的廉价的德国煤竞争。企业主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和增加利润,不断加强对煤炭工人的进攻。 一九二五年夏,矿主宣布降低工资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四十 八,并以同盟歇业相威胁。七月三十一日,煤矿、铁路、运输工人的“三角同盟”决定共同罢工。资产阶级和政府因为还没有作好对付大规模罢工的准备,只得暂时让步。政府拨给矿主一笔补助金,以便可以在九个月内照发工资,使冲突延期。工人把七月三十一日星期五这一天称为“红色星期五”。但是,政府和企业主的退让是暂时的,他们利用这九个月的时间,加紧作好重新进攻的准备。保守党改府逮捕了共产党的十二名领袖,招募了工贼,加强了警察力量,储存了煤和糗食。作好准备之后,矿主便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中句,向矿工提出新的通牒,要求降低工资百分之十,延长工作日一 ①列宁:《在制革业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第273页。 ==========第62页========== 第三节战后欧美日本革命运动的新高涨 53 小时,并拒绝全国范围的集体合同。当这些要求被拒绝后,矿主宜布五月一日开始同盟歇业。 被工党右翼领袖把持的工会总理事会,不但不积极作好斗争的准备,反而打算同政府谈判,谋取妥协。鉴于工人情绪激昂,才不得不作出了总罢工的决定。一九二六年五月四日,英国开始了总罢工。英国工人积极参加总罢工。罢工发动的最初几天,,就有 二百五十万工人参加。罢工人数很快就达到六百万。工人斗志昂扬,自动地组织了纠察队,建立了“行动委员会”。总罢工使英国所有大工业区陷于瘫痪,给统治阶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英国共产党在组织罢工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总罢工还得到国际无产阶级的有力支援。德、法和比利时工人拒绝装运运往英国的煤,苏联、中国、西欧、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工人都为英国罢工工人募集了捐款。但是,正当罢工规模日益扩大,工人满怀斗争到底的决心之时,总理事会却背着工人和政府进行秘密谈判,并不顾矿工的抵制,于五月十四日强令全国工人停止罢工。总罢工被破坏了。只有矿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单独坚持罢工到十二月。英国工人的一九二 六年总罢工,是英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一次光辉的战斗。它“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表明,要在战后时期的条件下建立资本主义的巩固的稳定局面是办不到的”①。 战后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左翼联盟”的破产法国在大战中遭到了严重损失。大约有一万个企业被破坏,二百个矿井被淹没。法国的物资损失总共约二千亿法郎。由于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法国这个高利贷帝国主义国家变成了债务国,欠美国四十亿美元,欠英国六亿五千万英镑。但是,战争也加强了法国在军事上和 ①斯大林:《关于英国罢工和波兰事件>。《斯大林全集第八卷,第148页。 ==========第63页========== 54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经济上的地位。德国的失败使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军力最强的大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收回,以及萨尔矿区开采权的获得,使法国的治金工业能力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五。法国还从战败国手里攫取了新的领土,成为仅次英国的第二号殖民帝国,侵占了比本土大二 十倍的殖民地。 十月革命后,法国工人阶级掀起了保卫苏维埃俄国的强大革命运动,尤其重要的是革命运动发展到了军队中去。一九一九年 四月,驻在敖德萨的法国水兵和开进黑海的法国舰队爆发了起义,他们拒绝向塞瓦斯托被尔的革命工人开炮。军舰上升起了红旗,水兵们要求停止反对苏维埃俄国的战争,并立即返回法国去。起义迫使法国统帅部不得不从黑海和南俄调回自己的干涉军。在法国国内,罢工浪潮迅速蓬勃地发展起来。一九一九年罢 工人数达到一百二十万。一九二O年,罢工运动达到了高潮,仅参 加五月一日总罢工的人数就超过了一百万。工人拒绝装运用以反对苏俄的武器和弹,结果数以万计的枪枝、大炮没能运往波兰。法国工人阶级以自己的英勇行动,支援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但是法国的罢工运动道到了前独立社会党人米勒兰为首的“国民联盟”政府的镇压。罢工运动的失败,告诉法国工人阶级,没有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是不能胜利的。一九二○年十二月,在都尔召开的社会党代表大会上,以马赛·加香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列·勃鲁姆为头子的机会主义派发生了分裂。以加香为首的革命派建立了法国共产党。 一九二二年好战分子普恩加来组成新政府。这个资产阶级右翼政府为了彻底削弱德国和夺取欧洲霸权,在一九二三年一月以德国未能按期交纳赔款为借口,和比利时一起派兵占领了德国的 ==========第64页========== 第三节战后欧美日本革命运动的新高涨 55 工业中心一鲁尔区。这一侵路行动遭到德法两国无产阶级的强烈反对。英美不愿已占有洛林铁矿的法国再占有鲁尔煤矿,也不支持。德国政府宜布实行消极抵抗政策,停止开采鲁尔煤矿,并拒绝继续向法国交纳赔款。结果,法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在经济上不仅没有从鲁尔冒险中获得什么巨大利益,反而使自己的经济更加混乱。到一九二三年秋,法国的占领费用增至十亿法郎。庞大的军费开支,法郎的不断贬值,使法国的经济日益恶化。 鲁尔冒险失敗使普恩加来政府陷入危机。在一九二四年的国会选举中,“国民联盟”遭到失败,而激进党和社会党共同组成的“左翼联盟”取得了胜利。以激进党人埃里奥为首的“左冀联盟”政府上台后,从鲁尔撤退了法国占领军,对一部分人实行了大赦,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都暂时缓和了国内紧张的政治局势,稳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左翼联盟”政府的资产阶级本质使它不愿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敢实行征收“资本税”的诺言,严重的财政危机仍然无法解决。在外交上,法国受到美英的强大压力,被迫接受了道威斯计划》和《罗加诺公约》,因而大大削弱了它在欧洲的政治地位。 “左翼联盟”政府在内政和外交上陷于困境,便撕下“和平主义”的假面具,决定进行殖民冒险。一九二五年春,法国和西班牙共同发动殖民战争,镇压了摩洛哥的里夫共和国。一九二六年秋,又对叙利亚德鲁兹部族起义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法国工人阶级在各地举行抗议集会,反对政府的殖民政策。一九二五年十月十二日,近一百万人举行总罢工,抗议对摩洛哥和叙利亚的殖民战争,反对增加税收和降低工资。有些地区发展为武装冲突。“左翼联盟”政府残酷地镇压了这次罢工运动,许多共产党人被逮捕。· 法国的殖民战争花费了十亿法郎以上的军费,资产阶级对国 ==========第65页========== 56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内工业采取消极的态度,大量资金流出国外,日益加深的财政危机造成政府危机。从一九二五年十月到一九二六年七月,法国先后换了七次内阁。一九二六年七月,“左翼联盟”政府在严重危机中倒台。普恩加来联合右翼政党和激进党共同组成了“国民统一”政府,重新执政。 战后意大利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意大利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意大利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经过战争,元气大伤,负债累累。战争使这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对外依赖性更加强了。战争引起了深刻的经济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政治危机。 战争结束后,意大利爆发了强大的罢工运动。一九一九年罢 工人数达到一百五十万,一九二O年增加到二百二十万。罢工运 动在西北部发展得尤为猛烈。工人们要求提高工资,要求停止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一九二○年八、九月间,工厂主拒绝接受工人的要求,并以歌业相威胁。为了回答资本家的挑战,工人们掀起了夺取工厂的斗争。这个斗争开始于米兰和都灵。不久,所有意大利北部的大工厂都归工人掌握。工人组织了赤卫队保卫工厂,并领导了企业的生产和分配。与此同时,南意和西西里岛的农民也展开了夺取地主土地的运动。统治阶级地位摇摇欲坠,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由于缺乏革命政党,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最后被资产阶级镇压下去了。 社会党头子在革命运动中的叛变,使得党内革命派与机会主义的决裂成为不可避免。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以葛兰西为首的共产主义者退出了社会党,宜布了意大利共产党的成立。 6 战后意大利的强大工农运动,严重地打击了资产阶级地主的统治。被革命运动吓得惊慌失措的垄断资产阶级,极力寻求更加 ==========第66页========== 第三节战疳欧美日本革命运动的新高涨 57 反动的统治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在他们的积极扶植下,墨索里尼在一九一九年三月组织了第一批法西斯战斗队。一九二○ 一一九二二年,意大利爆发了经济危机,失业人数达到四十多万。资产阶级利用危机向工人阶级发动进攻,武装的法西斯匪徒到处殴打和杀害工人积极分子。工人阶级奋起抗击法西斯匪徒的挑衅。一九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罗马工人举行反对法西斯暴行的总罢工。在劳动群众的压力下,社会党和工会官僚控制下的“劳动联盟”被迫于八月一日宣布举行全国性的反法西斯总罢工。罢工工人在许多城市里和法西斯武装匪徒发生了流血冲突。正在斗争尖锐展开的时候,“劳动联盟”的领袖竟下令复工,破坏了整个罢工运动。 八月罢工的失败,为法西斯分子夺取改权打开道路。一九二 二年十月,墨索里尼组织四万名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没有遇到军队和警亲的任何抵抗,就进人罗马。墨索里尼被任命为政府总理。这样,极端反动的法西斯专政①在意大利建立起来了。 墨索里尼上台后,实行反动独裁统治,引起人民群众的极端不满。在反法西斯群众运动高涨的推动下,社会党、天主教党、自由党和其他一些党派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政府的反对派。在一九二 四年四月的国会选举中,反对派获得了很大的胜利。一九二六年 六月,法西斯党徒暗杀了在议会发言揭露法西斯暴行的反对派代表,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全国各地举行反法西斯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受骗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大批退出法西斯党,反对派退出了议会。一九二四年七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有五十万 ①古代罗马执政官出外时,侍从拿着一捆棍棒,上插一把斧头,叫作法西斯。它是权力的象征。现在,人们把童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独兼政权叫作法西斯专政。 ==========第67页========== 58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宋革命运动的高涨 人参加的反法西斯同盟罢工。但是,反对派的不统一和动摇态度分裂了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罢工遭到法西斯政府的镇压。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为短促。 一九二六一一九二七年,国内就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化。法西斯政府加强了对工人阶级的进攻,取消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最后一点残余。一九二六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非常”法令,解散除法西斯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和工会组织,封闭全部非法西斯报刊,建立法西斯工会、保密局和“特别法庭”,大肆逮捕和迫害反法西斯人上和共产党员。共产党领袖葛兰西被关进监狱。 一九二七年,墨索里尼政府颁布了臭名昭著的“劳动宪章”,宜布罢工为刑事犯罪行为。一九二八年又领布了实际上取消议会制度的法令。法西斯头子控制下的“大法西斯委员会”,被宣布为法西斯党和国家的最高机关。这样,意大利法西斯极权制度就完全建立起来了。一九二六年以后,意大利共产党被迫转人地下,继续领导意大利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 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繁荣的破灭十月革命后,美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一九一九年共爆发了三千五百多次罢工,有四百多万工人参加。年初,纽约码头工人和西雅图工人首先举行大罢工。七、八月间,芝加哥、波土顿、费城等地的铁路工人又掀起总罢工。从九月起,在福斯特领导下,十个州五十个城市的三 十六万五千工人举行了钢铁大罢工,斗争一直坚持到第二年一月。在反对资本统治的同时,美国进步工人于一九一九年夏组织了“苏俄之友同盟”,声援苏俄人民的革命斗争。 在工人运动的高涨中,美国建立了两个共产党:即一九一九年 八月三十日成立的以约翰·里德为首的美国共产主义工人党和 九一九年九月二日成立的以鲁登堡为首的美国共产党。一九二一 ==========第68页========== 第三节战后欧美日本華命运动的新高涨 59 年十二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两党合并为统一的美国共产党,鲁登堡当选为党的书记。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较其他列强为迟,并且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几乎没有受到大战的破坏。战争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大大增加,钢产量由一九一三年的三千一百多万吨增加到一九一 八年的四千五百多万吨。美国靠帝国主义战争发了大财,从战前的债务国一跃而为债权国,一九一四年以前,美国的债务为五十五亿美元,而战后英法等国欠美国的债务达一百亿美元。美国积累了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黄金储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财政剥削的中心。列宁指出:“美国的亿万言翁们几乎是最官的,并且在地理条件上处于最安全的地位。他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类元都有污迹…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①。 一九二三年,美国工商业出现新高涨。在共和党人柯立芝总统的整个任期内(一九二四一九二八)直到一九二九年秋,即所谓美国经济“繁荣”时期,是美国垄断资本家的“黄金时代”。这 一时期,美国的工业生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六十九,到一九二八年,其生产总量超过了全欧洲。汽车、航空、化学、电气等工业部门发展得特别迅速。到一九二九年,美国对外贸易比战前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一十,资本输出增加了三倍多。一九一九一一九二九年美国所提供的借款超过了其他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所提供的借款总和。美国的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过程急速加剧,只占全国千分之二的垄断公司享有全国公司收益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一九二三一 一九二九年间,垄断资本的利润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一,利润总颖由 ①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587-588顶, ==========第69页========== 60 第二#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三十二亿七千七百万美元增加到四十九亿二千四百万美元。 美国经济的暂时的表面“繁荣”,使得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得意忘形起来。他们断言,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它的内在矛盾,美国不再有什么经济危机了”。美国黄色工会劳联的首领则极力宣扬“阶级合作”思想,把工会变成了帮助资本家推行“合理化运动”的工具,并要求工人购买股票,以实现“资本民主化”,人人成为“资本家”。当时窃踞美共中央执行书记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罗夫斯顿歪曲列宁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极力为资产阶级所制造的“美国例外论”辩护。他无耻地吹嘘美国虚假的“繁荣”是“第二次产业革命”,胡说美国资本主义是按照“特殊的”、自己独有的道路发展,这条道路可以避免危机,而保证“永久的繁荣”。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欧洲列强受到大战的损伤,美国乘机攫取了它们世界各地的市场;战后欧洲各国缺乏恢复经济的资金,给美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造成极好的机会;南方各州的工业化和国内固定资本的更新吸收了大量资金,以及扩军备战等等,这些都是促成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暂时起作用的因素不能消除美国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反而日益加深美国资本主义的腐朽和寄生性。因此,美国的资本主义稳定同样是暂时的、局部的和相对的。在这个所谓“繁荣”的年代中,美国的农业正经历着慢性危机。一九二九年农民的债务为一百五 十亿美元。一九二O一一九三○年间,农户减少了十五万九千 户,大批被产的农民流入城市,仅一九二七年即达三百万人,扩大了失业大军。各个工业部门之间发展也极不平衡,煤炭、纺织、造船、制革等工业始终没有过任何“繁荣”。 美国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是靠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来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合理化”的恶果:机器排挤了工人,扩大了失业 ==========第70页========== 第三节战后欧美日本革命运动的新高张 61 的队伍。相对稳定时期,美国失业大军经常占工人总数的百分之 十,一九二七年底失业工人数达四百万之多,某些工业部门的开工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美国经济“繁荣”的腐朽反动性质特别表明在食利阶层的扩大,全国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地租和利息,大资本家多靠剪息票过生活,仅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一的大资本家拥有全国财富的一半。广大工农群众的生活日益恶化。仅在一九二 三一一九二五年的两年中,美国工人工资总额就减少了百分之 二点五。一九二九年,代替柯立芝进人白宫的是极端反动的共和党人胡佛。他曾狂妄地断言,“美国已接近消灭贫困”。但是,一九 二九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粉碎了美国资本主义“永久繁荣”的神话。 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美帝国主义的对内反动和对外扩张都极为猖獗。在国内,议会通过制裁工会工人的反动法律,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进行野蛮的迫害,纵容种族主义分子对黑人私刑虐杀,贪污盗窃骇人听闻等等。为了镇压工人运动,柯立芝政府不顾美国和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于一九二七年八月悍然将意大利侨民工人领袖萨柯和范齐蒂判处死刑。美国统治阶级还制造了轰动世界的“猿猴诉讼案”,田纳西州的青年生物学教师约翰·斯科普因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罪。这些突出地反映了“繁荣”时期的美国资产阶级统治的反动。在对外政策方面,这一时期美国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的扩张。到一九二八年,二十个拉丁美洲国家中已有十四个被美国资本控制。美国肆意侵犯拉丁美洲国家主权,把军队派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古巴、海地、圣多明各等国,把巴拿马变成美国的战略基地。美国残酷镇压拉丁美洲和各国人民的反帝民族解放斗争。.一九二七年三月,美国海军参加炮轰我国南京;四月,支持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同年,饮压了菲律宾的人民 ==========第71页========== 62 第二草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 起义。一九二七一一九二八年,美国对尼加拉瓜反帝起义进行武装千涉。 美国积极扩张军备,为了同英、日等帝国主义进行大规模的海上竞争,特别加强了海军。一九二七年通过新的海军计划,把海军预算提高为战前的四倍。美国还拒绝批准一九二七年在日内瓦签订的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毒气及细菌武器的议定书。 日本的“米蛋动”二十年代阶级斗争的激化日本同美国一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的国家。大批的军事定货和贸易出超使大量黄金流入日本,日本变成为协约国的债权国。日本还利用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顽的机会,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大肆扩张势力,占领了德属太平洋岛屿(马利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并霸占了中国的山东。一九一五年,大隈重信政府又和袁世凯签订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二十一条”,加紧侵略中国,极力夺取远东地区的霸权。 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日本垄断资本的发展。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金融寡头逐渐左右了日本的国民经济。战争使得日本资产阶级地主发财致富,但它同时却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贫困和灾难。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掀起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的高潮。一九一八年夏,日本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一“米骚动”。 “米骚动”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投机商人故意抬高米价。运动的矛头是指向军事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压迫。一九一 八年八月三日,富山县渔民妇女要求当局降低米价遭到拒绝,她们便捣毁奸商米店,并和前来镇压的警察发生冲突。这个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饥饿的劳动群众到处都起来袭击米店,'分配粮食,并捣毁投机商店和警察署。工人们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参 ==========第72页========== 第三节战后欧美日本革命运动的新高涨 63 加“米骚动”的群众达到一千万人以上,席卷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延续了三个月之久。这次运动是日本工农大众反对剥削者的自发的群众性的战斗发动,由于缺乏组织领导而被政府残酷地镇压下去。但在“米强动”的打击下,寺内正毅内阁垮台。接替它的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政党内阁,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友会总裁原敬担任首相。 一九二O年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失业人数超过了一百二十 万。,工人罢工斗争日益带有群众性。同时,贫苦农民反对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迅速增长起来。一九二○年日本发生了三千多次租佃争议。 在工农革命运动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感觉到必须建立本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米骚动”后,社会主义团体开始在日本建立起来。一九二二年七月十五日,经过片山潜、渡边政之辅、德田球一等人的努力,在东京召开了日本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日本共产党宣告成立。 一九二四年,日本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工业特别是和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有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是,日本的资本主义“稳定”只是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出现极为短暂的活跃,而受封建地主和金融资本双重剥削的日本农民则纷纷破产,农业根本没有出现过任何高涨。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落后性,国内市场的狭小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它的相对稳定更加腐朽和不巩固。日本到一九二七年春就比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早地出现了经济危机的最初征兆。 一九二四年,另一个地主资产阶级政党—一宪政会的总裁加藤高明上台任首相。他取采随机应变两手策略,一面高唱“民主主义”,通过了《男子普选法;另一方面又领布了反动的《治安维持 ==========第73页========== 84 第二率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湖 法》。在对外政策上,由于感到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更由于苏联力量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巩固以及中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加藤内阁认为此时采取公开武装占领中国的改策是危险的,因而被迫采取了所谓“协调外交”。一九二五年一月与苏联建交,日军退出了库页岛北部。同时,日本与英美帝国主义协调一致地干涉中国革命。 一九二七年春,日本爆发了金融危机。许多大银行纷纷破产,波被及与之有联系的一些工商企业。在严重的危机打击下,宪政会政府垮台。四月,政友会总裁、陆军大将田中义一上台执政。田中内阁公开执行向本国劳动人民直接进攻和对中国武装侵略的政策。它积极帮助垄断组织加紧推行资本主义“合理化”运动,同时采取恐怖手段镇压共产党和进步运动。一九二八年三月,改府实行“大检举”,逮捕数千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工人,并修改了《治安维持法》,把最高为十年徒刑改为死刑。四月,解散了劳动农民党、工会评议会和无产青年同盟等进步团体。随后又先后暗杀了共产党领袖渡边政之辅和进步议员山本宣治。一九二九年四月,田中政府在全国展开了第二次大检举。逮捕了日共中委市川正一等二十多人。 ==========第74页========== 85 第三章 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一节十月革命开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 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 十月革命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还属于一六四○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开始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 一部分。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直接打击着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加速了它的崩溃进程,有力地支援了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支援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以,虽然就其本身来说,东方各国人民的革命仍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但在世界范围内,它已经“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这种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经不能当作世界资本主义反革命战线的同盟军,而改变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战线的同盟军了①。正 ①毛泽东:飞新民主主义论>。《毛祥东选集)合订本,第628一629页 ==========第75页========== 66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是在这一意义上,毛主席进一步指出:“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了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① 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在十月革命前,帝国主义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体系。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这种统一的帝国主义世界体系,大大削弱了被压迫各族人民的主要敌人一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特别是, 十月革命铲除了沙俄帝国主义这个东方各国人民十分凶恶、残暴和野蛮的死敌,在过去沙皇俄国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苏联。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给予亚非拉各国人民的革命以政治上和物质上的巨大援助。这就为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国际条件。 亚非拉各族人民具有光荣的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从西方殖民主义强盗的铁蹄踏上亚非拉人民神圣的土地那一天起,酷爱自由和独立的东方各国人民就不断进行英勇的、可歌可泣的反抗斗争。: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先进思想指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东方被压迫各族人民为了寻求革命的真理,走过了十分艰辛、曲折的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人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就成为殖民 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32页。 ②毛弹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60页。 ==========第76页========== 第一节十月革命开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67 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思想武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阐明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列宁在一九二○年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拟定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以及其他一系列著作中,高度评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巨大革命作用,提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和前途。在列宁的《提纲》中,贯穿着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是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区别。列宁指出,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列宁驳斥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看作是一种无足轻重的和非常平和的民族运动”的谰言,指出民族解放运动“成了世界政治的积极因素,成了用革命摧毁帝国主义的积极因素”①。列宁还提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应该领导农民运动,既同支持民族运动的资产阶级联合,又要反对它的妥协性;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必须支持被压迫民族革命,援助民族解放战争。同时,列宁根据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底《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向东方各民族的共产主义者提出了根据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情况来运用一般的共产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措施的崇高任务。列宁强调说,这是“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列宁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正义斗争。 ①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俄共的策略的报告提纲。《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四卷,第544一545页。 ②列宁:《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四卷,第104页。 ==========第77页========== 68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方许多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的发展,也起了重大的变化。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穷凶极恶地掠夺亚非拉国家的资源,驱使数百万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充当炮灰,给被压迫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另一方面,“帝国主义战争也唤疆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人了国际政治生活①。英、法等帝国主义把中国、印度、越南以及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士兵和劳工遣送到战场上去,武装了他们,使他们熟悉了军事技术和新式武器,他们将利用这些来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目睹帝国主义的腐朽和欧洲无产阶级的革命,亲身感受到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扩大了眼界,提高了觉悟,增强了革命的信心。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劳动人民参加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他们返回本国后,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行列。在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在欧洲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控制,资本和商品输出相对减少,军事订货增加。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间隙中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中国和印度的民族资本经营的纺织、黄麻、面粉等轻工业有了发展;北非和拉丁美洲州一些国家的工业,尤其是轻工业也得到显著的发展,亚非拉国家的工人阶级很快地成长壮大起来。大战结束后,中国和印度的工人人数都超过了二百万;埃及工人达到 六十四万人以上;阿根廷的产业工人增至三十五万人。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一起,成了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动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集团的失败而告终,·英法帝国主义瓜 ①列宁:《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四卷,第103页。 ==========第78页========== 第一节十月革命开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69 分了德奥的殖民地,但他们自己也被削弱了,特别是沙俄帝国主义的崩遗,使国际帝国主义势力严重削弱,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战后国际帝国主义在牺性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迫和掠夺。英法等战胜国为了巩固它们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同这些国家的封建买办势力相勾结,更加残暴地压榨各国人民,摧残民族经济。日本帝国主义则疯狂向中国、朝鲜和东南亚进行侵略和扩张,力图独占中国,称霸亚洲。美帝国主义在大战期间和战后乘机向拉丁美洲和亚洲太平洋区域扩张。 战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迫和控制的强化,以及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加刷了亚非拉国家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之间的矛盾,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反帝革命风暴席卷了亚洲的广大地区,并扩展到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开始作为 一支独立的改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亚非拉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中国、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工人阶级改党,把马列主义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走上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九二一年,外蒙古进行了人民革命,一九二四年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但是,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还是处在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组织的领导或影响之下的。:例如印度、土耳其、埃及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产阶级地得到了迅速 ==========第79页========== 70 第二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张 发展,战后,他们要求发展民族经济,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在一些亚非拉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政党和组织。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民族解放斗争;但是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又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往往在革命发展到高潮时,害怕人民,甚至向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妥协投降。这是这一时期许多国家民族解放斗争遭到失败的原因之一。 十月革命后的民族解放运动,虽然也经历了艰苦、曲折的道路,但亚非拉各国的解放斗争,汇成了强大的革命风暴,不断从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欧洲和北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帝国主义镇压下,进入低潮。而东方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却蓬勒发展,从根本上动摇和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在亚洲,十月革命后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张,从印度、越南、朝鲜、菲律宾到中国,都爆发了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涌现出了“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泉源”①。过去被帝国主义看成它们的势力范围的亚洲大陆,变成了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广阔战场。在非洲,埃及、摩洛哥等国爆发了群众性的反帝武装起义,英国在埃及民族独立运动压力下被迫承认埃及独立。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逐步兴起,非洲人民在斗争中日益觉醒。在拉丁美洲,阿根廷、墨西哥、巴西、尼加拉瓜等国,都爆发了强大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以反美、反独裁为中心的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十月革命后风起云涌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使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开始陷 ①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全集>第十八卷,第583页。 ==========第80页========== 第一节十月革命开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71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毛泽东同志 人危机。 在十月革命后,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革命进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缔造者。从此,中国革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进行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接着又开展了土地革命战争。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粉碎了“左”右倾机 ==========第81页========== 72 第三章十月茧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会主义路线,建立了工农红军,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树立了光辉的范例。毛主席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实践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总结了中外历史和革命的经验,特别是十月革命的丰富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点,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道路、前途和转变等重大问题,作了正确的科学回答,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为中国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指明了胜利前进的道路。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许多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精脬的阐述,是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进行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二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 “三一起义”运动 一九一○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公布了“甘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把朝鲜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朝鲜设立“总督府”,驻扎重兵,遍设警察、宪兵机关和监狱,实行残暴的“武断政治”,把朝鲜人民的政治权利剥夺净尽。日本很快地在朝鲜建立起 一整套残暴的殖民统治制度。列宁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把一切最新的技术发明和纯粹亚洲式的刑法结合在一起,空前戏酷地掠夺着朝鲜。 ①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的演说。《列宁全集》第三 十一卷,第404页。 ==========第82页========== 第二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一起义”运动 73 日本殖民者对朝鲜人民进行穷凶极恶的掠夺。日本殖民当局在朝鲜颁布了公司法,限制和扼杀朝鲜民族资本的发展。法令规定,非经日本总督批准,不准建立股份公司;总督有权解散任何企业。一九一九年朝鲜共有一千九百家企业,每年总产值为二亿六千多万日元;但属于朝鲜人的企业只有九百六十玉家,总产值仅二千万日元。朝鲜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脆弱,而朝鲜的工人阶级队伍逐渐扩大。一九一九年达到四万八千人。他们每天被迫工作 十三一十四小时,而所得工资较之同等劳动力的日本工人少百分之五十一六十。深受日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重重压迫的朝鲜工人阶级,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在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农村,四分之一的肥沃土地和五分之四的森林被日本殖民者霸占。贫苦农民被迫把收成的四分之三缴纳给土地占有者,还需交纳多达五十种的苛捐杂税。不少被剥夺土地的农民被迫逃亡山林,变成刀耕火种的“火田民”,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日本帝国主义还强行实施奴化政策,规定日语为“国语”,朝鲜语则被列为“外国语”,禁止朝鲜人民学习和使用自已的民族语言,妄图灭绝朝鲜民族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些欧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由于其宗主国正在欧洲战场上忙于强盗间的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与控制,因而民族资本有了一定的发展。而日本帝国主义却更加加紧了对朝鲜的奴役和掠夺,朝鲜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矛盾空前激化。 伟大的十月革命,大大鼓舞了朝鲜人民,给他们指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一九一八年,朝鲜爆发了五十次罢工,参加者达六千多人,比前五年的总和还多。一九一八年未,朝鲜青年学生也开始行动起来了,计划要揪起大规模的反日斗争。 ==========第83页========== 74 第三苹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张 朝鲜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也积极活动起来,以天道教领袖孙秉熙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土,企图趁机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他们同基督教和佛教首领共同组织了“独立本部”,自命为“朝鲜民族代表”,并推选三十三人为代表,起草《独立宣言书》,同时联合青年学生准备发动争取独立的运动。金日成同志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朝鲜人民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法忍受的民族压迫和剥削而进行的斗争,并使他们奋起参加 一九一九年的全民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一起义。”① 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二日,被长期幽禁的前朝鲜国王高宗李熙②突然身死,传说是被日本殖民者毒死的。这一事件成了反日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集会,许多群众从各地陆续聚集到汉城。这时,掌握民族运动领导权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领袖一面向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和日本殖民当局递交请愿书,祈求独立;一面则组织群众,参加废王李熙的国葬,准备把国葬典礼变成要求独立的和平示威集会。 三月一日,在汉城的塔洞公园,数千名青年学生和成千上万来自各地的群众举行集会,宜读了独立宜言书》,接着,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一天,参加罢工、罢市和示威游行的群众达到 三十万人以上,“朝鲜独立万岁”的口号响彻汉城上空。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下,群众的反日示威很快地转化为起义。愤怒的群众同日本侵略者搏斗,并开始袭击警察署和宪兵队。在朝鲜 ①金日成:《伟大的十月思想正在取得胜利》。《金日成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 六三年版第五卷,第158页。 ②一九○七年,朝鲜国王李熙不甘心充当日本傀偶,普派密使三人赴海牙在国际和平会议上申诉,企图依赖帝国主义的“援助”,谋求独立。帝国主义不予理睬,日木借此迫其退位。 ==========第84页========== 第二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一起义”运动 75 人民奋起斗争的形势下,往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自夸“警宪万能”的日本殖民主义者吓得发抖,汉城的殖民统治机构陷入瘫痪状态。 在革命群众大规模行动起来向殖民统治发起改击的时候,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领袖却吓破了胆。他们不敢参加预定的在塔洞公园的群众大会,却跑到泰和饭店偷偷宣读了《独立宣言书》。并事先把开会的时间、地点报告了日本总督府,随后又立即向日本殖民当局投降自首。 汉城示威和起义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反日民族起义如火如茶地发展起来。一九一九年三一五月,全国二百 一十八个府郡中,有二百一十一个府郡爆发了示威和起义。参加示威和斗争的群众达二百万人以上。这次全国性的反日爱国运动是以工农为主力,青年学生和各阶层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了斗争的行列。极少数卖国贼、亲日派陷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十分孤立。起义的主要锋芒是指向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同时也进行了反封建的斗争。起义人民手持棍棒、菜刀、镰刀、铁锨、铁锤等简陋的武器同全副新式武装的日本军警和宪兵搏斗,到处袭击日本警察署和宪兵队,捣毁殖民统治机关。许多地区的农民袭击了日本殖民者和亲日地主,烧毁了租佃契约和借债文书,拒绝还债和纳税。工人是起义的最坚决的参加者,在一九一九年内,发生了一百零四次罢工,共有一万一千多名工人参加。忠清南道的金矿工人还袭击了日本宪兵队,同敌人展开浴血战斗。与此同时,旅居国外的朝鲜爱国人民也积极声援国内人民的头争。 三一起义爆发后,残暴的日本殖民者在惊慌之余,立即颁布戒严令,同时集中全部军队和宪警,甚至动员日本移民,利用朝奸,采取了极其野蛮的屠杀手段,把朝鲜人民的英勇大起义淹没在血海 ==========第85页========== 76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竟解放运动的高张 之中。仅仅在起义高潮的三一四月期间,被杀善的朝鲜爱国者达七千七百余人;负伤的达一万五千九百多人;被捕的达五万二千 七百余人;被烧毁的房屋有七百六十户。白色恐怖笼罩着朝鲜。同时,日本殖民当局还采取拉拢收买亲日地主、资产阶级的政策,并宜传亲日思想,宜扬“朝鲜不可能独立”的反动谬论麻醉朝鲜人民。诱骗朝鲜人民当日本天皇的“顺民”,以分化瓦解民族独立运动。 三一起义,是朝鲜人民反对日本掠夺者争取民族独立的首次起义。它又一次证明了列宁关于“一切民族压迫都势必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而被压迫民族的一切反抗趋势,都是民族起义①的英明论断。它是十月革命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次起义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当时朝鲜工人阶级还很年轻,还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而革命领导权被一些动摇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所掌握,他们在斗争的紧要关头,背叛了人民群众。起义群众十分英勇,但缺乏集中统一的领导,处于无组织和分散的状态。此外,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进行了疯狂镇压。 三一人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它表现了朝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的殖民统治。在斗争中,也使朝鲜人民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领导人民摆脱日本殖民枷锁;唯有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金日成同志指出:“以三一起义为转折点,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时期宣告结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下,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朝鲜人民的 ①列宁:《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列宁全集》第二 十三卷,第55页。 ==========第86页========== 第三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高潮 77 民族解放斗争进人了新的阶段。”① 三一起义后,日本帝国主义变换统治策略,以“文化政治”来代替“武断政治”。日本殖民者撤换了驻朝鲜的总督,虚伪地宜布朝鲜人民享有言论、集会、出版等自由,妄图欺骗朝鲜人民,巩固它在朝鲜的殖民统治。在敌人的软硬兼施的手法面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上层人物的大部分人成了叛徒或逃兵。一部分逃往国外的资产阶级分子躲在当时我国上海的租界里,组织了一个以李承晚为“临时大总统”的流亡改府,投人了美帝国主义的怀抱。在美帝国主义庇护下,他们公开主张在朝鲜建立美国的“委任统治”。朝鲜无产阶级和各阶层爱国人民则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一九二五年四月成立了朝鲜共产党。由于宗派主义分子的破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迫害,一九二八年朝鲜共产党宣告解散。从二十年代起,朝鲜工人运动,农民和青年学生反日爱国运动继续发展。一九二五一 一九二八年期间,发生了三百四十九次罢工,参加人数达二万四千名;农民抗租事件达二千二百六十七起,参加人数达一万五千多名。一九二九年一月元山市工人的总罢工,标志着工人运动的新高涨,震撼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第三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 民族解放斗争高潮 ー九ーハーーー九ニ二年印度民族解放斗争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帝国主义征用印度的人力和物力以支持它在中近东和欧洲的帝国主义战争。约一百五十万印度人被征调上前 ①金日成:《伟大的十月思想正在取得胜利》。《金日成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 六三年版第五卷,第158一159页。 ==========第87页========== 78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线,其中有七十万人阵亡。英国从印度运走了三百六十九万余吨各种装备和物资,以及五百万吨粮食。战争的重担首先落到了工人和农民肩上。 大战期间,英国忙于战争,减少了对印度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增加了对印度的军事订货,同时实行了抵制日、美经济势力渗入印度的关税政策,印度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等轻工业,以及个别重工业如钢铁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印度的民族资本最初是从商人高利贷及借助外国资本发展起来的,它一面受到帝国主义的压抑和限制;另一方面又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两面性的政治态度。 随着工业的发展,印度的工人人数有所增长,达到二百多万。工人群众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买办和资产阶级的层层压迫之下,政治上毫无权利,经济上遭受残酷的剥削,失业和饥饿经常威胁他们。印度工人阶级具有要求民族独立和彻底解放的革命精神,但当时还没有自己的革命政党。 在印度农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苦农民遭受帝国主义、地主和高利贷者的压迫和剥削。一小撮土邦王公、地主和殖民者霸占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广大劳动农民被迫向它们或通过二地主租佃土地,缴纳吃人的地租。【同时由商人、投机分子和富农组成的数十万高利贷者骑在农民头上,使农民陷入贫因和苦难的深渊。尤其是占印度人口六分之一的最低层种姓,他们被侮辱为“贱民”(即“不可接触者”),惨遭各种压榨和歧视。一九一八一一九一 九年,由于贫穷、饥荒,加上在战争末期从欧洲传来的流行性感冒的结果,夺去了一千二百多万印度人的生命。这一切加深了印度人民和英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之间的矛盾。印度各阶层人民反帝斗争情绪空前高涨。 ==========第88页========== 第三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高新 79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予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以深刻的影响,饱受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迫的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高潮。这一时期的反帝斗争由过去狭小的范围扩大到了广大群众之中。工农基本群众的斗争走在前面。一九一八年罢工浪潮席卷全国。孟买纺织工人发动总罢工,工人群众第一次高举红旗示威游行,提出了要求民族独立,打倒英帝国主义等革命口号。在斗争过程中,孟买、马德拉斯、阿默达巴德等城市产生了工会组织。同年,旁遮普等地爆发了农民运动,战后复员回乡的印度士兵不满殖民主义和封建地主高利贷的剥削,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家乡的农民斗争。他们在斗争中,打起了写着列宁的名字的旗帜,反对英国殖民官吏,拒缴租税。工农运动的猛烈开展,标志着印度大规模革命高潮的来临。 这一时期,在印度有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印度教大会等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而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国大党手中。当时,印度国大党的领袖是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一八六九一一九四八)。甘地出身于印度一个官僚兼商人的家庭,曾赴英国留学,接受资产阶级教育。毕业后在南非工作的二十年期间,曾在印度侨民中开展反对英、荷殖民者的种族歧视政策的不合作运动。一九一五年回国,随即成为国大党的著名领袖。甘地主张采取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作为争取民族独立的主要手段。他一方面以“不合作主义”反抗英帝国主义;一方面又以“非暴力主义”来抑制群众的革命行动。 为了缓和印度人民的反抗,稳住自己的统治地位,一九一八年 七月,英国殖民当局抛出了一个由印度事务大臣孟太古和英国驻印总督蔡姆斯福联合署名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标榜要在印度“逐渐发展自治体制”,“逐步实现印度的责任政府,作为大英帝国 ==========第89页========== 80 第三率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张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在保持英国总督大权不变的条件下,稍微扩大一些印度上层分子在总督属下的咨议机构中的代表权,以便笼络和利用印度的地主、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分裂和破坏民族解放运动。这个方案虽然得到甘地和国大党一些领导人的支持,但平息不了印度人民的反英情绪。英帝国主义在一九一九年 三月颁布了由英国法官罗拉特为首的委员会提出的法案,规定在战时制定的<国防条例》依然有效,殖民当局可以不经起诉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游行示威等等。很明显,这个法案和飞孟太古一蔡姆斯福改革方案是老奸巨滑的英帝国主义一贯玩弄的镇压和怀柔的反革命两手策路。《罗拉特法》的颁布,激起了酝酿已久的反英斗争风暴,印度各地掀起了反对罗拉特法》的抗议怒潮。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甘地放弃与英国殖民当局合作的计划,决定成立“萨蒂亚格拉哈同盟”①,号召在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对罗拉特法》实行消极抵抗。被英国殖民压迫激怒的印度人民提前行动起来,三一 四月连续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罢工和武装暴动,不同宗教信仰的印度各族人民在斗争中空前团结。 英帝国主义采取了暴力镇压手段。一九一九年四月十日,英国殖民当局在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则城速捕了两名民族运动活动家,引起了群众的抗议示威。四月十三日,当数千群众在阿姆利则的一个广场上举行抗议集会时,英国当局竟下令用机枪对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扫射,杀死了将近四百人,打伤一千二百人,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帝国主义以为用恐怖手段就能够扑灭民族独立运动,但恰恰相反,殖民当局的血腥暴行更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反 ①“萨蒂亚格拉哈”原意是坚持真理,主要内容是以消极抵抗的不合作来反抗暴カ力压迫。 ==========第90页========== 第三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半争高湖 81 抗斗争。旁遮普的反英斗争迅速扩大到五十个城市和地区,在拉合尔、卡苏尔等城市和农村爆发了人民起义,起义者破坏了铁路,倾覆了军用列车,炸毁了桥梁,袭击了监狱、警察局和政府机关。罢工和反对殖民主义暴行的斗争在加尔各答、孟买和阿默达巴德接连爆发。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英属印度,“工业和铁路的无产阶级愈壮大,英国人所加紧实行的大批屠杀(在阿姆里来)与公开拷打等恐怖行为愈凶残,革命也就愈迅速地发展”①。 革命群众运动冲破甘地的消极抵抗的范围迅猛发展,使甘地 十分害怕。他公开声言自己犯了“一个象喜马拉雅山那样大的错误,使得根本不是消极抵抗者而怀着恶意的人们能够胡作非为”。于是,甘地在四月中旬,就宜布停止非暴力的抵抗运动。同年十二月,国大党决定接受孟太古一蔡姆斯福改革方案。但是,人民不再听从甘地的说教了。反帝斗争继续蓬莲勒发展,并且由于一九二⊙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危机而进一步加强。一九二○年上半年,工人罢工达二百次,有一百五十万人参加。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一九二○年初,印度也出现了共产主义小组。在这种形势下,甘地和国大党决定改变同英国合作实行改革的态度。 一九二○年十二月,国大党在那格普尔举行年会,通过了甘地拟订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计划。国大党宜布它的目的是:“用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取得‘斯瓦拉扎'(自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合作运动所采取的斗争方法是:首先,一切印度人必须拒绝或放弃改府猫给的头衔和名誉职位;第二,如果第一条不发生效力,则对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的抵制,并辅以“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以抵制英货;最后,逐渐走上抗税阶段。同时,国大党为 ①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俄共的策略的报告提纲)。《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四卷,第55页。 ==========第91页========== 82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张 了把蓬勃发展的群众运动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迫使英国殖民当局让步,对国大党进行了改组。决定设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并广泛建立地方基层组织,将党员人数扩大到一千万。还决定派人到农村宜传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以控制农民运动。这样,在人民斗争的影响下,国大党在政治上改变了过去一向只争取在英帝国范围内自治的方针,含糊地提出了争取印度独立(甘地提出“斯瓦拉扎”意思是“自主”,国大党左派认为它意味着“完全独立和摆脱 一切外国监督”)的口号;在组织上由过去少数上层人士的活动转变为不仅在城市,面且在农村拥有许多基层组织的群众性的政党,影响日益扩大。 甘地号召的不合作运动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殖民政府中的印度职员抛弃工作,学生宣布罢课,各阶层群众拒绝购买英国货,有些地方公开焚烧英货。群众运动空前高涨起来。 与此同时,印度广大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群众反帝革命情绪也不断高涨。特别是英帝国对西亚和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镇压,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色佛尔和约企图瓜分、奴役土耳其的阴谋,更激起广大印度穆斯林的愤怒。以阿里兄弟为首的“哈里发委员会”①,组织了穆斯林的反英斗争。甘地和阿里兄弟决定结成联盟,共同斗争。印度两大教派群众的战斗团结,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一贯奉行的“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列宁非常重视这种团结,他在给印度革命者的贺词中指出:“我们欢迎伊斯兰教和非伊斯兰教人士实行紧密的联盟,我们衷心地希望这一联盟推广到东方的一切劳动者中间去。”② ①哈里发意为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一般用为伊斯兰国家政治宗教合一的元首的称号。“哈里发委员会”有保卫哈里发、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意义。 ②列宁:《致印度革命协会》。《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第118页。 ==========第92页========== 第三节印度和卵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高潮 83 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很快突破了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的束缚,锨起了轰轰烈烈的罢工和武装起义的浪潮。这一年共发生了三百九 十六次罢工,有六十万人参加。农民斗争虽是自发的又带有宗教色彩,但采取了武装起义的方式。在联合省(即今北方邦)、孟加拉省和旁遮普省,起义农民袭击了地主的庄园和高利贷者的住宅,拒纳租税。在奥德成立了农民组织一“爱卡”(即联合会)。马德拉斯省的马拉巴尔区的摩普拉族贫苦农民的起义,从一九二一年八月持续到一九二二年一月,起义者宣布成立“哈里发共和国”,在村子里建立自己的管理机构。英国殖民当局派遣上万名军队残酷地镇压了这次起义,数千农民被屠杀或流放。但起义的骨干力量转移到山区继续进行武装斗争。 在反英斗争高潮中,英国政府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派遣威尔士亲王“巡视”印度,企图平息印度人民的反英情绪,但遭到了印度全国的抗议和总罢业。许多城市由激烈的抗议游行转变为与军警的流血斗争,迫使他仓惶滚出印度。在反帝群众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和工工人组织了群众性抗英组织一国民义勇团,执行不合作计划中的各项措施。英国殖民当局宣布国民义勇团为非法。大肆逮捕国大党及国民义勇团成员。当时被监禁的达三万人。群众激愤到极点,全国性更大规模的反英斗争风暴一触即发。 印度人民群众希望把不合作运动引向更高阶段,但是甘地和国大党领导人害怕群众运动深入发展下去,他们甚至迟迟不敢号召群众起来进行抗税斗争。正在这时,联合省哥拉克普地区的乔里乔拉村发生了农民烧死向群众开枪的二十二名警寮的事件。甘地非但不支持群众的革命行动,反而声称这是自己的“最惨痛的耻辱”,把乔里乔拉事件作为停止不合作运动的借口。一九二二年二月,国大党在巴多利通过了决议,宜布停止不合作运动,并污蔑奋 ==========第93页========== 84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起的群众是“乱民”,把他们的革命行动污蔑为“暴行”、“无赖行径”,并胡说什么农民“拒绝向地主缴纳地租,就是违反国大党的决议和损害国家的最高利益”。巴多利决议充分暴露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妥协性,说明了当人民革命深入发展触及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利益时,他们不惜牺牲革命群众利益,向帝国主义妥协投降。由于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和甘地为首的国大党领导的妥协投降,葬送了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第一次不合作运动就这样宣告结束。 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英帝国主义加强了对印度的压迫和掠夺。从一九二七年起,印度工农运动重新高涨,许多省邦相继成立工农党。在工农运动推动下,国大党的激进派提出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口号。同年以约翰·西门为首的英国内阁调查团来印度调查《孟太古一蔡姆斯福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印度人民开展了抵制英国政府派遣的“西门调查团”的群众性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ー九ニ六ーーー九二七年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加强了对印度尼西亚的殖民掠夺。荷兰殖民主义者扩大在印尼的种植园,并搜刮印尼的石油和锡等战略物资。同时,还在印尼实行全面增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例如爪哇万丹的各项税收,一九一八年是一百七十八万盾,到了一九二四年增加到二百七十万盾。此外,殖民政府还通过国营垄断企业大肆搜刮。例如鸦片、食盐专卖和典当专营,一九二五一一一九二七年平均每年净利在五千万盾以上。战后,美、日、英、法等帝国主义势力也加紧渗入印尼。以荷兰为主的国际帝国主义控制了印尼的经济命脉,援取了高额垄断利润。据估计,在一九二九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年代开始之前,外国垄断资本在印尼的企业,其利润往往达 ==========第94页========== 第三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高潮 85 到百分之三十一四十,甚至高达百分之一百七十,每年从印尼搜刹十五亿盾以上的利润。 在荷兰殖民主义长期统治下,印尼工农群众生活极其贫困。爪哇岛上约三分之一的农民贫无立锥之地,被迫受雇在外国资本家经营的种植园,或在地主、富农的农场里当季节工,靠打零工糊口。荷兰殖民主义者利用当地原有的封建剥削方式残酷剥削印尼农民。大战后,印尼的工人人数有所增加,但除了少数在油田、加工工业和铁路上工作外,大部分是在外国资本经营的种植园里的农业工人。他们遭到外国种植园主的残暴虐待。尤其是“契约工人”更过着奴隶般的悲惨生活,经常发生逃亡和暴动。由于荷兰殖民当局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印尼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限制。在经济上,印尼的民族资本和华侨资本受外国垄断资本的排挤和打击,手工业者因外国商品倾销而纷纷破产。印尼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了印尼人民的觉醒和印尼共产党的成立。由印尼和荷兰先进的知识分子组成的“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①在国内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展工人运动,提出了“争取印度尼西亚独立”的纲领。一九一九年底,建立了全国性的“工 人运动联合会”。到一九二O年,工人运动联合会联合了二十二个 工会,工会会员人数达到七万二千人。一九二O年五月二十三日, “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在清除了改良主义右派的基础上改组成为“东印度共产主义联盟”(一九二四年正式改名为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一九二○—一一九二三 ①“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成立于一九一四年,是印尼最竿传播马列主义的政党,是印尼共产党的前身, ==========第95页========== ·86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年掀起罢工斗争高潮。一九二二年成立了东印度总工会。一九二 三年领导了铁路工人大罢工。这些斗争一般都以工人群众的胜利而结束。同时,党成立了人民同盟,吸收许多农民参加,以开展农村工作。 在这种形势下,荷兰帝国主义对印尼人民加强镇压。他们无理解雇罢工工人,拘捕反抗的农民,封闭进步学校,取缔言论、出版、集会等民主权利,监禁和流放共产党及工会领导人。荷兰殖民者在农村组织恐怖集团“绿色同盟”来对抗人民同盟,从事破坏暗杀等恐怖活动。荷兰殖民当局的反动指施和暴行加速了印尼民族大起义的爆发。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在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领导下,起义爆发了。首先发动起义的地区是爪哇岛的雅加达和万丹。雅加达起义委员会领导郊区农民起义,分三路向市区进军。他们进攻监狱、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另一部分起义军占领了电话局。万丹的起义军剪断了电话线,砍倒大树横置在路上,并在路上挖掘大坑,使车辆无法通过;词时破坏桥梁与铁轨,使火车不能行驶。起义军经过激烈战斗后,占领了拉甫安火车站。在起义中,愤怒的群众攻击和焚烧了作恶多端的殖民官吏的住所,惩办了残暴的特务和殖民当局的帮凶。 起义的烈火迅速蔓延到万隆、梭罗、谏义里等地。一九二七年元旦晚上,苏门答腊西部又爆发了大起义。 一九二六年的印尼大起义,是在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各级起义委员会领导下进行的。共产党员英勇地站在战斗的最前列。起义受到印尼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工人、农民、学生,以及一些伊斯兰教师和长老都投入了斗争。不少华侨劳动者也和印尼人民并肩战斗,他们有的把自己的住宅变为军火制造所,并自愿地献出自 ==========第96页========== 第三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高潮 87 己的生命。 被人民大起义的风暴打击得惊慌失措的荷兰殖民当局,连忙动员一切力量向起义发动反扑。在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他们用极残酷的手段才将起义镇压下去。起义被镇压后,荷兰殖民统治者实行白色恐怖,宣布印尼共产党为“非法”,解散所有进步的工会。有两万人被捕,四千五百人被杀害或监禁,一千多人被流放到苦役营。 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在革命主观力量方面则是印尼共产党尚处于幼年阶段,缺乏经验,更重要的是党的领导机构中混进了机会主义分子,他们在起义前推行“左”倾路线,提出立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不利于党团结各阶层群众以结成反帝统一战线;起义前夕,党的领导人之一叛徒丹马拉加不仅反对党的起义计划,在起义失败后,又进行分裂党的罪恶活动,公然建立新的政党一印度尼西亚共和党。在起义过程中,没有集中统一的坚强领导,各地区的斗争不能互相配合,党又没有提出明确的土地革命纲领以发动广大农民参加起义,因而,起义最后被荷兰帝国主义所绞杀。 印尼共产党领导的一九二六一一九二七年民族大起义,震撼了荷兰殖民统治的基础,动摇和冲击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稳定”,鼓舞和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起义失败后,印尼共产党转入地下,斗争暂时处于低潮。一九 二七年,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印尼民族党成立。在印尼人民,斗争的推动下,民族党提出了争取印尼独立的要求。荷兰殖民者立即对它进行迫害。一九二九年逮捕了苏加诺等民族党的主要领导人,并禁止民族党的活动。但荷兰帝国主义扑灭不了印尼民族 ==========第97页========== 88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张 解放运动,从三十年代起印尼人民斗争又日益高涨起来。 第四节 西亚、北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西亚、北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庞大的奥斯曼帝国瓦解了。英、法、意等帝国主义瓜分了土耳其的属地,重新划分了在西亚和北非的势力范围,加强了对西亚、北非各国人民的殖民统治和掠夺。英帝国主义在瓜分中占有优势地位,它在这里驻扎重兵,占领了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国的部分地区,并一度侵入阿信汗,安图建立一个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连成一片的英国殖民属地;法帝国主义占领了叙利亚和黎巴嫩,建立了法国的委任统治制度。法国又继续保持在北非的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美帝国主义对西亚、北非这个盛产石油的战略要地一直垂涎欲滴,力图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殖民统治。英、法、美、意等帝国主义各国之间在争夺石油资源和瓜分土耳其问题上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同时,它们在保持殖民制度,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利用西亚作为反苏武装干涉的基地方面,又互相勾结在一起。 在帝国主义的统治下,西亚、北非各国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依附地位,成为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农业和原料附庸、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百分之八十五一九十的居民居住在农村。百分之七 十一八十的耕地属于封建地主。贫苦农民在对分制或更残酷的剥削条件下承租地主的土地。在许多西亚、北非国家里,不仅保持浓厚的封建势力,而且还存在着氏族和奴隶占有制的残余。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北非的民族资本虽得到一定发展,但民族工业还十分微弱,主要是中小手工业企业。工人阶级的力量还不 ==========第98页========== 第四节西亚、北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89 够强大,反帝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爱国军官的代表人物手中。 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西亚和北非各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在土耳其、伊朗、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等一系列国家相继成立了共产党。工人阶级在罢工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工会组织。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政党和组织也纷纷出现。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西亚、北非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对英、法殖民统治和军事占领的民族解放斗争。工人罢工、武装起义和农民游击战争连绵不断,猛烈冲击着帝国主义在西亚、北非的殖民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西亚地区出现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新形势。受帝国主义瓜分和奴役的土耳其人民在基马尔派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打败了外国占领军,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这是当时西亚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大事件。同时伊朗、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国也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占领了整个伊朗。一九一九年八月又迫使伊朗王国改府签订奴役性的英伊条约,使伊朗实际上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这激起了伊朗人民的反帝怒潮。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废除了沙皇政府签订的瓜分伊朗的条约,归还了沙皇从伊朗夺取的特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上述外交措施,鼓舞了伊朗人民的解放斗争。一九二○年四月,在伊朗北部的阿塞尔拜疆省,爆发了武装起义。起义者占领了大不里士城的政府机关,赶走了官吏,成立了民族政府,宣布阿塞尔拜疆为“阿扎吉斯坦”(自由之邦)。起义是由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利益的阿塞尔拜疆民主党领导的。民族改府主张同苏俄建交, ==========第99页========== 90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要求实行民主改革和阿塞尔拜疆民族自治。但没有发动和武装工农基本群众,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卫大不里土,终于在同年秋被英、伊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去了。 与阿塞尔拜疆起义的同时,武装起义的烽火燃遍了伊朗广大地区,吉兰省的民族解放斗争成了革命运动的中心。一九二○年 六月,当苏俄红军追击英国千涉军到达伊朗北部吉兰省时,当地人民纷纷起来进行反英斗争。伊朗资产阶级的代表库切克汗领导的森林人游击队发动了武装起义,占领了腊什特,成立了吉兰共和国。不久,在吉兰组成了有商业资产阶级、小地主集团、无政府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集团和伊朗共产党(一九二○年成立)参加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领导共和国。起义者把英国侵略军从整个吉兰省及邻近地区赶走,并将逃亡的大地主的领地收归国有。吉兰政府提出了驱逐英帝国主义,推翻王室政权,反对反动大封建主等政纲,并建立了自己的军队。但是,由于库切克汗集团惧怕工农力量的发展,反对土地革命,在英帝国主义和伊朗反动改府的挑拨和分裂下,库切克汗于一九二一年底发动军事政变,杀害了伊共领导人。伊朗反动军队乘吉兰革命阵营发生分裂和内战的时机发动军事进攻,绞杀了吉兰革命运动。 在阿富汗,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九一九年,阿曼努拉继承王位后宣布要取得阿富汗独立并实行一系列国内改革。同年五月,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历史上第三次侵略阿富汗的殖民战争,妄图镇压阿富汗人民的反英斗争,变阿富汗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侵略基地。但在阿富汗人民的坚强抵抗下没有得逞。英帝国主义被迫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同阿富汗签订协定,承认阿富汗的主权和独立。 在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西亚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晨。 ==========第100页========== 第四节西亚、北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91 一九二二一一九二八年间,伊拉克人民举行罢工和武装起义,迫使英帝国主义在一九三二年宣布取消在伊拉克的委任统治。与此同时,一九二五一一九二七年,叙利亚一黎巴嫩人民举行反法大起义。起义从南部德鲁兹山区开始,一度攻占大马士革,建立了“革命最高委员会”,组织了数万人的起义军,起义扩展到黎巴嫩境内,斗争持续了两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法帝国主义在西亚的殖民统治。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北非埃及和摩洛哥人民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帝国主义宜布埃及为白己的“保护国”,在埃及驻扎大量军队,并扶植傀儡政权,把成千上万的埃及劳动人民强制编为“劳动兵团”,送往欧洲战场,充当炮灰。在战后,英帝国主义变本加厉地压迫埃及人民。一九一八年十一月,英国替埃及制定了一个“宪法草案”,继续使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国”地位,引起了埃及人民的激烈反对。·当时,埃及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柴鲁尔等组成“华夫脱党”(阿拉伯文意为代表团),掌握了反帝斗争的领导权。华夫脱党人主张用“和平与合作”的方式来争取民族独立,他们把埃及的独立寄托在英国的“帮助”上,而不是依靠人民的斗争。英国殖民当局却报以残酷的镇压。一九一九年三月,逮捕了柴鲁尔等四名华夫脱党领袖,并颁布了一系列镇压人民的法令。愤怒的埃及人民由罢工、罢课、罢市和示威游行转变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决心驱逐英国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在首都开罗等一些大城市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工人和学生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埃及的妇女们打破了旧习俗,走上街头,手执武器同英国侵格军搏斗。这在埃及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显示了起义的广泛的民族性。在起义过程中,有些地方群众自己组织革命政权机关一“人 …! ==========第101页========== 92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民委员会”。埃及农民积极投人了民族解放斗争,在农村组织了独立共和政府,有的建立起命名为“苏维埃”的革命政权。武装起义烽火燃遍尼罗河两岸。在埃及人民反帝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英帝国主义一方面释放华夫脱党领导人,来麻痹人民斗志,另一方面调派重兵将起义浸没在血泊之中。但埃及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斗争并未停息,一九二一年底,城市和农村的反英运动风起云涌。开罗和亚历山大人民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拒绝购买英货,拒绝为英国机关服务;农民组织游击队袭击英国占领军。英帝国主义被迫在一九二二年二月承认埃及是独立王国,但仍保留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一九二三年,埃及宜布为君主立宪国,福瓦德为国王。 在第一次大战前,摩洛哥被法国和西班牙瓜分,除丹吉尔-一地归“国际共管”外,北部被西班牙占领,其余被法国占领。但法、西殖民主义者只占领摩洛哥的平原地区。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摩洛哥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一九二一年七月,西班牙殖民军大举侵人摩洛哥北部里夫山区,妄图霸占这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地区。里夫部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用原始的武器把全付武装的二万名西班牙殖民军统统消灭光,并且联合了里夫地区十二个大部落,组成了“里夫共和国”,建立了正规军和部落民军以抗击殖民军。一九二四年八月,里夫军民粉碎了西班牙十万军队的进犯,几乎解放了西属摩洛哥的全部国土,包围了丹吉尔和得土安。里夫人民的胜利震撼了西班牙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法帝国主义同西班牙勾结起来,安图绞杀里夫人民的斗争。里夫人民坚持战斗,粉碎法国殖民军的突然袭击,并于一九二五年五月发起反攻,在法国统治区的摩洛哥人民的配合下,解放了大片国土,包围了非斯等法军基地。里夫人民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得到法国人民 ==========第102页========== 第四节西亚、北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93 的支援。法国工人举行大罢工和示威游行,法国土兵拒绝向摩洛哥人民开枪。有的还同起义人民举行联欢。法、西殖民主义者于 一九二五年七月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调集了装备精良的四十万军队,配合飞机、坦克和大炮,并用法、西联合舰队封锁沿海地区。同时收买拉拢一些部落酋长,分裂起义阵营。在敌我力量悬殊和缺乏正确路线的领导的情况下,摩洛哥人民的斗争被法、西殖民者联合镇压下去了。但里夫各部落人民的斗争是十分英勇顽强的,有的部落同法、西殖民军坚持了近十年的战争。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历史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土耳其是一个日益衰落的封建帝国一奥斯曼帝国。大战爆发后,土耳其加入德奥帝国主义集团方面作战。反动的土耳其统治阶级把国家的命运拴在德帝国主义的战车上,土耳其成了德国的半殖民地。 战争给土耳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大众担负了战争的全部重担:苛捐杂税、强制供应、强迫劳役、征兵等等。战争耗费了十亿金里拉,国债高达帝国预算的十九倍。耕地面积和粮食收获减少过半,物价暴涨了十五至二十倍。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使土耳其丧失了上百万的士兵,战争所引起的瘟疫、饥荒更夺去了二百五十万劳动人民的生命。战争结束时,土耳其到处是饥饿、贫穷和破坏。 战败了的土耳其,面临着被协约国帝国主义列强彻底瓜分的危险。一九一八年十月三十日,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强迫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一九二○年八月,又迫使土耳其签订色佛尔和约。根据上述奴役性的停战协定和条约,奥斯曼帝国在西亚和北非的所有属国全部被英、法、意等国所瓜分,土耳其本土的沿海地区和附近岛屿也被列强所分割,欧洲部分的领土(东色雷斯被归并 ==========第103页========== 94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入希腊)只剩下伊斯坦布尔一隅之地。英法军队占领了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进驻当时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英、法、意帝国主义还控制了土耳其的财政经济和关税。这样,土耳其的领土仅剩下了亚洲部分安那托利亚高原地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丧失了独立和自主,沦为英、法、意的半殖民地。当时,美帝国主义也力图参与对土耳其的瓜分,它主张对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安那托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区实行委任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宰割和奴役土耳其的种种苛刻条件,以及帝国主义大战给土耳其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加剧了土耳其各阶层人民与帝国主义及反动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起了土耳其人民的反帝怒涛。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土耳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土耳其民族解放斗争。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签订后,激起了土耳其人民的强烈反对,土耳其民族解放斗争不断高涨。 一九一九年五月开始,反对外国占领者和封建地主的游击战争席卷了安那托利亚的广大农村地区。贫苦农民是游击战争的主力,土耳其年轻的工人阶级也积极投入了革命斗争,但当时工人阶级的人数不多,缺乏组织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因此没有能够成为民族解放斗争的领导者。以商业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在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面临被瓜分的威胁时,各地资产阶级、军官、官吏和伊斯兰教的代表人物纷纷成立“护权协会”,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这样,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就落到了土耳其商业资产阶级手中。 一九一九年,以土耳其军官基马尔为代表的民族商业资产阶级,发动了反帝的资产阶级革命。七月和九月,各地“护权协会”在安那托利亚内地召开了两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以基马尔为主席的 ==========第104页========== 第四节西亚、北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95 代表委员会。委员会所在地安卡拉成了土耳其独立斗争的组织中心。基马尔派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年一月,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土耳其议会上,基马尔派议员占多数,议会通过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的民族誓约》。 土耳其人民反帝斗争和资产阶级要求独立的运动,与协约国帝国主义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协约国军队于一九二○年三月在伊斯坦布尔登陆,并峻使土耳其素丹政府解散议会,逮捕了大多数议员。同时英国指使希腊侵略军进犯安那托利亚内地,企图用武力扑灭土耳其人民的反帝斗争。基马尔派便于同年四月在安卡拉自行召开新的议会一大国民会议,建立了国民政府。基马尔担任了临时总统兼国民军总司令,领导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素丹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 土耳其的反帝民族革命获得了苏俄的同情和支持。在面临着国际帝国主义强盗干涉的情况下,基马尔写信给列宁,呼吁援助。 一九二○年六月,苏俄宜布承认基马尔政府,给予政治上、道义上的支持,并于一九二一年签订了苏土友好条约。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在自己经济处于十分艰难的条件下,给予了土耳其人民许多金币、武器、石油等支援,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基马尔政府依靠工农基本群众的支持和苏俄的援助,并利用了英、法、意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仪击溃了土耳其素丹政府的反动军队,而且一再挫败了受到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的进攻。在这种形势下,与英国在分赃中发生矛盾的法、意等国先后将占领军撤离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八月,土耳其国民军发动总反攻,一举击溃了希腊侵略军,并俘获其总司令。土耳其军队肃清了盘踞在安那托利亚的全部占领军,接着开进了伊斯坦布尔。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六世逃上英国军视请求“保护”,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黜了 ... ==========第105页========== 96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叛国投敌的素丹。 土耳其人民反侵略反占领武装斗争的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奴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在瑞士的洛桑召开了有土耳其国民政府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一九二三年七月,签订了洛桑条约,废除了色佛尔条约中的一些不平等条款,东色雷斯归还了土耳其,取消赔款,海关由土耳其自主等等。但是,基马尔政府在黑海海蛱问题上,也对帝国主义作了有损于国家主权的妥协让步。 一九二三年十月,土耳其共和国正式成立,基马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建立了土耳其人民党,后来改为人民共和党,并实行了 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伊斯兰教教主控制国家的特权,实行政教分离;废除伊斯兰教法规,制定资产阶级民刑法典;以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扩大世俗教育和给予妇女在选举、教育和就业方面以一定的平等权利等。 但是,代表土耳其资产阶级利益的基马尔改权,不能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进行到底。在革命过程中,特别是夺取了政权之后,基马尔派的反共、反工农的本质日益暴露。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基马尔式的革命是民族商业资产阶级的上层革命,它是在反外国帝国主义者的斗争中产生的,在其继续发展中实质上是反对农民和工人、阻碍土地革命发生的。”①一九二○年,土耳其共产党建立后,基马尔派不仪组织假共产党进行破坏,而且在一九二一年末杀害了土耳共共产党总书记穆斯塔法·苏布希等十多个共产党和工会领导人。为了防止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基马尔用武力解散了未编入正规军的各地农民游击队。在基马尔政权建立后,工农群众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工农运动被镇压。基马尔政府在对外政策 ①斯大林:《和中山大学学生的谈话》。《斯大林全集》第九卷,第231页。 ==========第106页========== 第五节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97 方面也日益右倾,由对社会主义苏俄友好转变为向英、法、美帝国主义靠拢,后来又投向德国。一九三八年基马尔死后,基马尔派加入了英法联盟,同时同法西斯德国保持密切关系。正是由于基马尔政权推行反共反人民的对内政策和反对苏俄、出卖民族利益的对外政策,“所谓基马尔的土耳其,最后也不能不投人英法帝国主义的怀抱,一天一天变成了半殖民地,变成了帝国主义反动世界的 一部分”①。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教训表明:在帝国主义时代,除了工人阶级的领导,任何国家的任何别的阶级,都不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达到胜利。 第五节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以反美、反独裁斗争为中心的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控制被迫放松,客观上为拉丁美洲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有利的条件。一些国家的民族工业迅速得到了发展,其中,以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最为显著。巴西在战争期间创立的新企业,达五千九百多家。阿根廷工业无产阶级一九○ 七年为十二万人,一九二○年增加到三十五万人。拉丁美洲各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加强了,工人阶级的队伍壮大了。 同时,美帝国主义在大战期间,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和控制。美国利用它在拉美的劲敌英国和德国互相厮杀的机会,以泛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42页 ==========第107页========== 98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美联盟①为工具,大大加强它在拉美的地位。美国对拉美各国的投资总额,一九一二年为十二亿四千万美元,一九二八年增加到四 十九亿美元。贸易总额从一九一三一一九二○年,也增长了四倍。战前,美国在南美连一家银行也没有,到一九二一年初已在南美设立五十家分行,一向在南美占着绝对优势的英国,力量大大被削弱了。美帝国主义在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还加紧扶植和勾结各国亲美独裁政权,任意进行军事侵略和干涉。在战时和战后初期,美帝国主义曾多次出兵侵略墨西哥,血腥镇压墨西哥的农民起义军,并对海地、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巴拿马和危地马拉实行军事占领。 这样,美帝国主义成了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最凶恶的敌人。反对美帝国主义、反对反动独裁统治的斗争,成为战后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内容。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拉丁美洲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各国工人运动中的革命派和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左翼,摆脱了社会民主主义和无改府工团主义的影响,从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来,在各国先后成立了共产党。阿根廷于一九一八年一月成立国 际社会主义党(一九二O年改名为共产党)。这是拉丁美洲大陆上 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接着,墨西哥(一九一九年)、鸟拉圭(一九 二O年)、智利(一九二二年)、巴西(一九二二年)、古巴(一九二八 年)、秘鲁(一九二八年)、萨尔瓦多(一九二九年)等国的共产党,也相继成立。党成立后,拉丁美洲各国的人民革命运动走向了一个新高潮。拉丁美洲的二十年代,是一个充满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 ①泛美联盟,成立于一八九⊙年,标榜促进美洲国家的经济、欧治合作和加强相互间的联系,而实质上是美帝国主义奴役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工具。一九四八年改名为“美洲国家组织”。 ==========第108页========== 第五节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99 年代。 在阿根廷,从一九一八一一九二一年的短短三年间,发生了 八百六十次大罢工,参加罢工的人数达七百多万人次。其中,一九 一九年的一月风暴,成为这一时期群众革命斗争的高潮。这年一月,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里斯的工人举行了总罢工。伊里戈延政府出动军警,对罢工工人实行空前的大屠杀,结果有八百人被打死,四千人受伤,成千上万人被捕,造成了阿根廷历史上有名的“流血星期”。罢工工人为了纪念死难战友和对反动派的抗议,把死者的葬礼变成了有二十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动当局调动军警,.用机枪向送殡队伍扫射。示威群众立即发动了武装起义。他们夺取士兵武器,捣毁军火库,筑起街垒,同军警开展了英勇的搏斗。好几天内,整个城市差不多都被工人所控制。斗争 一直延续到一月十五日。一九一九年的一月风暴刚被镇压,一九 二○年、一九二一年和一九二四年,工人和农民,又多次爆发了罢工和起义。除阿根廷外,在墨西哥、巴西等很多国家,也多次发生了罢工斗争,不少国家都爆发了武装起义。 二十年代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斗争风暴,以尼加拉瓜民族英雄桑迪诺领导的武装起义影响为最大。一九二六年初,美帝国主义在尼加拉瓜的走狗查莫洛发动政变,建立了亲美独裁政权。这次反动政变激起了尼加拉瓜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纷纷举行起义。美帝国主义眼见卖国独裁政权摇摇欲坠,便借口“保护”其在尼加拉瓜的利益,悍然派遣海军陆战队二千名,在尼加拉瓜登陆,蛮横进行军事干涉。面对美帝国主义这种侵略行径,尼加拉瓜人民怒火满腔,在民族英雄阿古斯多·桑迪诺的领导下,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反对美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派的游击战争。 桑迪诺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到过危地马拉和墨西哥 ==========第109页========== 100 第三章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等地,曾参加过墨西哥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一九二六年回国后,立即组织和领导了一支以矿工为主力的起义军。开始,战士们只有少量枪支,他们就用镐头、斧头为武器,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一九二七年七月,在奥科塔尔地方袭击美国驻军和尼加拉瓜的警察部队,然后撤至北部的拉斯塞戈维亚斯山区,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桑迪诺提出反对美国古领,将美国垄断资本家夺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开发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号召。他说:“一个民族的主权,不是靠言词,而主要用武器来保卫它。”起义军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战斗中连续取得了胜利,队伍迅速扩大到二千多人,除工人外,还有大量印第安农民和黑人参加。全国十六个州,游击队曾一度控制八个州之多。尽管美帝国主义一再增派军队,但这支人数不多、装备很差的队伍,却使拥有一万二千人和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长期无法征服他们。 桑迪诺领导的反美武装斗争,还得到国际无产阶级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有的还直接参加游击队,与尼加拉瓜人民并肩作战。在桑迪诺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顽强抗战,终于在一 九三一年迫使美国退出战斗。一九三三年一月二日,.美国海军也不得不从尼加拉瓜撤退。这是拉丁美洲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巨大胜利。然而,帝国主义绝不甘心自已的失败,一九三四年二月,美帝指使其走狗阿·索摩查暗杀了桑迪诺。起义虽然被残酷镇压了,但尼加拉瓜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大大鼓舞了整个拉丁美洲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 ==========第110页========== 101 第四章 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帝国主义本质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十月革命后,西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蓬勒开展起来了。帝国主义面临人民革命的严重威胁,想赶快结束大战,以便全力镇压本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并把苏维埃俄国扼杀在摇篮里。为此目的,一九一八年一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一个与苏维埃政府的和平法令相对抗的《十四条》,极力促使各国在此基础上缔结帝国主义和约。同年十一月,德国爆发了革命,被革命吓坏了的德国资产阶级慌忙与协约国进行谈判,十一月十一日,在法国康边森林签订停战协定,德奥集团投降,结束了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此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加紧策划召开缔结和约的会议,以便解决战后分赃,制定镇压各国革命运动的计划,迅速建立一个战后帝国主义世界新秩序等问题。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和会在巴黎凡尔赛宫开场了,共有二十七个战胜国参加了这次和会,实际上起操纵作用的只是“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雷孟梭、英国首相路易·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苏维埃俄国被无理地排斥在和会之外。 ==========第111页========== 102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战胜国各怀鬼胎,都想从掠夺战败国、奴役弱小国家中抢占丰富的份额。它们又力图削弱对方,摧毁敌方的霸权。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根据实力重新确定霸权的斗争就特别激烈了。 美国在大战中大发横财,战争年代中它的工业总产值由二百 三十九亿美元增加到六百二十亿美元。它从战前的资本输入国一跃成为资本输出国,从债务国成为债权国。美国集中了世界黄金储备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取代了英国而成为世界财政剥削的中心。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安图争霸世界。威尔逊在《十四条》中提出的航海自由、贸易自由等条款,就是美帝这种野心的一次大暴露。在西半球,美国趁它的主要竞争者英、德、法忙于战争的机会,大大加强了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控制。战后,美帝国主义在“门户开放”政策的幌子下,在欧洲竭力扶植德国,对抗英法,在远东力图拆散英日同盟,独霸中国和太平洋。 英法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争中遭到削弱,但战后英国仍是海军强国,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国。法国想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不仅要求德国偿付巨额赔款,而且想肢解德国。它要求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占领萨尔,主张把德国东部的一部分领土分给波兰、捷克和罗马尼亚,并建立在它保护下的莱茵共和国和巴伐利亚共和国,以彻底打垮德国,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英国在大战中夺取了大部分德国的殖民地,并从土耳其手中获得了伊拉克、阿拉伯半岛和巴勒斯坦,它力图使这些战利品永归己有。英国不愿过分削弱德国,更不愿法国强大,它玩手“均衡”策略,指望保持怎、法间的对抗,以继续维持自己在欧洲和世界的霸权。日本在大战期间大力向中国和太平祥地区扩张。它力图取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 ==========第112页========== 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帝国主义本质 103 部非法权益和德国在太亚祥上的殖民地,以确立自已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优势地位。意大利虽然十分虚弱,但也想抢占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的大块土地,建立它在地中海东部的霸权。 在和会上帝国主义各国代表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政讦,在许多问题上都是争论不休。根据威尔逊的提议,和会首先讨论“俄罗斯问题”,即武装干涉苏俄的问题。这时,苏俄红军正开展全线攻势,协约国帝国主义干涉军遭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巴黎和会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保留德国驻波罗的海沿岸的军队,并建立了由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芬兰等国组成的“防疫地带”,以图防止俄国革命影响的扩展。同时,他们又玩弄要与苏俄缔结停战协定的“和谈”阴谋。巴黎和会批谁了新的反苏武装干涉计划,划分了各国在俄国的行动范围。巴黎和会实际上成了帝国主义武装于涉苏维埃俄国的司令部。 巴黎和会经过长达五个月的激烈争吵,在处置德国和其他一些问题上勉强达成暂时的妥协。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关于领土问题,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并取得了萨尔煤矿的开采权。萨尔区则由国际联盟代管十五年,期满后经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菜茵河左岸地区由协约国占领十五年,右岸五十公里为不设防地区。.和约承认波兰独立,波兰得到波兹南、西普鲁土和上西里西亚的一部分领土以及经过西普鲁士的所谓波兰走廊的狭隘出海口,但泽披宜布为国际自由市。 根据和约规定,德国所有的殖民地由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德属东非洲的大部(坦噶尼喀)为英国所得,多哥和喀麦隆被英法瓜分。德属西南非洲由英国自治领南非联邦统治。德属新几内亚为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所得,萨摩亚划 ==========第113页========== 104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因际关系 归新西兰。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划归日本。和约不顾中国是战胜国,竟规定把德国在我国山东的 一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交给日本。由于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关于军事问题,和约规定德国可以保留十万官兵,这就保留了德国军国主义的骨千和镇压革命的力量。和约还规定拆除德国西线军事工事,而保留其东线工事。和约的秘密条款责成德国在苏俄领土上的军队继续留驻,直到协约国军队接替他们。关于赔款问题,巴黎和会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只规定在一九二一年五月一日以前德国应偿付二百亿马克,赔款总数和分配问题则交由一个特设委员会解决。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战胜国又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一九一九年九月,与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和约,规定匈牙利与奥地利分立,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独立,并禁止德奥合并。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依和约,规定它把西色雷斯割让给希腊,从而失去了在爱琴海上的出海口;把西南部的马其顿划给了南斯拉夫。和约规定保加利亚必须偿付相当于它战前国民财富总数四分之一的巨额赔款。一九二○年六月,协约国在武装干涉匈牙利革命之后,和反革命的匈牙利政府签订了特利亚农和约,规定匈牙利偿付二十二亿金法郎的赔款。同年八月,与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和约,使土耳其完全丧失了独立国家的地位。但当时土耳其正发生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土耳其人民粉碎了这个掠夺性的和约。后来在一九二三年,战胜国与基马尔政府重新签订了洛桑和约。土耳其在西亚和北非所有属国都被英法意所瓜分。 战胜国对德国及其盟国所签订的这一系列和约,正如列宁所 ==========第114页========== 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帝国主义本质 105 指出:“是骇人昕闻的、掠夺性的和约,它把亿万人,其中包括最文明的人,置于奴隶地位。”①这些掠夺性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起来的新秩序,即所谓凡尔赛体系。 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被列为凡尔赛和约的一部分。一九二○年一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英、法、意、日、中国等共四十四个国家参加。国际联盟形式上是作为维护和平和国际安全的机构而创立的,但实际上它完全是帝国主义奴役世界的工具。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国联在世界人民中造成和平的幻想,以巩固凡尔赛体系所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国联盟约虚伪地规定对侵略国家采取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制裁,但没有规定制裁的办法,并且需要全体一致通过决议才能采取制裁的行动。结果,所谓制裁侵略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国联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使它成为维护殖民统治最反动的堡垒。国联实际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强盗联盟,它把全世界一切反动势力集合于其旗帜之下,成为镇压各国革命运动的反动中心。 建立国际联盟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极力鼓吹的,美国企图借此欺骗世界舆论,以取得在和会和国联中的领导地位,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威尔逊这一企图遭到英法日的强烈反对,没有达到目的。因此,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这样,国际联盟从一开始就为英法所操纵。美国只得在国联之外开展一系列活动,继续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进行争夺。 华盛顿会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巴黎和会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解决与德国有关的一些问题,凡尔赛体系也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①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演说》。《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第292页。 ==========第115页========== 106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还没有来得及根据帝国主义的实际力量对比建立一个战后的新秩序。此外,在德国海军力量已被消灭之后,帝国主义大国的海上竞争已从北海和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区域。因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这时就特别尖锐起来。 美国对巴黎和会的结果十分不满,力图改变既成局势而使它有利于美国,特别想夺取远东和太平祥的霸权,但日本成了它的主要障碍。战前,日本同英国结成同盟,称霸东亚。战后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加以接管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全部非法权益和夺得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这就大大巩固了它在远东和太平洋区域的优势地位,给美、英的利益遣成严重的损害,这都是力图加强自己在远东的势力的美、英帝国主义所不能容忍的。在争夺远东和太平祥地区霸权的斗争中,美日矛盾最为尖锐,达到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程度。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近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指美日一引者)的经济发展,积下了无数的易燃物,因此这两个大国必然会为争夺太平洋和太平洋地区的漏权而展开激烈的搏斗。远东的全部外交史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地相信,在资本主义基础上,买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Φ美国积极倡议召开国际会议来讨论远东和太平祥问题,目的在于拆散英日同盟,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改策,以打击日本的独占,建立起自己在东方的霸权。另一方面,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东方各被压迫民族的革命风暴,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它们也需要暂时联合起来共谋镇压。华盛顿会议就在这种形势下开场了。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有美、英、日、法、意、比、荷、葡和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开幕。会议悍然拒绝苏俄和远东 ⑧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莫斯科苏维埃联席会议上关于对外改策的报告》。《列宁全集第二卜七卷,第341页。 ==========第116页========== 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顺体系的帝国主义本质 107 共和国参加。列人会议正式议程的是:(一)限制海军军备;(二)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首先就英日同盟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吵。英国战后的财政困难和一九二一年的经济危机,大大削弱了它在远东竞争的实力,加以英日矛盾日益加深,因而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最后同意废除英日同盟。这样,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美、英、法、日签订了四国条约》。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在太平祥上的岛屿属地的权益,同时规定条约生效后,一九一一年缔结的英日同盟即告废除。英日同盟为《四国条约》所代替,使美日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得到暂时的延缓。同时,帝国主义大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反对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反革命同盟就建立起来了。 海上霸权之争历来就是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重要方面,它们又总是在限制海上军备的幌子下进行激烈的海上优势的争夺的。因此,限制海军军备问题成了华盛顿会议上喧闹一时的问题。美国利用战后各国人民反对军备竞赛的激烈情绪,首先提出一个包括停止造舰竞赛,拆毁某些现役军舰和确定各种重要军舰的吨位比例的方案,开展裁减海军军备的宣传,以捞取政治资本,目的在于削弱自己的竞争对手在海军方面的实力。英国迫于战后财政困难,无力迷续进行海军军备竞赛,特别是无法与发了战争横财而在扩充海军舰只上潜力极大的美国相竞争,无可奈何地放弃“双强标准”,即放弃保持相当于其他两个仅次于英国的海军强国舰队总和的实力的传统政策。日本虽不愿自己的海军力量受到过分限制,但在美英的联合压力下,也只得让步。经过三个月的激烈争吵,一 九二二年二月六日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美、英、日、法、意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吨位比例是:5:5:3:1.75:1.75。五国海军协定使英国被迫承认英美主力舰均等原,意味着英国的海上优势从此结束;协定使日本也受到一定的打 ==========第117页========== 108 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颜体系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击。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暴露了美国力图取代英国“海上霸王”的地位的野心。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帝国主义总是要大力扩充海军,争夺海上霸权的。因此,五国海军协定不仅不可能缓和帝国主义的海上竞争,反而加刷了这种竟争。 华盛顿会议讨论的中心是中国问题。因为帝国主义大国在远东争夺的主要目标是中国。远东和太平洋霸权之争,实质上就是中国霸权之争。美英表面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是为了打击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美国宣布“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并且不止一次地提出“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虚伪保证,决不是要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而是为了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排挤英日以谋取得独占中国的机会。日本反对会议讨论“山东问题”,坚持通过中日边谈判来解决。美英又迫使日本同意他们的代表以观察员资格参加谈判。在美英的压力下,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蓬动兴起,日本被迫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四日,同中国签订了一项协定,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军撤出山东,归还胶济铁路,但中国要以铁路产值偿还日本。日本后来为此借款给中国,因得以在山东继续保持相当大的势力。但协定毕竟修改了凡尔赛条约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 一九二二年二月六日,出席会议的九国代表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完全虚伪地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但最主要的却是确定了帝国主义大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实质上就是宜布了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对象,这就特别助长了美国垄断资本对华扩张进而取得统治地位的野心。九国公约是帝国主义反对中国人民的又一勾结。毛主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 ==========第118页========== 第二节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09 义以独漏中国的机会。…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领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在承认美帝国主义占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祥地区的新秩序,从而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这个“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战胜国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强盗,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和反对各国人民革命中暂时勾结了起来。但是,正如斯大林所指出:“各战胜国间现在并没有友好的和平,而只有武装的和平,只有酝酸着战争的武装和平状态”②。今天暂时的妥协,正是为了明天更大的年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由于掠夺性的和约和分脏不均,使它更加尖锐起来了。这些矛盾的发展促使几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崩遗,从而导致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战争的爆发。 第二节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的矛盾进入表面缓和实质加剧的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帝国主义战胜国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战败国反对掠夺、争取修改“和约”的斗争,都在激烈地进行着。帝国主义各国都想按照自己的利益要求来改变现状,在各个 ①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國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29页。 ②斯大林:《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斯大林全集>第七卷,第232页。 ==========第119页========== 110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地区树立自己的霸权。一九一八一一九二三年,亚非拉地区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反帝的革命风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陷人危机。随着新的一次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迅速走向崩溃,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起来。 十月革命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对立体系之间的斗争,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苏联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之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联与帝国主义之间出现了一种暂时的“均势”,迫使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与苏联建立了贸易关系和外交关系。但是,两个对立体系之间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复杂。 在这一时期中,帝国主义大国召开了许多国际会议,企图通过 一系列新的国际协议,来不断调整它们之间紧张的经济和政治关系,阴谋以损害苏联来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但是,帝国主义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些新的国际勾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它们之间的关系。帝国主义“勾结是为了更大的争夺。争夺是绝对的、长期的;勾结是相对的、暂时的①。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国际会议和协议,如同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一样,只能给日后更大的纷争播下新的种子,增加帝国主义之间新的矛盾。 帝国主义反对苏维埃俄国政策的破产国际帝国主义企图通过武装干涉在苏俄复胖资本主义的计划遭到失败之后,它们被迫与苏俄建立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一九二一年三月,英国首先同苏俄签订了贸易协定,互换了正式代办。随后,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典、丹麦和捷克斯洛伐克也同苏俄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 ①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三年版,第17页。 ==========第120页========== 第二节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11 一九二二年一月,协约国最高委员会会议决定在热那亚召开国际经济会议,并邀请苏俄参加。德、奥、匈、保等战败国也被邀参加。四月十日,热那亚会议正式开幕,参加的有二十九个国家的代表。美国拒绝正式参加,但以观察员身分列席会议。 帝国主义国家推行在经济上奴役苏维埃俄国的方针。在热那亚会议上,它们企图实现下列要求:把十月革命后收归国有的一切外国工厂企业归还外国资本家;偿付沙皇和临时政府所借的一切外债;取消苏维埃国家对外贸易垄断制;享有领事裁判权等等。苏维埃代表团坚决拒绝这些无理要求,并提出反建议:如果协约国赔偿苏俄因遭武装干涉而受到的损失,苏俄同意偿付一切外债。会议陷于僵局。 苏维埃代表团遵照列宁的指示,在热那亚会议期间充分估计和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特别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以粉碎帝国主义的阴谋,发展贸易关系。一九二二年四月十六日,苏俄与德国在热那亚近郊拉巴洛签订了一项双边条约。条约规定双方相互放弃对战费和战争所造成的损失的赔偿;德国放弃对被苏俄收归国有的财产的要求;立即恢复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根据互利原则调整彼此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拉巴洛条约的签订是对英法美孤立苏俄的政策的一个沉重打击。 拉巴洛条约的签订打乱了英法美帝国主义在热那亚会议上的阴谋计划,它们威胁说这一“事件”已经破坏了会议的进行,要求立即废除拉巴洛条约。这一无理要求在遭到苏俄的坚决驳斥之后,它们竟把德国开除出热那亚会议的政治委员会,作为报复。美国特别害怕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会效法德国单独同苏俄签订双边协定。美国国务卿休斯发表声明,横蛮地宣称:美国“不能容忍任何 一个不许美国资本参加的有关俄国石油租赁权的协定”。 ==========第121页========== 112 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由于帝国主义坚持奴役苏俄的政策,热那亚会议遭到破坏。 一九二二年五月十九日,会议宣告暂时结束。同年六月召开的海牙会议虽是热那亚会议的继续,但只是一次专家会议。这次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以失败而告终,这只不过是帝国主义企图通过会议达到奴役苏俄的阴谋的彻底失败而已。苏俄代表团在会议上宣传列宁的外交路线,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热烈支持,这就打破了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孤立和在经济上封锁苏俄的企图。 热那亚会议后,苏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得以发展,有 十一个国家同苏俄签订了贸易协定。到一九二五年底,在资本主义大国中,只有美国还未与苏俄建立外交关系。二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开展。帝国主义各国统治阶级对此更为仇恨,并妄图加强破坏活动。一九二七年五月,英国保守党政府竞然宣布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于一九二九年才恢复),并派遣特务到苏联从事破坏活动。同年夏天,在德国柏林发生了袭击苏联外交机构事件。但是,帝国主义的这些颠覆和破坏活动都遭到了可耻的破产。 帝国主义在战后赔款问题上的斗争战后赔款问题是这一时期德国问题的中心,它不仅反映了帝国主义在对德关系上的矛盾,而且更反映了它们之间在争夺战后欧洲霸权上的激烈斗争。法国希望从德国获得最大限度的赔款,使德国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以树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英美却想让德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复兴以成为它们的市场,使德国工业完全从属于英美的垄断资本,以便保持法德对抗。 德国利用战胜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履行“和约”与赔款问题上一直消极对抗。以史丁纳为首的德国垄断资本家要求拒绝 ==========第122页========== 第二节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13 一切赔款。一九二二年底,德国由于发生财政经济危机,要求延期偿付全部赔款。英国政府支持德国的要求,提出方案允许德国无抵押、无担保地延期四年支付赔款,赔款总数减少了十分之六以上。按照这个方案,法国应付还英美的战债总额还比它所得到的赔款为多。因此,遭到法国强烈的反对,意、比也拒不接受,遂使一 九二三年一月在巴黎举行的赔款会议完全失败。 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一日,法国和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兵占领了鲁尔矿区。鲁尔的被占领使整个德国经济陷于混乱,引起了德国革命危机。十月中,萨克森和图林根建立了工人政府。月底,汉堡工人总罢工发展为武装起义。法国的鲁尔冒险不仪没有使它获得鲁尔的煤、铁资源,没有加强它欧洲争霸的地位;反而支付了沉重的占领费用,使法国财政受到严重影响,法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德国的革命危机使德法两国统治集团同样感到严重威胁。 美英帝国主义一直蓄意煽起德、法冲突,让它们波此削弱而坐收渔人之利。到此时,法、德都因鲁尔危机而陷于困难的境地,法国已完全无力抗拒美英对它与德国冲突的干预。这样,《道威斯计划》就得以应运而生了。 一九二四年八月,伦敦国际会议正式通过了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报告,即《道威斯计划>。根据计:德国获得八亿马克的外国(主要是美、英)贷款;德国赔款总数并未规定,只规定计划生效的第一年,应缴付十亿马克赔款,以后逐年增加,从第五年起,每年应缴付二十五亿马克;德国以工业企业和铁路运输业收人的一部分以及关税、间接税等作为清偿赔款的实际保证,从而把支付赔款的重担放在德国劳动人民的肩上。计划要求法、比军队撤出鲁尔,但德国的财政经济须接受 ==========第123页========== 114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图际关系 协约国的监督,主要是美英的监督。但正如斯大林指出的:这是在“没有主人参加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决定”。“在这方面,道咸斯计划是亳无根基的。”① 道威斯计划给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德国扫清了道路,一九二 四一一九二九年间,德国获得一百多亿马克的贷款。大量的外国贷款与投资使德国垄断资本有可能以现代化的技术更新自己的装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一九二七年,德国生产已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一九二九年,又再次赶过了英法。随着德国垄断资本经济实力的恢复,军国主义势力日益加强,这样,道威斯计划加速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并为它的向外侵略扩张谁备了经济基础。伦敦会议和道威斯计划表面上是调整了帝国主义对德国和欧洲的关系,实质上是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如斯大林指出的:“伦敦会议没有解决欧洲任何一个旧矛盾,反而给旧矛盾添加了一些新矛盾,即美国和英国之间的矛盾。毫无疑问,英国将用老办法来加深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对抗,以保证自己在大陆上的政治优势。高无疑问,美国也将加深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对抗,以保证自己在世界市场上的领导权。至于德国和协约国之间极深刻的对抗,我就不谈了。…伦敦会议只是掩饰这些对抗,为它们空前未有的尖锐化造成新的前提。”② 道威斯计划实施后不几年,德国又提出修改赔款计划的要求。由美国人杨格操纵的委员会于一九二九年制定了新的赔款计划,即<杨格计划》。计划规定德国赔款总数为一千一百三十九亿马克,在五十九年内付清,每年赔款二十亿,取消了协约国对德国财 ①斯大林:《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斯大林全集>第七卷,第226页。 四斯大林:《论凹际形势之。《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252一253页。 ==========第124页========== 第二节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15 改经济的监督。 一九三一年,德国借口经济困难,要求延期支付赔款,得到美国总统胡佛的支持,从此赔款实际上被一笔勾消了。美帝国主义炮制的杨格计划和后来的飞胡佛延期付款令》,都是为了加速恢复德国的经济军事潜力和避免由于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而爆发革命。正是美国等帝国主义大国,为了各自争夺欧洲霸权的利益,执行恢复德国经济军事潜力的一系列措施,才使德国军国主义又重新复活了起来。 罗迦诺会议巴黎公约一九二五年十月五一十六日,英、法、德、意和比利时在瑞士的罗迦诺召开国际会议,并邀请了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参加。美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它支持英国,英美成为会议的实际操纵者。会议的召开表面上是为了“巩固欧洲的和平”,实际上却是英美企图在它们的控制下,调整西欧国家间的关系,达成一定的“和平和协议”,同时在政治上抬高德国,把德国拉进国际联盟。因此,罗迦诺会议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 罗迦诺会议最后签订的主要文件是莱茵保安公约,即《罗迦诺公约》。公约规定:德、法、比三国互相保证绝不破坏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国西部边界的现状,彼此互不侵犯;承认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不设防的规定和伦敦会议通过的道威斯计划仍然有效;英、意两国为公约的保证国;公约自德国加入国联为会员国后,即开始生效。 罗迦诺公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大为削弱。从此,法国对德国违反“和约”的行动,已不能象鲁尔占领那样单独制裁,而法国本身的边界安全,却要依赖于英、意的保证。公约拒绝对法国的盟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边界给予同样的保证, ==========第125页========== 116 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这是对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的严重打击。根据公约,德国被邀请参加国联,并取得常任理事国席位。德国恢复了欧洲强国的地位。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战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越来越与帝国主义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不相适应了,美国和英国争夺世界市场的平争日益激烈。日本提出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准备武力侵占中国、统治全亚洲。德国准备重新参加帝国主义欧洲争霸的行列。美、英、日三国一九二七年日内瓦海军军备会议陷于完全破裂;国联裁军委员会陷入长期争吵,也是毫无结果。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尖锐化,使得战争危险日益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一九二七年四月,法国外长白里安照会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法美签订一项双方承担不向对方开战的义务的条约,以便法国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时,利用法美条约来增强自己的地位。美国根本不愿受这种约束,但是,凯洛格却立即接过白里安的建议,提出签订一个不是双边的、而是多边的共同谴责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工具的公约,以便欺骗各国人民,麻痹他们的警惕性。美国还企图通过这项所谓<非战公约》建立一个以它为首的、包括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新的国际组织,以取代英法控制的国联。 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签订了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即飞巴黎公约》。公约规定:参加国不使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在相互关系中不诉诸武力。但是,在公约签字时,英国提出对各国所不承认的国家和所谓不能自行保卫安全的国家可以有行动的自由;法国认为可以进行“防御”战争;美国宣称每一个民族都有权断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一日,苏联政府宜布同意参加这一公约, ==========第126页========== 第二节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17 但声明苏联不承认对公约所作的任何保留条件。这样,帝国主义妄图孤立苏联的阴谋终于破产了。 历史证明: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切协议,诸如“不使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侵犯”和“裁减军备”等等,只不过是掩盖它们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一种虚伪的和平幕布,一当这种掩盖已失去作用之时,它们就会把它撕得粉碎! 中国革命和远东国际关系华盛顿会议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但是,正如列宁所指出:“华盛顿会议所缔结的四大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的同盟,第一,如同 一切帝国主义同盟那样,是极不巩固的。第二,它是和其他各国人民相敌对的”①。华盛顿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各国纠集起来,共同干涉中国革命,同时在瓜分和掠夺中国的问题上互相勾心斗角。帝国主义这种既勾结又争夺,就是二十年代远东和太平祥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一九二四一一九二七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革命运动汹涌澎湃,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为了千涉中国革命,帝国主义勾结起来,结成了反革命阵线。 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的学生和工人在租界举行示威,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英帝国主义巡捕竟开枪,打死打伤示威群众数十人,造成震动全国的“五卅”惨案。这次屠杀事件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概,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展开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支援上海人民的斗争。英帝国主义又在六月炮轰广州、香港的示威游行队伍,杀伤二百多人,欠下了中国人民又一笔血债。同时,英 ①列宁:《第九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关于共和国对内对外政策。推备报告的材料。(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列宁文集俄文版第二十三卷,第277页。 ==========第127页========== 118第四章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帝国主义把长江流域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并妄图扩大其对中国的侵略。 美帝国主义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打着“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旗号,侵入中国市场,同英、日帝国主义竞争。美帝国主义乘那时中国人民反帝锋芒主要指向英帝国主义之机,利用抵制英货运动开展之时,拚命扩大对华的投资和贸易。一九一三一一一九一四年,美国对华贸易占中国总贸易额的百分之七点五,一九三○年猛增至百分之十六点五;同一时期,英国所占的比例由百分之十一点 四下降到百分之七点八。在政治上,美帝国主义用阴险手段分化革命统一战线,拉笼收买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右派。一九二 七年一月,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声称,美国“准备与中国任何政府或可代表中国发言之代表开始谈判”,即暗示可与蒋介石谈判,纵容他更加迅速地谁备叛变革命。接着,美国军舰炮轰南京,警告国民党右派,赶快叛变革命,投靠美帝。蒋介石心领神会。“南京事件”后半个多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走上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在血腥镇压革命的同时,蒋介石集团公开宜称:“希望中美两国在外交上开始一个新纪元”。一九二八年 十一月,美国首先正式承认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此,美国势力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占了优势。 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协调外交”,妄图和英美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干涉中国革命。美英军舰炮袭南京时,日本匆忙派第一舰队向上海集结,同时义与英美在瓜分中国问题上达成一些妥协。这时,日本帝国主义主要是利用其走卒奉系军阀张作霖,以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蒋介石叛变以后,反革命势力大为猖獗,革命运动暂时转入低潮,日本帝国主义乘机进一步侵略中国。当美国支持蒋介石继续 ” ==========第128页========== 第二节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19 “北进”,“统一”华北和东北,直接危及日本的利益时,日美矛盾顿形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协调外交”已不再适应日本帝国主义的需要。一九二七年四月,政友会总裁、军阀田中义一登台组阁。田中内阁推行“对华积极政策”,露骨地主张侵略中国。 一九二七年六、七月间,田中内阁召开了有政府首脑、驻华外交官和军事当局首脑参加的“东方会议”,讨论和制定侵略中国的计划。会议的结果由田中上奏天皇,这就是臭名远扬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略全中国、征服全世界的狂妄野心,提出“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奏折主张使中国的东北脱离中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并对在中国东北各方面的侵略活动,制定了具体计划。田中奏折实际上成了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基础。 还在“东方会议”之前,田中内阁已于一九二七年五月以“保护侨民”为名,侵入中国山东省,以阻止受美帝控制的国民党军队北进。一九二八年初,国民党军队再次北进,同张作霖作战时,田中内阁于四月再次派军队占领青岛、济南和胶济铁路沿线。五月,日本帝国主义强盗在济南任意屠杀中国人民,死于日本屠刀下的中国群众近万人。 日本帝国主义赤裸裸的侵略行径,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各地都兴起了抵制日货运动,在经济上极大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一九二八年八月,日本对华贸易额大约跌落到同年 五月的百分之十。在日本国内,无产阶级组织了“反对干涉中国同盟”,反对干涉中国的运动莲勃展开。同时,日本出兵山东引起了日美矛盾的加剧。上述种种原因,迫使田中内阁于一九二九年从山东撤军。同年七月,声名狼藉的田中内阁垮台。 ==========第129页========== 120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苏联人民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胜利地保卫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但是,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拚死的斗争①。随着战争的结束,阶级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国内外的阶级敌人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条战线上进行反革命颠覆、破坏活动,妄图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混进布尔什维克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人,利用他们窃踞的职位,一次又一次地向党发动进攻,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以列宁、斯大林为首的革命派同这些机会主义分子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原则斗争,批判了他们的修正主义路线,捍卫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在列宁、斯大林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苏联人民仅用五年的时间(一 九二一一一九二五)就胜利地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一九 二五年底一一九三六年期间,又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①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祥东选集》合订本,第1317页。 中 ==========第130页========== 第一节列宁为巩固苏维焕政权而斗争 121 农业集体化,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获得了巨大胜利。 第一节列宁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 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战争结束后,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 三年的国内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九二○年,农业总产量只等于战前一九一三年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五,工业总产量仅达战前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生铁只有十一万吨,约等于战前的百分之三。由于缺乏燃料和原料,大部分企业无法开工。一 九二○年产业工人几乎比一九一三年减少了一半。农民开始对余粮收集制表示不满。国内战争时期所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用。针对这种新的情况,党必须制定新的方针。 阶级敌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利用暂时的经济困难,搧风点火,安图推翻苏维埃政权。一九二一年春天,在坦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西伯利亚等地发生了富农叛乱。一九二一年三月,同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和外国帝国主义有勾结的白卫分子在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根据地一一喀琅施塔得发动了反革命叛乱。他们提出“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的反动口号,妄图在“苏维埃”的招牌下,恢复地主资产阶级政权。但是,他们的阴谋没能得逞,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 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动摇不定的情绪也反映到党内来。一些不坚定分子在困难面前发生了动摇,产生了思想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混入党内的资产阶级代理人托洛茨基跳了出来,挑起了一场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托洛茨基是一个老牌机会主义分子,一贯反 ==========第131页========== 122 算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对列宁,直到十月革命前夕才混进了布尔什维克党,窃踞了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他首先挑起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托洛茨基提出“把工会整刷一下”,“把螺丝钉拧紧一下”和“工会国家化”的口号,主张把强制的军事命令方法搬到工会里来。他的罪恶目的就是挑拨工人群众同党的血肉关系,进而瓦解党和无产阶级专政。而布哈林等“左派共产主义者”则拼凑成一个所谓“缓冲”集团。他们说,列宁是“从政治上”看问题的,托洛茨基是“从经济上”看问题的,只有他们才是“凌驾于争论双方之上”的“正确者”。他们打着“缓冲”的旗号,用折衷主义的手法,帮助和掩护托洛茨基的反党派别活动。 列宁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机会主义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列宁指出,托洛茨基在论述工会的作用和任务时,“犯了一系列牵涉到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本质的错误”①。工会在实现无产阶级专改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会是党与工人群众联系的纽带,是“共产主义的学校”②。如果按照托洛茨基的意见去做,对工会采取错误的态度,那“就会使苏维埃政权灭亡,使无产阶级专政灭亡”®。列宁还痛斥了布哈林的折衷主义错误,指出,政治和经济不能等量齐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④ ①列宁:《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 七二年版第四卷,第406页。 ②同上书,第403页。 ③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四卷,第441萸。 ①同上。 ==========第132页========== 第一节列宁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 123 一九二一年三月,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作了关于工会问题争论的总结,并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决议强调指出,党的队伍的统一和团结,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改的基本条件。决议斥责了一切反党集团,责成它们立即解散一切派别组织。 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规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粮食税额比余粮收集额低,所有超过税额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农民可以自已出卖这些粮食,同时允许私人贸易和开设小企业。另外,国家还准备将一些企业租给外国和本国的资本家,让他们在政府监督下经营生产。 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具体条件下所采取的必要政策。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只有同劳动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在当时苏俄存在着各种经济成份的情况下,在个体小农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苏维埃国家必须通过商业来发展城乡联系,巩固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正是根据这种情况制定的一种吸引千百万劳动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资本主义成份会有一定程度的活跃。但是,在国家掌提大工业、银行、交通、对外贸易等一切国民经济命脉的条件下,这并不可怕。相反,商业的发展会使个体农民的经营兴趣提高,促进农业的迅速恢复。在农业恢复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大工业就可以恢复发展起来,这就为最后消灭资本主义势力,改造个体农民经济提供物质条件。 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到一九二五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百分之八十七,工业总产量相当于战前的四分之三,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 ==========第133页========== 124 第五敢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实力的加强,苏联在各国人民中的影响和威望日益增长,国际地位愈加巩固和提高。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遭到可耻的破产。一九二二年,苏俄同德国签订了拉帕洛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一九二四一一 一九二五年,英、意、法、日、中等国也先后承认了苏联。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为了把俄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总结了十月革命后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思想。 十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伟大的创举》,《论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列宁指出,无产阶级获得政权后,阶级斗争依然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列宁说:“消灭阶级是不能一下子办到的。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阶级始终是存在的。”四“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 一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着复辟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行动。”②这是因为: (1)被推翻的剥削者,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恢复他们被夺去的天堂”。 (2)“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 ①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 二年版第四卷,第91页。 ②列宁:《无产阶毁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 版第三卷,第64Q页。 ==========第134页========== 第一节列宁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 125 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① (3)由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由于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和腐蚀,在党员中,在工人阶级队伍中,在国家机关职员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资产阶级分子。 (4)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威胁以及和平瓦解的阴谋活动,是资本主义复辟危险和阶级斗争长期性的外部条件。 因此,列宁反复强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了解这一点的人,才算领会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②。 列宁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无产阶级必须在一切领域坚持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根据这一思想,列宁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列宁亲自拟定了十到二十年内实行苏维埃电气化的宏伟计划,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商业,把资本家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排挤出去。同时,提出改造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合作制计划,把小农经济逐步地联合到生产合作社中,使个体农民走上集体化的康庄大道。列宁指出,在商品生产,货币交换,按劳分配等方面,仍 ①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 二年版第四卷,第181页。 ②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三卷,第200页。 ③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 三卷,第498页, ==========第135页========== 126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然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它是滋生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土壤,对此苏维埃政权必须加以限制,以便逐步地消灭资产阶级法权。列宁十分重视文化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他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要战胜资本家的一切反抗,不仅是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曼强烈的思想上的反抗”。①列宁号召在人民群众中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大力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在全国开展扫盲运动,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列宁的这些伟大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但是,列宁没有来得及亲自实践这个伟大的革命纲领,不幸于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了。列宁的逝世是苏联人民和全世界无产者、劳动人民的重大损失。安葬列宁的那一天,各国无产阶级和苏联人民一起停止工作五分钟,沉痛哀悼自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进行了不调和的原则斗争,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的阶段。列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缔造者,共产国际的奠基人。 列宁虽然逝世了,但是列宁主义的旗帜是不可战胜的,它指引着各国无产阶级胜利前进! ①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青厅欧治教青委负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四卷,第369页, ==========第136页========== 第二节斯大林为捍卫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斗争 127 二十年代的斯大林同志 第二节斯大林为捍卫列宁主义、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而斗争 斯大林操卫列宁主义、反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列宁逝世的时候,正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即将结束的转折时期。一九二五年,苏联国民经济已经接近战前水平,但比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十分落后。国内资本主义势力还有一定地位,个体经济在农村还占着绝对优势。国际上,苏联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从一九 t 二四年,资本主义世界进人相对稳定时期,欧美各国的革命运动处 ==========第137页========== 128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于低潮。苏联向何处去?是遵循列宁提出的革命路线,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屈服于国内外反动派的压力,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让资本主义复辟?这个问题是关系到苏联党和国家命运的头等大事。 还在一九二三年秋,托洛茨基就乘列宁病重不能工作的机会,阴谋夺取党的领导权。他纠集了一批反列宁主义分子,发表了所谓《四十六名反对派分子的声明书》和他本人的公开信。声明和公开信恶毒地攻击党的领导正在“蜕化”,诅咒苏维埃国家正在“灭亡”,要求有派别活动的自由。机会主义分子把托洛茨基的信和声明散发到各个地方党组织,并在许多高等学校和工厂党支部大会上发表演说,公开指责党中央。这样,托洛茨基分子又象在一九二一年 一样,迫使党进行争论。争论进行得十分激烈,尤其在莫斯科党组织中,斗争更是尖锐。托洛茨基分子力图控制首都的党组织,但是他们受到迎头痛击,阴谋没能得逞。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了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会议。会议听取了党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同志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争论总结的决议,指出托洛茨基反对派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 列宁逝世后,托洛茨基更加疯狂地进行反党活动,抛出了&论列宁》、《十月的教训》等黑文。托洛茨基分子大耍称天才的诡计,表面上颂扬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列宁是“天才人物中最有天才的人物”,同时又恶毒地攻击列宁,无耻地把托洛茨基放在列宁之上,公然篡改历史,说什么托洛茨基是“十月革命的唯一领导者和组织者”,“使国内战争获得胜利的唯一或主要的组织者”。托洛茨基还肆意歪曲、攻击列宁主义,胡说列宁主义原来是不正确的,只是在 十月革命期间接受了托洛茨基的“理论”,实现了“思想上的改造”,才变成正确的。同时,托洛茨基又把他在一九○五年提出来的、臭 ==========第138页========== 第二节斯大林为捍卫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斗争 29 名远扬的“不断革命论”抬了出来。他诬蔑劳动农民“愚昧无知”,认为无产阶级必须越过民主革命阶段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托洛茨基所说的“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必然会和劳动农民发生“敌对的冲突”和“战争”(即托洛茨基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因此,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各国接连不断爆发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胜利;如果不马上爆发“世界革命”,单独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即托洛茨基所说的“国际革命的不断性”)。 托洛茨基的这些诬蔑和谬论,是对党的严重挑战。不粉碎这些反革命谬论,党就有可能离开列宁主义路线,国家就会复辟到资本主义。在这紧要关头,斯大林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挺身而出捍卫列宁主义。他发出“埋葬托洛茨基主义这一思潮”①的战斗号召,并先后发表了飞论列宁主义基础》、《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著作。斯大林指出,托洛茨基盗用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词句,把他的谬论称为“不断革命论”,实际上这种谬论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毫无共同之处。.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断革命论必须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决不能混淆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界限;而托洛茨基却不问各国具体情况,要求一律立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马列主义认为,劳动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无产阶级能够领导劳动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托洛茨基却认为农民和无产阶级之间有“敌对的冲突”,反对建立工农联盟。马列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并能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证 ①斯大林:.《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309页。 ==========第139页========== 130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棉大性利 明了这一点;而托洛茨基却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托洛茨基公然歪曲历史,说十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只是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信号、推动力和出发点。由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没能接连不断取得胜利,苏维埃政权得不到西方支持,解决不了和国内劳动农民“敌对的冲突”,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和国家必然要“蜕化”,要“灭亡”。可见,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是否认社会主义能在苏联取得胜利的投降主义论调,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动理论,是地地道道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黑货。 一九二五年一月,党中央开会批判了托洛茨基的错误,并决定解除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同年四月,党又召开了第 十四次全国代表会议。会议斥责了托洛茨基的投降主义论调,讨论和通过了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会议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不是指最后胜利)是绝对可能的。”①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反对托洛茨蕃一季诺维也夫反党联盟的斗争批判了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满怀信心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路线斗争并没有结束。机会主义分子在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上,又挑起新的争论和斗争。这场斗争的实质,仍然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从轻工业开始,所需的投资少,周转快,利润高。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轻工业首先成了工业化的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随着利 ①《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三分册,第46页。 ==========第140页========== 第二节斯大林为捍卫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平争 131 润积累的增加,随着轻工业本身的需要,才将资金转移到重工业方面去。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因为资本家所追求的正是永无止境的利润。苏维埃国家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苏联处于资本主义的四面包围之中,帝国主义无时无刻不在力图消灭它或者至少削弱它。只有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国防的巩固。因此,党中央否定了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根据苏联当前的情况决定从发展重工业来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窃踞中央政治局委员职位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竭力反对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路线。他们结成了名为“新反对派”的反党集团,提出了一条叛卖性的工业化路线。他们胡说苏联的国营工业不是社会主义工业,而是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胡说中农不能成为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同盟者。他们主张,苏联应当仍然是个农业国,主要是出产原料和粮食,输出国外,而从外国进口机器。他们特别反对党的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甚至要求关闭“不生利”的重工业工厂和国防工厂,把资金由重工业转到轻工业中去。“新反对派”的所谓“工业化”路线是一条卖国主义路线,其实质是要把苏联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软弱无力的农业附庸,使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面前成为手无寸铁的脆弱的国家,归根到底,就是要葬送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否定社会主义建设能在苏联取得胜利。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联共(布)召开了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斯大林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政治报告,总结儿年来政治、经济战线上的成就,论证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新反对派”用欺骗手段控制了最大的地方党组织一列宁格勒党组织的整个代表团。在代表大会上,公然推出季诺维也夫做副报告,反对党中央的革命路线,但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大会通过了斯大林代表党中 ==========第141页========== 132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①。代表大会之后,中央派出莫洛托夫、基洛夫等负责同志到列宁格勒解释大会的决议和揭穿“新反对派”的反党活动。列宁格勒的广大党员对“新反对派”的活动十分愤慨,百分之九十七的党员通过决议,拥护代表大会的决议,谴责反对派的活动。随后举行的列宁格勒省党代表会议,辙销了季诺维也夫的领导职务,选举了基洛夫为首的新的省委会。 “新反对派”的反党活动遭到迎头痛击后,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在一九二六年又同被批判的托洛茨基分子勾结一起,组成新的反党集团一“托洛茨基一季诺维也夫联盟”(托季联盟)。过去,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互相指责对方是“机会主义”,“修正列宁主义”;现在又彼此“大赦”,吹捧对方是正确的。他们就这样毫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以便共同反对党的革命路线。他们背着党秘密召开派别会议,煽动到会的人组织起来反对党中央。他们还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的工厂党员大会上,用突然袭击的方法,把自己的政纲提出来讨论,企图强迫全党进行新的争论。但是,党员群众给了反对派一个无情的回击,有些地方甚至老实不客气地把他们驱逐出会场。中央也多次警告托季联盟:党不能容忍他们所干的破坏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人,向中央提出声明,假惺惺地谴责自己的派别活动。然面,反党联盟仍然继续存在,照旧召开秘密会议过论派别纲领和反党反中央的策略,并且在他们的同伙中规定了派别纪律,征收党费,建立了秘密印刷所。由于托季联盟的派别活动,党中央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开会,决定撒销托洛茨基的改治局委员的职务。随后举行了第十五次党代 ①斯大林:《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的结论。《斯大林全集》第七卷,第294页。 ==========第142页========== 第二节斯大林为捍卫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面斗争 133 表会议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斯大林在会上做了《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和《再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的报告,分析了党内产生分歧和斗争的过程和根源,揭穿反党联盟伪造、篡改列宁主义的行径,指出反党联盟已经滚到社会民主主义的反动立场上去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决定解除季诺维也夫的共产国际主席的职务。 一九二七年,国际帝国主义刮起了一股反对社会主义苏联的黑风。英国张伯伦政府宣布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苏联驻波兰大使在华沙被反革命暴徒暗杀,德国政府和蒋介石政府也同时制造了袭击苏联大使馆和商务代办处的暴行。配合帝国主义的反苏运动,托季反党联盟抛出了一个“八十三人的政纲”,妄图再一次分裂党,阻止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斯大林一针见地指出,为了颠覆日益壮大的苏维埃政权,形成了一条从张伯伦起,到托洛茨基止的统一战线。 托季反党联盟的“八十三人的政纲”是一个欺骗党和工农大众的反革命政纲。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口头上反对分裂党,实际却在建立自己的地下党。他们口头上拥护工业化,甚至责备工业化的速度太慢了,实际上却否定社会主义能在苏联取得胜利;他们要求增加农业税,无限制地提高工业品价格和降低农产品价格,主张用使农民破产的办法和利用外国资本的办法,实现“超工业化”。反对派分子把这份反党政纲秘密印刷了几千份,在党内外广为散发,要求中央宜布举行新的全党讨论。 党再次迎头痛击了托季反党联盟的挑战,于一九二七年十月宣布在全党进行大辩论。党报《真理报》出版了辩论专页,并把托季联盟的一些反动文章公开发表,供全党鉴别。到处展开了争论。人们在争论中分清了香花和毒草,提高了鉴别是非的能力。经过 ==========第143页========== 134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全党认真的公开辩论,最后投票赞成党中央的路线的有七十二万 四千多名党员,而追随反党联盟的仅有四千人,即不到党员总数的百分之一。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然而托季反党联盟并没有从这次惨败中醒悟过来。他们不仅不服从党的意志,反而采取阶级敌人惯用的方法来反对党。在一 九二七年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托季反党联盟搜罗了一小撮应声虫,公然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行了反对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示威。这就表明托季反党联盟已完全滚到了阶级敌人 一边。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联共(布)中央决定开除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的党籍。十二月召开的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批准了这个决定,指出:“在思想方面,反对派已经从策略性的分歧转到纲领性的分歧,修正列宁的观点,滚到孟什维主义的立场上去了”;“在策略方面,…不仅越出了党章的范围,而且越出了苏维埃法律的范围”;“在组织问题方面…已从派别活动发展到建立自己的托洛茨基党”,因此“参加托洛茨基反对派和宣传其观点的行为与留在联共(布)党内不能相容”。①代表大会决定将托派的骨干分子清除出党。托季反党联盟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粉碎托季反党联盟斗争的胜利,是列宁主义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它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坚持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化方针,反对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一九二七年末,工业生产不仅达到而且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二。但是,以落 ①《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三分册,第417一418页。 w arn... ==========第144页========== 第二节斯大林为捍卫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斗争 135 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小农经济不仅生产率很低,提供不出大量商品粮,而且不断地滋生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中两个重要部门,社会主义大工业和个体经济的农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农村中资产阶级一富农,利用他们的经济优势和国家的缺粮困难,趁机进行破坏,他们投机倒把、画积居奇,制造粮食危机。因此,在农村中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击败富农的进攻,改造个体小农经济,使社会主义牢固地占领农村阵地,就成为关系到无产阶级专政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列宁的合作社计划,决定开展群众性的集体农庄运动,把个体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一九二七年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全力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决议,制定了“依靠贫农,巩固与中农联盟,坚决反对富农”的方针。大会以后,党对富农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一九二八年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富农经济的措施:富农必须按照规定的价格将余粮卖给国家,违抗者没收其全部余粮,并将其中的四分之一余粮贷给贫农;加重富农的赋税,以削弱富农的经济力量。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和孤立了富农,促进了中农和贫农的联合。到一九二八年底,苏维埃国家已拥有充分的粮食储备,集体农庄运动也在健康地发展。 一个倾向掩盖着另一个倾向。反对托洛茨基主义,掩盖着布哈林的右倾机会主义。早在一九二五年,布哈林就提出发财吧!”的口号,鼓励发展富农经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在农村的深入发展,布哈林便在一九二八年和窃踞政治局委员、人民委员会主席的李可夫结成新的反党集团,反对党的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化的路线。他公开主张解散集体农庄,反对向富农发动进攻,胡说集体化会使 ==========第145页========== 136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农业“退化”、“衰落”。为了替这种右倾机会主义立场辩护,布哈林制造了“阶级斗争熄灭论”,富农可以“和平长人社会主义”等谬论。他们胡说什么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愈多,阶级斗争就愈缓和;阶级斗争很快就会熄灭下去,阶级敌人将会不经过抵抗而让出自己的 一切阵地,和平长人社会主义,因此进攻富农是不必要的。 布李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出现,是新形势下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不粉碎布李反党集团,社会主义革命就不能深入发展。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及时识破了布李反党集团的阴谋,号召全党要集中火力反对右倾。一九二九年斯大林在党中央委员会上做了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的报告,无情地揭穿了以“党内理论家”自居的布哈林的画皮,捍卫了马列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斯大林指出,布哈林所谓的“阶级斗争熄灭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背道而驰的。“通过无产阶级的残酷的阶级斗争来消灭阶级,一这就是列宁的公式。通过阶级斗争烛灭和资本家长人社会主义来消灭阶级,一这就是布哈林的公式。”①布哈林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资本主义和平长人社会主义”的阶级调和论如出一辙,其害处“在于它会麻痹工人阶级,破坏我国革命力量的动员准备,涣散工人阶级,便利资本主义分子向苏维埃政权进攻”②。斯大林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和苏联的革命实践,全面论证了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必要性。并指出,农业集体化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道路,是巩固工农联盟的根本途径。不实现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不占领农村阵地,资本主义复辟就必不可免。斯大林针对布李反党集团要党“不妨碍富农经济”的叫嚣,指出:“不妨得直农经济是 ①斯大林:《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斯大林全集→第十二卷,第31页。 ②同上书,第36页。 ==========第146页========== 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137 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给富农自由。而给富农自由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给他们政权。”① 布李反党集团不仅在政治上反对党的路线,而且还进行了一系列非法的组织活动。他们搜罗了一批蜕化变质分子加入他们的集团。他们甚至同加米涅夫秘密谈判,秘密勾结托洛茨基分子,组成反党联盟,阴谋改组党中央改治局,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当他们的阴谋失败以后,又向党中央提出辞职声明书,想借此要挟党。鉴于布李反党集团一再对党采取两面派手法,大搞反党活动,一九 二九年十一月党中央全会决定把布李反党集团的急先锋和领导者布哈林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并对李可夫及其他反党集团参加者提出严重警告。布李反党集团的头目们见势不妙,赶忙发表声明,表示承认错误,发誓拥护党的路线,但在暗中却继续进行着罪恶的反党活动。一九三○年十二月党中央全会决定撤销李可夫的政治局委员职务,由莫洛托夫代替李可夫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伟大胜利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胜利开展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扫清右倾机会主义的障碍后,农村社会主义革命迅速开展起来了。党把成千上万的优秀工人派到农村,宣传党的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化方针。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九二九年秋季,中农开始大批加入集体农庄,出现了群众性集体化运动的高潮。在这一年的最后三个月中,就有二百四十万农户加入集体农 ①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第236页。 ==========第147页========== 138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庄,比十月革命胜利以来十二年中参加农庄的总户数还多一倍以上。这表明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九三○年一月,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集体化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的决议,确定了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决议根据苏联各地区发展的客观特点和对集体化的不同准备程度,把全国分为三类地区:北高加索,伏尔加河中、下游等主要谷物区是第一类地区,预定在一九三一年春季完成集体化;乌克兰、中央黑土区、西伯利亚、乌拉尔、哈萨克斯坦等谷物区是第二类地区,预计在一九三二年春季完成;至于主要是消费地区的其余各个省、边区、民族共和国,可以在一九三三年完成。联共(布)中央根据各地区的经验指出,当时占多数的“共耕社”形式,只把土地使用权和少数农具、性畜公有化,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农民要求进一步提高集体化水平。而“农业公社”仅仅是集体化运动中的个别现象,以它作为集体化基本形式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决议规定当时集体化运动的基本形式应当是,实行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农业劳动组合”,即集体农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反对从上面发号施令的办法来领导这个运动。 在集体化运动的过程中,开展了反对富农的斗争。苏联政府废除了以前颁布的关于土地租佃和雇佣劳动的法律,取消了禁止没收富农财产的命令,允许农民把富农的耕畜、农具没收,转交给集体农庄。富农不甘心本阶级的灭亡,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他们恶毒咒骂集体农庄,烧毁集体农庄的财产,捣毁拖拉机和其它农业机器,暗杀共产党员和集体化运动的积极分子,企图以此阻止和破坏集体化运动的发展。广大劳动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富农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没收了他们的财产, ==========第148页========== 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139 并把他们从本村、本区驱逐出去。从一九三○年初到一九三二年秋,有二十四万户富农(约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一),被迁到西伯利亚西部和哈萨克斯坦。 由于党的正确领导,一九三○年春天,集体农庄如雨后春笋,到处建立起来了。在一、二两类地区中,有一千多万农户加入集体农庄。但是,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 一些苏维埃工作人员违背建立农庄的自愿原则,采用剥夺财产、褫夺选举权等威吓手段,强迫农民加入农庄。他们概忽视了地区的差别和条件的不同,又没有进行细致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而是用官僚主义命令手段要求在一年内,甚至在儿个月内实现“全盘集体化”。在集体化形式上,他们越过了农业劳动组合的基本形式,径直组织了农业公社,把住宅和家禽都收为公有,并实行了很多平均主义的措施。这些过火行为粗暴地违反了党的政策,侵犯了中农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不满。苏维埃敌人首先是富农,利用集体化运动中的缺点进行各种造谣挑拨,煽动农民在加入集体农庄之前杀掉性畜,峻使他们反对集体化运动。在个别地方,富农和暗藏的白卫分子,甚至编起了反苏维埃的暴动。党中央立即采取措施 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一九三O年三月二日,发表了斯大林写的《胜 利冲昏头脑》一文,三月五日,公布了党中央关于反对歪曲党在集体农庄运动中的路线》的决议。斯大林的论文和党中央的决议,再 -一次闻明了党的政策,帮助党的干部纠正工作中的缺点,给了苏维埃敌人一个有力的打击。随着党的政策的落实,集体化运动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到一九三二年底,全国建立了二千四百多个机器拖拉机站,成立了二十多万个集体农庄,团结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农户,耕种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在主要谷物区,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占 ==========第149页========== 140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百分之八、九十。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了。 农业集体化的运动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剥夺了当时苏联国内人数最多的剥削阶级一富农的生产资料;使人数众多的劳动农民脱离了个体经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农业这一最大而又最落后的国民经济部门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农业。这 一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极大地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涨。 五年计划的胜利实施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消除了生产的社会性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从而消除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的发展。 早在一九二七年,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就发出了关于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到一九二九年四月,党在战胜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机会主义的基础上召开了第十六次代表会议,讨论和通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一九二八年十月起,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一九 三二年底,苏联人民用四年三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三三一一九三七年又实行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从一 九三八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由于德国法西斯的入侵没能完全实现。 五年计划首先是一个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中全线进攻,消灭城乡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的计划。在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普指出,苏维埃国家有五种社会经济结构。第一种结构是宗法式经济,即差不多完全不从事贸易的自然经济。第二种是小商品经济,这种经济结构在当时包括了大多数居民。第三种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初期活跃起来。特别是在国内 ==========第150页========== 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141 商品流转中,资本主义部分占据了百分之四、五十。富农在农村也有很大的力量。第四种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租让制,它没有获得重大发展。第五种是社会主义经济。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资本主义经济被排挤出工和商业范围。小商品经济得到改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已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百分之 九十九,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切经济部门中都获得胜利。 五年计划规定,要使苏联工农业生产有一个飞跃发展。这样 一个雄伟规划使资产阶级目瞪口呆,他们嘲笑五年计划是什么“空想”、“梦呓”、“投机的把戏”。工农大众用事实粉碎了资产阶级的诬蔑攻击。他们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劳动高潮。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是一种强迫性的和苦役式的义务,而现在劳动却变成了光荣的事业,荣耀的事业,豪迈和英勇的事业。工人阶级在“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口号指引下,发挥了冲天干劲,仅仅用十一个月的时间,就在斯大林格勒建立起巨大的拖拉机厂。兴建了大批过去没有过的飞机、机械、化学工厂。原有的顿巴斯钢铁煤炭基地扩大了,又新建了乌拉尔一库兹裎茨基地。在西伯利亚、哈萨克和中央亚细亚建立起许多新的工业基地。在交通方面,除了建筑大量新铁路以外,还开凿了白海一波罗的海运河和莫斯科运河,建成了莫斯科地下铁路的第一支线。 在沸腾的建设高潮中,广泛地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 一九三五年八月三十一日,顿巴斯矿区的汽钻掘煤手斯达汉诺夫,在一班工作时间内,采掘了一百零二吨煤,超过普通定额的十三倍多。学习斯达汉诺夫,掌握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为斯达汉诺夫运动。 由于两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苏联实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 ==========第151页========== 142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技术改造。它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德、英、法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战争前夕的一九四○年,苏联生产了生铁一千五百万吨,钢一千八百多万吨,煤一亿六千多万吨。在农村,一九三 二年的机耕地面积还不到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农业得到了五十万台拖拉机,初步实现了耕种、播种和谷物收割的机械化。苏联工业的发展速度是资本主义世界望尘莫及的。苏联的大工业产量在革命前一九一三年只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百分之二点六,一九二九年达到百分之三点七,而一九三 七年达到百分之十三点七。从一九二九一一九三八年的十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三点七倍,而资本主义世界却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沙皇时代,四个人中就有三个是文盲。边疆地区的人民差不多没有学校,几十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到了卫国战争的前夕,苏联基本上完成了扫除文盲的工作,普遍实行了小学义务教育。根据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出版了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第三版。马列著作的出版,推动了 4 广大群众和干部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苏联在十几年内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召开了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斯大林作了论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新宪法。以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苏联人民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由于苏联是第一个而且当时也是唯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没有任何别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也由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规律的认识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斯大林在苏联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 ==========第152页========== 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143 以后,就过早地宣布苏联已经不存在彼此对抗的阶级,没有阶级冲突。这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都是不正确的。虽然如此,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经验仍是一个伟大成功。 托洛茨善反革命阴谋集团的被粉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 d 集体化的巨大成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称颂,而一小撮阶级敌人恨之入骨,他们采用种种阴谋手段来反党反社会主义。一九三 O一一九三一年,破获了三个反革命组织:“工业党”、“劳动农民 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联盟局”。“工业党”搜罗了一些在工业中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旧的资产阶级上层技术知识分子。“劳动农民党”打人农业人民委员部内,代表富农的利益,破坏集体化运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联盟局”是一个孟什维克反革命集团,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银行、消费合作总社内部进行破坏活动。最阴险的是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理人。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后,继续进行反党活动,于一九二九年被驱还出苏联。在国外,他又搜罗各国托派分子,在一九三八年组成反革命的第四国际,又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开除出党后,虚伪地向党写悔过书,重新混人党内,而暗地里却组织各种反革命阴谋集团。这些阴谋集团阴谋暗杀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接受帝国主义的指示,刺探国防机密情报,准备在帝国主义侵犯苏联时充当内奸策变,使苏联在战争中失败,以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一九三六一一九三八年,苏联专政机关破获了这些反革命阴谋集团,无情地镇压了这伙杀人凶犯。 与此同时,斯大林领导人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肃反运动,正确地惩办了很多必须惩办的反革命分子。但是,由于有的时候、有的问题上,混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处理这两类矛盾的不同方法,因此,在肃反中出现了扩大化的 ==========第153页========== 144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错误,判错了一些好人。斯大林在一九三九年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也承认在肃反中“犯过严重的错误。所犯的错误,可惜竟比原来所能预料的还多”。①现代修正主义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之流别有用心地歪曲事实真象,故意夸大错误,蛊惑人心,把无产阶级专政的天下说成是“恐怖”统治。赫鲁晓夫这样恶毒攻击肃反运动,全盘否定斯大林,就是丑化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为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赫鲁晓夫的这种丑恶表演,充分证明他是无产阶级的叛徒,是一切被打倒、被镇压的反革命分子的代言人。 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分子的斗争,说明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资产阶级虽然被推翻,但是,阶级斗争一直在尖锐地进行着,说明一直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斯大林在同国内外阶级敌人的斗争中,在同党内的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斗争中,粉碎了资产阶级妄想在苏联实行资本主义复辟的阴谋,继承和捍卫了列宁主义的事业。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①斯大林:《在第十八次党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第924页, ==========第154页========== 145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一节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三年的 世界经济危机美英人民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 ー九ニ九ーーー九三三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一九二九年秋,资本主义各国陆续卷人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是在资本主义向下没落时爆发的,是一次历史上空前严重的世界性危机。它震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价值二干五百亿美元的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为一千七百亿美元),并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一九三二年的工业生产与一九 二九年相比:美国为百分之五十三,德国为百分之五十九,英国为百分之八十,法国为百分之六十九,日本(一九三一年)为百分之六 十六,意大利为百分之六十六。危机十分沉重地打击了重工业部门,使它的生产倒退几十年。一九三二年,德国的钢产量倒退了三 十五年,美国一三十一年,英国一二十三年。危机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一。危机还扩展到农业、信用和货币流通等部门,并且相互交织在一起。· 这次危机拖延达四年之久。美国最早陷入危机,德国和美国 ==========第155页========== 146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遭受打击最严重,法国虽然于一九三○年秋才陷人危机,但为时甚久,一直继续到一九三六年。 这次危机破坏性极大,它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使资本主义各国的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在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共有四千多万工人失业和数千万农民破产。美国的失业工人达到一千七百万,德国一七百万,英国一三百五十万,法国一 三百万,意大利一一百万,日本一三百方。失业工人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而反动资产阶级却大量销毁剩余物资。美国百万富翁用玉米和小麦代替煤作燃料。英国资本家将整船的橘子扔入海中。严酷的事实擦亮广大群众的眼晴,促进他们投入斗争。危机年代充满激烈的阶级搏斗。法国在一九三○年爆发一千七百次罢工,约八十五万人参加。美国一百二十五万失业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德国在危机年代发生一千多次罢工。英国发生水兵暴动。 群众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得各国垄断资产阶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想方设法,寻找出路。由于各国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垄断资产阶级采取的办法也不同:德国、日本公开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美国实行“新政”,由国家干预经济。但是,无论哪种办法,都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一经济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改治危机。 ー九ニ九ーー一九三三年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经挤长期处于萧条,待到稍见复苏,又在-一九三七年爆发了新的危机。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阶级实质由于一九二九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美国一九三二年的工业生产比一九二九年几乎下降了一半。危机年代,全国大约六千家银行和十三万个公司破产。 一九三三年,失业工人约一千七百万,占工人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二。农业也陷入危机,农产品过剩,市价下跌,使一百多万农民 学 ==========第156页========== 第一节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三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147 破产。 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急忙采取措施,力图将危机的重担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政府以三十五亿美元借贷给银行、工业和铁路企业,用五亿美元收购农产品,提高其市场价格。这些措施虽然稍微减轻危机对于资本家和大农场主的打击,但却无法阻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 胡佛上台前曾保证“将使每个工人锅里都有一只鸡”。但是,危机截穿了他的谎言。胡佛成了“饥饿总统”。失业工人忍饥挨饿,被迫住在用旧铁皮和破木板搭成的小屋中。大城市近郊,这种“胡佛小屋”栉比相联。随着危机的加深,阶级斗争日益激化。一 九二九年,美共清除了机会主义领导罗夫斯顿,由威廉·福斯特同志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一九三○年春,美共领导一百二十五万人举行全国大示威,反对失业,反对削减工资和法西斯战争。工人的战斗口号是:“不愿饿死一必须战斗:”一九三二年七月二十八日,两万五千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从全国各地向华盛顿举行“饥饿进军”,要求政府发给军饷差额。胡佛政府命令军队用坦克、骑兵和瓦斯进行镇压,结果两人遭屠杀,五十五人受伤。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血腥的星期四大屠杀”。美国黑人受危机打击比白人更为严重。胡佛政府在国内残酷迫害黑人。一九三一年春, 九名黑人被诬告强奸罪,关入狱中,其中八人被冤判死刑。只是由于美国人民和世界舆论的长期反对,美国当局才逐渐释放他们。胡佛政府奉行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政策。美国政府充当军火商不断向日本提供军火,纵容日本侵路中国,并妄图从中渔利。一 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务卿史汀生声明:美国“丝毫无意千涉”日本对中国的侵占。 一九三三年三月四日,出身于百万富翁家族的资产阶级自由 ==========第157页========== 148 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派代表,民主党人弗兰克林·罗斯福接替胡佛当选为总统(后于一 九三七年、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五年三次连选连任)。这时,经济危机达到高峰,群众不满情绪空前高涨。罗斯福不得不承认:“国家处境很困难…最主要是试图采取某些措施。千百万个穷苦汉不可能永远是忍气吞声的旁观者。”美国垒断资产阶级要求新任总统变换策略,摆脱困境。 罗斯福执政后,为了对付空前严重的危机,招集一批经济专家组成“智囊团”,在一百天左右的时间内,提出一系列法案,并促使国会迅速通过了银行条例、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和对外的“睦邻政策”等等。这就是罗斯福的“新政”。 国会通过《银行条例》,授权总统竭力挽数破产的银行。罗斯福政府用法律和财政力量支持大银行,排挤小银行,加强坐断资本。政府向银行提供了达六亿美元的贷款。政府还宣布禁上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暂停外汇,使美元贬值,从而加强美国商品在国外的竞争能力。此外,政府发行三十亿纸币,提高国内物价,实行通货膨胀,刺激工业和贸易。 一九三三年六月,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这是“新政”的主要法令。根据该法,建立了由大银行家、工业家、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其任务是监督生产和调整商业及金融。在工业各部门,由垄断资本家提出,经总统批准,制定了《公平竞争法》,规定工业生产产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业复兴法》支持垄断资本吞并中小企业,并向大企业提供大量国家贷款,帮助它们渡过危机。为了减少过于庞大的失业队伍的压力,政府通过社会数济条例,征集失业工人,利用廉价劳力,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工程建设。 一九三三年五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经济调整局”。该法要求缩减农业生产,销毁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价格,企 ==========第158页========== 第-一节一九二九一一一九兰三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149 图以此克服农业生产过剩的危机,并改善国内市场的状况。于是,销毁了大量小麦、马铃薯、牛奶和猪牛羊等牲口。一九三三年,减少了棉花种地一千万英亩,小麦耕地八百万英亩和烟草生产的三分之一。这些措施显著地减轻了危机对大农场主的压力。大农场主虽然大量减少耕地面积和降低牲畜繁殖率,却得到政府的奖金和津贴,并从农产品涨价中牟取了暴利。他们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从一九三二年的四十三亿增加到…九三五年的六十五亿美元。与此同时,农村劳动者加速破产。 几年之内,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七百七十五个法令,建立了几 十个委员会或管理局。国家支出共达三百五十亿美元。罗斯福“新政”的真正受益者是垄断资本家。全国工业公司的结算,一九三二年赤字达三十四亿美元,到一九三三年就已获利四十二亿美元。失业工人所领到的救济金仅仅是杯水车薪,而且这些数济金也是来自工人阶级自己的血汗。政府举办了名目繁多的公共工程,如田纳西供电工程、修筑铁路公路、建设港口等。这些措施虽然暂时使一些失业工人就业,但终究无法消灭失业现象。 对外政策方面主要是对拉丁美洲实行“睦邻政策”。罗斯福就职时宜布:美国“将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权利”。在“睦邻”的招牌下,美国企图更多地通过签订各种贸易协定,来施加经济政治压力,以加紧对拉美扩张,同时尽可能干涉拉美各国的内政。它在古巴保留关塔那摩军事基地,并公开派遣舰队反对古巴的圣马丁政府。“睦邻政策”是美国在拉美的处境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改头换面的帝国主义政策,其目的在于缓和拉美民族情绪,麻痹人民斗志,加强对拉美的控制。 罗斯福面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国际威望的增长,只得承认美帝国主义十儿年来对苏联实行封锁政策的失敗。一九三 ==========第159页========== 150 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三年十一月,美国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美苏建交也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对付空前尖锐起来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局面的一种手段。 一九三五年八月,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禁止向交战国出售军火。美国名为“中立”,实际拒绝支持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和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而向德、意、日出口大批汽车、石油等军用物资,姑息法西斯,纵容他们向外侵略。 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新政”完全代表着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新政”的目的在于增加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加强国家资本主义,用国家干预来调整经济,帮助垄断资产阶级摆脱经济危机,同时以“民主”“自由”来蒙蔽人民,妄图将资本主义从经济危机中挽救出来。“新政”是美国统治阶级在危机年代采取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改策。它对于缓和美国的危机,复苏资本主义生产,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任何改良措施都挽救不了美帝国主义。一九三四年出现了特种萧条。一九三七年,美国又陷入新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在执行“新政”过程中,曾成立国家劳工局,承认组织工会的权利,实行社会保险等,企图“调整”劳资关系,破坏工人运动的统 一,阻碍革命斗争的发展。但是,“新政”绝不能熄灭阶级斗争。美国三十年代如火如茶的阶级斗争,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新政”初期,罗斯福获得大多数资产阶级的支持。一旦经济稍微好转,垄断资本家便先后起来反对“新政”。一九三五 九三六年,美国最高法院陆续宣布“新政”的法令违反宪法精神,应该废止。一九三七年,罗斯福再度担任总统后,逐渐拒绝实行“新政”。一九四一年,他公开宣布:停止实行“新政”。 苏修御用学者吹捧罗斯福是什么“明智派”,“颇得人心的候选 ==========第160页========== 第一节一九二九一一九兰三年的进外经济危机 151 人”。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根本没有超阶级的明智,没有超阶级的人心。罗斯福的“明智”,不过是根据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行动。他实行“新改”,仪仅是垄断资产阶级的策略手法的变化,绝不是本性的改变。苏修吹捧罗斯福,实际是背叛马列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宣扬帝国主义本性可以改变,美化帝国主义。 罗斯福执政期间,阶级斗争进一步发展。美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纷纷起来反对垄断资本的压迫和剥削。以福斯特为首的美国共产党人不顾迫害,积极投身战斗,领导了许多重大斗争。 一九三三年,爆发了底特律一方六千名汽车工人和纽约十五万缝纫工人的罢工。一九三四年五月,旧金山一万多名码头工人举行罢工,七月中,罢工发展成为西海岸近十三万航运工人的总罢工。罢工工人控制了整个旧金山港湾区。最后,由于政府派军队镇压和劳联改良主义头目的背叛,罢工被迫结束。同年九月,全国四十 八万纺织工人举行罢工。一九三五年九月,四十万烟煤工人举行罢工。一九三七年九月,发生了三千次罢工,参加者约一百五十万人。罢工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垄断资本。 同时,美国人民积极进行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一九三四年十 一月,华尔街大老板和法西斯组织“美国军团”谈判,企图挑动五十万退伍军人开往华盛顿,实行法西斯改变。由于广大人民的反对,也由于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国家有钱挽救颜于破产的企业,法西斯政变的阴谋未能得逞。当意大利侵路埃塞俄比亚时,美国人民在各地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将武器和军用物资运往意大利。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时,三千名美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参加了国际纵队。日本侵略中国后,美国人民展开了群众性的反对日本侵略和支持中国抗战的运动。 美国人民这几年的斗争表现出鲜明的群众性。参加罢工的工 ==========第161页========== 152第六#.资本主义世养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人超出了原来工会的范围。许多非工会工人,黑人工人和农业工人投入战斗。过去工运开展较差的炼钢、汽车等重工业部门的罢工也有新的发展。同时,美国人民的斗争具有明确的政治性。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不仅为改善生活而奋斗,而且经常违抗劳联改良主义领导人的意志,开展反对法西斯、反对侵略的斗争。以福斯特为首的美国共产党人在这方面作出贡献,促进了人民觉悟的提高。 英国麦克唐纳的“国民内阁”及其政策一九三○年初世界经济危机席卷着英国。尽管英国危机较轻,一九三二年全国工业生产仍然比一九二九年减少了百分之二十。治金、采煤和机器制造等工业受到的打击较为严重。生铁生产倒退七十年。钢产量下降百分之四十六。全国失业人数达到三百万。英镑贬值三分之一。工农业危机和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危机年代,英国出现一些“萧条地区”,那里的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群众无法生活,被迫流落他乡或国外。当时官方文件中只得承认:“这些地区的许多城市,实际已经渺无人烟了。”英国的经济危机于一九三二年达到最高点,随后转为萧条。工业生产直到一九三四年才恢复到一九二九年水平。但是,一九三七年又开始了新的经济危机。 当时执政的是以麦克唐纳为首相的第二届工党内阁(一九二 九年六月一一九三一年八月)。它建议采取削减对失业者的救济,降低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增加间接税等办法来消除危机。但 B 是,形势继续恶化,失业不断增加,群众极为不满。在这种局势下,老奸巨滑的英国垄断资产阶级重新调配力量。一九三一年八月,成立了“国民内阁”,刚刚脱离工党,公开投入资本家怀抱的麦克唐纳仍旧担任首相。“国民内阁”披着“全国一致”的外衣,实际是英国资产阶级主要党派联合起来反对人民的工具,并受议会中保守党多数派的控制。保守党头目鲍尔温任内阁副相,尼维尔·张伯 ==========第162页========== 第一节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三年的世界经计危机 153 伦任财政大臣。一九三五年六月,鲍尔温取代麦克唐纳任第二届“国民内阁”首相。一九三七年五月,尼·张伯伦任首相。他是大军火工厂的厂主,并与英国重工业资产阶级关系甚密。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等反动政治家组成为“克拉夫顿集团”①,在英国推行纵容侵略、亲德亲意的反动政策。 “国民内阁”极力推行“节约”政策。它降低公职人员的工资,减少失业者的津贴。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政府实行《审查贫困状况法,规定由官方审查失业工人的贫困状况,决定是否对他们提供津贴。这个法令的执行,进一步削减了对失业工人的津贴。同时,政府用规定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的“限额”,大量增加军事定货等办法,支持垄断资产阶级。“国民内阁”对人民采取高压政策,于一 九三四年公布《惩治叛乱法>,规定严惩军队中的不满行为,凡有进步书籍者监禁两年,警察局有权搜查和没收进步书刊。一九三五年,政府公布《社会治安法》,镇压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 英帝国主义的御用学者吹捧“国民内阁”“在英国的历史上揭开了一个新时代”。“国民内阁”的历史表明: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借助麦克唐纳等一小撮工贼为统治工具,打着“全国一致”的旗号,应付危机,苟延残喘。“国民内阁”的“节约”政策并不能把英国从危机中解救出来。麦克唐纳政府成了“国民饥饿内阁”。人民生活急剧恶化。一九三二年全国约四分之一的工人是长期失业者,在采煤、治金和造船的某些部门中,失业工人接近百分之五十。大城市贫民窟里,许多失业工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全国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达二十万人。 英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英 ①因他们常在克拉夫顿夫人领地活动而得名。 ==========第163页========== 154 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共党员人数逐渐增加,一九三○年为三千人,一九三二年为五千 六百人,一九三九年为一万八千人。广大党员积极参加各种斗争。 危机年代,罢工运动显著增加。一九三O年全国罢工人数为 三十万,一九三一年增至五十万。一九三一年九月,格拉斯哥城一万名工人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国民内阁!”等口号,反对政府的“节约”政策。同年,兰开夏二十三万纺织工人举行罢工,反对资本家不增加工资反而迫使工人由看管四台增至看管八台纺织机。九月中,英国大西洋舰队的水兵在苏格兰英维哥顿港举行暴动。起义水兵坚决抵制海军部降低他们工资百分之二十五的命令。斗争结果,政府被迫收回这项命令。 失业工人的斗争较为突出。一九三二年九月,柏肯海德的失业工人举行示威,反对《审查贫因状况法》。失业工人及其家属用石头、铁锤与反动警察英勇战斗三天。十月,贝尔法斯特的失业工人起来斗争,要求增加失业津贴。反动军警出动装甲车、开枪镇压,许多工人受伤。失业工人们筑起街垒,用石头、十字镐、铁锹进行抵抗,牺性者达五十人。经过这场斗争、官方被迫满足失业工人要求。三十年代英国失业工人多次举行由各地到伦敦的“饥饿进军”。工人们的口号是:“我们不愿意再忍气吞声地挨饿!”,“撤销审查贫困状祝法!”,“取消减少百分之十失业津贴法!”在工人运动的沉重打击下,政府被迫于一九三五年废除了《审查贫困状况法>。这是英国工人阶级顽强斗争的成果。 在三十年代的阶级斗争中,工党和工联进一步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麦克唐纳脱党后,工党由汉德森、艾德礼等领导。工党右翼领导代表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控制工联组织,欺骗工人群众,其本质和保守党一样,只是策略有所不同。他们在一九三四年的《争取社会主义与和平》新纲领中,宜扬效忠国际联盟、签订和平 ==========第164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55 协定、反对一切战争、资本主义国有化等改良主义谬论。工联总委员会于一九三五年三月对所属各级组织下达《黑色通令》,禁止选举英共党员进人工会领导机构。工党和工联的这些行动得到了垄断资本的酬赏:工联总委员会书记西特林获得大不列颠帝国勋章,另一领导人庇右则被授予骑士称号。 三十年代,曾任麦克唐纳内阁不管部长的莫斯里,组织了“不列颠法西斯联盟”。但他们人数极少,活动力较小。英共动员工人群众起来反对法西斯。工党和工联的右翼领导却反对英共的革命行动,姑息纵容法西斯。在英共号召下,一九三四年九月,伦敦十 五万工人举行强大示威游行,坚决反对法西斯和反对英国政府的反动政策。一九三八年,伦敢两万名劳动群众举行大会,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同时,码头工人拒绝装运供给西班牙法西斯叛乱分子的物资。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希特勒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九二 九一一九三三年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本国和外国垄断资本双重压榨下的德国。巨额赔款和大量外债、群众购买力低下和国内市场狭小,使德国的经济危机更加尖锐。一九三二年当危机达到顶峰时,德国工业生产与一九一三年相比,减少了百分之四十,钢产量减少了百分之六十九,铁产量减少了百分之七十。国债近 一百四十亿马克。中小农纷纷破产,负债共达一百三十亿马克。失业人数达到战后最高水平一七百五十万人,占全国工人的百分之四十四。 ==========第165页========== 156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桃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德国垄断资本力求把经济危机的重担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肩上,对他们增加新税、降低工资、削减救济金和克扣养老金。危机期间,垄断巨头直接从国家获得一百多万马克的资助。此外,垄断资本加强剥削工人,用一切方法保持垄断价格,以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失。 危机年代,德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一九三○一一九三二年,共爆发了一千多次罢工。一九三○年十月,十三万柏林工人举行大罢工,柏林全部治金工人,包括女工和童工都参加斗争。一九 三一年一月,爆发了三十万鲁尔矿工大罢工,不久,上西里西亚的矿工也加入斗争。一九三二年十一月,柏林交通运输工人举行大罢工。德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进行斗争。一九三○年八月,德共发表了《德国人民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纲领;一九三一年五月,德共制定了飞土地纲领》。一九三○年十月,由台尔曼签署的德共中央书记处致基层组织的信件中指出:“我们的任务:尽快地在企业内外把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团结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 深刻的经济危机和高涨的革命运动,震撼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促使当时政府频繁更迭。从一九二八一一九三三年间,先后更换了四届政府:社会民主党的穆勒政府、天主教中央党的布鲁宁政府和巴本政府、斯莱希尔将军政府。除穆勒外,这几届政府都未得到国会多数的支持,而由总统根据宪法任命组阁,并以所谓紧急法令》进行统治。同时,这些政府都支持法西斯组织一“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或“纳粹党”),充当为法西斯上台鸣锣开道的马前卒。 德国垄断资本为了挽数他们的阶级统治,日益倾向于废除议会制和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建立于一九一九年,纲领中公然宜布:“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要求士地和殖民地”、“彻底打击马 ==========第166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57 克思主义”、“维护私有财产制度”,同时也提出一些处死奸商、禁止童工等蛊惑人心的口号。纳粹党的阶级基础是垄断资产阶级,它的头目是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于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八日在幕尼黑一家啤酒馆发动未遂政变以后,写了飞我的奋斗》一书,作为纳粹党的理论根据。纳粹党几经起伏后,依靠本国垄断资本和美英帝国主义的扶植,力量陡增:在一九二八年五月的国会选举中,他们仅获得八十一万票,而在一九三二年七月的选举中,就获得了一千三百七十万票。一九三一年十月,垄断资本的代表和纳粹党头子在哈尔兹堡召开会议,决定建立法西斯专政。一九三二年一月,在杜塞尔多夫召开的垄断资本家代表会议上,希特勒提出了法西斯政纲,其内容包括镇压工人阶级,准备新的侵略战争,这个纲领博得德国垄断资本家的赞许。 一九三二年三一四月,德国举行总统选举,反动派提出兴登堡和希特勒为总统候选人。共产党建议和社会民主党提出共同候选人,但遭到拒绝。社会民主党领导根据“取小害”(兴登堡)而“避大害”的“较小祸害论”拥护兴登堡。共产党明确地指出:“谁选举了兴登堡,就是选举了希特勒;谁选举了希特勒,就是选举了战争”。选举结果,兴登堡当选为总统。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兴登堡授权希特勒组织政府,·于是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一九 三四年八月,兴登堡病死,希特勒自封为“元首”,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①。斯大林指出:“希特勒、戈培尔、里宾特罗前、希姆莱以及现时德国其他当权者都是徳国银行家的看门狗,而把德国银行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②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欧 ①九六二一一八O六年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为第一帝国;一八 ヒ→一一一九一八年的德意志帝函为第二帝西。 ②斯大林:《国防人民委员长命令(第一三○号)》,《论苏联作大卫国战争》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系,第5页, ==========第167页========== 158 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专改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公开恐怖专政。它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德国法西斯上台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根源。战败后的巨额赔款和外债,特别是一九二九一一 九三二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和革命运动的高涨,使得陷于不可解脱危机中的德国垄断资本家不得不抛弃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统治方法,面求助于法西斯专政,借以镇压革命和发动侵略战争。 其次,法西斯分子是一批狡黠奸猾的政治骗子。他们在反对“凡尔赛压迫”的口号下,进行广泛的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宣传,宜扬日耳曼民族为“高等种族”,有权统治世界,煽动德国人为“生存空间”而斗争。他们以社会主义为旗号欺骗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许下了大量关于提高工资、消灭失业、实行土地改革、减轻税收和保护中小资产阶级等诺言。 第三,工人阶级队伍的分裂和社会民主党领导的无耻叛卖。危机年代德国已经形成革命高潮。但是,社会民主党领导却顽固地拒绝德共关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执行纵容法西斯的阶级投降政策,造成了工人队伍的分裂,从而为法西斯上台扫清道路。第四,战后,美英帝国主义为了保持欧洲均势,一直大力扶植德国帝国主义。他们取消赔款,增加投资,使德国的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一些美国垡断资本家公开支持德国法西斯。法西斯上台前,仅美国银行家沃布克就资助希特勒二千五百万美元。 希特勒夺取政权之后,立即实行反革命恐怖,疯狂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法西斯头子戈林策划了国会纵火案。共产党被诬指为国会大厦的纵火犯。法西斯军警在全国范内到处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其中包括国际工人运动活动 ==========第168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59 家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季米特洛夫。三月三日,德共中央主席台尔曼被捕,后来于一九四四年八月被法西斯杀害。共产党被迫转人地下。同时,议会授予希特勒政府领布法律、解散政党的非常权力。从此,希特勒大权独揽。一九三三年五月,政府解散一切工会,强迫工人加入由法西斯头子领导的“德国劳工阵线”。六月,社会民主党被解散。七月,政府下令解散除法西斯党以外的所有政党。一九三四年,政府实行《国民劳动法,规定工人必须服从“企业元首”(资本家),并随时可被解雇。一九三八年六月,德国实行普遍劳役制:每个工人,不论职业、性别和年龄,皆可被希特勒分子派往任何地方,从事任何工作。在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秘密警察(德语音为“盖世太保”)横行霸道,一片白色恐布。 一九三三年九一十二月,在莱比锡对被捕的季米特洛夫和 一批德国共产党人进行审讯。季米特洛夫在审讯中英勇地揭露法西斯反动统治和国会纵火案的真相,并号召世界人民为反对法西斯主义和侵略战争而斗争。他指出:国会纵火是大规模地预先布,置好的屠杀德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一种借口和前奏。他坚定地宜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用恐怖手段、判处苦役或者死刑,都不能把它挡住。它现在和将来都在转动,一直转到共产主义的彻底胜利!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法庭被迫宣告季米特洛夫无罪。 拥有三十万党员的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展开艰苦的反法西斯斗争。他们秘密出版报纸和设立电台,激励德国人民的斗志,号召广大群众为推翻法西斯统治而奋斗。在恐怖年代里,德国工人举行了多次罢工。一九三七年初,吕塞斯海姆的五千名汽车制造工人举行罢工,鲁尔的矿工也举行了政治罢工。一九三八年春,鲁尔和萨尔的矿工以及柏林的治金和造船工人都相继举行罢工。 ==========第169页========== 160 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希特勒在残酷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垄断资本服务。一九三四年十一月,政府成立“全国经济总局”,下设十 八个省经济厅,把德国经济按地区组织起来,使其直接受垄断资本控制。一九三三一一九三九年间,政府先后领布七十多条法令,发出数百个指示,使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第 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全国大垄断组织仅三百家,实际上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五十家最反动、最富有的垄断组织。德国的生产、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在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据第一位。 毛主席指出:“‘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一点也不错。”①德国法西斯为了发动侵略战争,疯狂进行扩军备战活动,并把全国变成军营。在“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下,政府拨款数十亿马克生产各种武器,把主要企业的生产都转上军事轨道。垄断资本由于大量军事订货,获得了巨额利润。例如,为法西斯政府生产坦克、大炮、飞机的克虏伯康采恩在一九三四年获利六百七十万马克,到一九 三九年就获利二千三百七十万马克。 法西斯政权在农村实行残酷剥削小农和发展富农经济的政策。一九三三年,颁布了《农地继承法,规定拥有七十五公顷以上的土地所有者,不能出卖或分散自己的地产,死后只能把庄园传给他的长子。法西斯企图利用这个法律为自己造成一个强大的富农阶级作为统治支柱,·并吸引不能继承土地的窟农子弟到庞大的军事机构中去,从事侵略行动。 希特勒政府在国内拚命灌输法西斯思想,煽动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他们鼓吹德国人由于“生存空间”不够,必须“用剑刃来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42页。 ==========第170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61 凉得土地”,叫嚣要消灭二千万斯拉夫人。同时,全国掀起了屠杀犹太人的浪潮。在希特勒执政期间,约有六百万德国和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被杀害。 法西斯德国为了肆无总惮地进行侵略,于一九三三年退出国联。此后,德国撕毁几尔赛和约,进兵莱茵区,干涉西班牙,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益迅速地走向世界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九二 九年,日本也开始了经济危机。但是,它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早一年,即于一九三一年达到危机的顶点。这一年日本工业总产值比 一九二九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危机期间,资本家和地主加紧向工农群众进攻,大批解雇工人,降低工资,增加税收,削减农产品价格。失业工人达到三百万,约三分之二的农民失掉土地。危机加剧了阶级斗争。 日本垄断资产阶级面对经济危机和革命运动,力图扩大军阀势力,建立金融寡头的独裁统治。当时,日本的经济命脉掌握在三井、三菱、住友、安田、久原、中岛等十家大财阀手中。其中久原、中岛等新财阀,最富侵略野心,不满政府扩军备战的速度。因此,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时起时伏,使得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军事政变接踵而来,刺杀事件屡见不鲜。 一九三○年十一月,老财阀代表滨口雄幸首相被法西斯组织“爱国社”刺伤,不久死去。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若糊礼次郎内阁指使日本军队在中国沈阳北郊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并以此为借口,占领中国的沈阳、长春等大城市。日本帝国主义不宣而战地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成为新世界大战的远东策源地。九·一八事件后,若糊内阁因解决不了财政危机而垮台。十 二月,犬养毅出任首相,荒木贞夫中将为陆相,军部势力显著增强。 ==========第171页========== 162 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这时,国内贿赂成风,贪污盛行,一片腐败。法西斯组织“血盟团”活动猖狂。右翼分子力图实行其“一人一刀”的刺杀计划,目的在于促使反动政府加速扩大侵略活动。 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法西斯组织“血盟团”刺死了首相犬养毅,由海军大臣斋藤实组织所谓超政党“举国一致”内阁。一九 三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以荒木贞夫为代表的少壮派军人,在新财阀的支持下,率领陆军一千五百人举行政变,袭击冈田启介首相官邸,并刺死了几名大臣,但由于未得到其他部队的支持,叛乱失败。此后,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在军队中占据领导地位。他们主张在“陆军中央机关将校的统制下,注意策略”,实行“断然改革”,受到了四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的支持。一九三六年三月,在统制派的支持下,组成了广田弘毅内阁。广田本人是个法西斯分子,与军阀来往甚密。这样,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完成从滨口内阁到广田内阁的演变,达到了梦寐以求的目的一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广田内阁实行比若战等届内阁更为反动的政策。政府公然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一切集会结社活动,加强对于石油、汽车、粮食等要害部门的控制,大力促进企业合并,使经济更加垄断化。一九三六年八月,广田内阁的五相会议(首相、陆相、海相、外相、藏相)通过<基本国策纲要》,叫嚷“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上的地位”、“向南洋发展”等。根据这个要求,一九三六年的军费比一九 三一年增加了一倍多,同时加速扩充海空军。一九三六年,日军人数达到三十八万人,国家越来越军国主义化。政府大力鼓吹“武士道精神”(即要求军人“忠君爱国”),将军队训练成为对外侵路的炮灰和对内镇压的剑子手。 一九三七年五月,近卫文度组阁。他以更为狡猾的方法推行 ==========第172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63 军事法西斯政策,并力图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分歧,建立“新国民体制”,立即对中国实行全面侵略。同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者终于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阀们丧心病狂地叫嚷进行“圣战”、“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但是,十几个师团的侵华日军陷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汪洋大海。日本军国主义的“速战速决”阴谋被中国人民伟大的持久战彻底粉碎了。 一九三八年,日本的人力、军力、财政和物资开始出现重大困难,显然不能支持长期的战争消耗。正如毛主席所指出:“敌之财政和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顺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生,战争指导集团的内部已开始表现其‘战争的烦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①当时日本经济状况捉襟见肘,政治局势危机四伏,军费猛增,国债如山,农业减产,工业下降,战争未能解决国内矛盾,反而加剧了阶级斗争。在此栗栗自危的年代里,近卫内阁实行《国家总动员法》,全国经济军事化,进一步压迫劳动人民,疯狂镇压罢工、查封报纸,逮捕和迫害进步人土。全国成了一座大监狱。 法西斯统治和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雅。广大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政府在“大和魂”(即“日本民族精神”)的幌子下,榨取群众的一切财物来支持侵略战争,迫使他们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牺性品。他们被迫交出铁锅、莱刀、帐钩,供军火生产之用,甚至火柴也成了稀有的东西。有压迫,就有反抗。九· 一八事件后,以德田球一等同志为首的日本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对侵略战争的英勇斗争。日共在各地组织工人反战示威游行,并在军队中进行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同时,它不畏镇压和迫 ①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31页。 ==========第173页========== 164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广法西渐平争 害,将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结合起来,领导罢工运动。一九三七年罢工人数达二十一万四千人。一九三九年,参加斗争的贫苦农民达三十三万人。由于反动统治的残酷镇压和右翼社会党的公开与政府合作,工人运动逐渐低落。许多日共党员处于地下状态,坚持反对军国主义的斗争。 第三节三十年代各国人民的 反法西斯斗争 在经济危机不断加深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化的倾向急剧地增长。垄断资产阶级安图用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办法,摆脱危机,继续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德日意法西斯国家正在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整个世界面临着法西斯和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和帝国主义战争威胁的斗争也不断加强。 法国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争由于法国得到赔款,收复阿尔萨斯一洛林,以及在战争破坏地区进行了恢复工作,世界经济危机于一九三○年底才蔓延到这里。但是,经济危机在法国特别持人, 一直延续到一九三六年。危机使法国经济遭到很大破坏。金国工业生产总值以一九二九年为一百,则一九三二年为百分之六十九, 一九三五年为百分之六十七点四,一九三六年为百分之七十。一 九三二年,钢产量仅为一九二九年的百分之六十,煤产量降到一九 一三年的水平。轻工业受损害较大,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五年,近 一百三十家纺织厂破产;一九三四年,丝绸生产仅为一九二九年的 一半。全国失业人数,据官方统计为五十万,大约一半工人处于半失业状态。工人的工资显著缄少,纺织和采矿部门的工资下降了 ==========第174页========== 第三节三十年代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65 百分之三十一四十。 当经济危机严重和阶级矛盾尖锐时,法国垄断资本妄图在国 ,内建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组织“火十字团”、“法兰西团结”、“法兰西行动同盟”等在垄断资本的扶植下日趋猖獗,他们积极准备武装政变,妄图夺取政权。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斯达维斯基事件”。白俄侨民斯达维斯基利用滥发空头支票和投机手段使儿千个小存款者破产,自已却赚取十五亿法郎。他收买了一批议员和政府官员,企图逃脱罪责。这个事件暴露了政界营私舞弊的内幕,使群众对激进党政府和议会大失所望。法西斯分子乘机策划废除议会制度和建立法西斯政权。一九三四年二月六日,“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在巴黎纠合了两万多名武装匪徒,向国会大厦一波旁宫出发,妄图驱散国会,实行政变。次日,激进党人达拉第政府,屈服于法西斯的压力,宣布辞职。在此紧急关头,共产党号召人民群众坚决同法西斯斗争。在法共领导下,二万五千多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巴黎街头,示威工人和法西斯匪徒展开激烈搏斗。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粉碎了法西斯夺取政权的阴谋。 击敗二月六日法西斯武装暴乱之后,法共向社会党建议于二月九日举行总罢工,但遭到社会党右翼领导的拒绝。尽管这样,巴黎和其他城市的工人,仍然在这一天举行示威游行。许多社会党工人违背领导旨意自动参加示威游行。二月十二日,社会党在群众压力下,与共产党共同发动反法西斯的总罢工,全国近五百万工人参加。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七日,社会党领导被迫同共产党签订了一项反法西斯统一行动公约。一九三五年七月十四日,共产党、社会党、激进党、总工会、统一总工会、人权同盟等几十个组织,举行反对法西斯的示威游行,全国共二百多万人参加,仅巴黎就有 ==========第175页========== 166 第六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五十万人参加。这些党派和组织决定成立人民阵线①。一九三六年一月,共产党、社会党、激进党、总工会、统一总工会等十个组织公布人民阵线纲领。纲领规定:解散各种法西斯组织及其武装,宣布政治大救,反对侵略战争,减少工作时间和工资照发,救济失业,取缔投机,减低地租,增加对于大富翁的税收,法兰西银行和军事工业国有化等。一九三六年四一五月,法国议会选举后,组成了社会党人莱翁·勃鲁姆领导的社会党和激进党的新政府。 一九三六年五一六月间,法国各地展开了强大的罢工运动。这次斗争从庆祝“五一”劳动节开始,于六月初达到高潮。勒阿弗尔、图卢兹、库贝瓦等城的飞机制造工人举行罢工。巴黎发生十万汽车制造工人的罢工。诺尔省和加来海峡省四十万矿工也举行罢工。当时,全国罢工达一万二千次,罢工人数近二百万人。这场斗争的特征是,大约九千次罢工工人占领了工厂,他们维持秩序、保护工厂、防止工贼破坏并和资本家面对面斗争,表现出高度的革命精神。同时,各地农民和小商贩纷纷派出代表给罢工工人送粮食。巴黎小商们宣布关门停业,支持工人斗争。在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自己起来进行反对垄断资本和反对法西斯斗争的强大压力下,政府被迫颁布禁止法西斯组织活动的法令,同意增加工资百分之 七到百分之十五和每周工作四十小时不减工资,规定较为稳定的农产品价格,禁止拍卖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财产来抵债,宜布部分军事工业国有化。 法国反动势力对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革命斗争进行反扑,他们千方百计地制造有利于法西斯活动的紧张局势。勃鲁姆政府为了效忠垄断资产阶级,转而从一九三六年秋公开采取反对人民 ①正式名称为《人民联盟全国委员会》。 ==========第176页========== 第三节三十年代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67 利益的政策。八月,西班牙发生法西斯叛乱后不久,勃鲁姆政府公然倡导纵容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一九 三七年三月,勃鲁姆宜布“暂停”实行人民阵线纲领,但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被迫辞职。继勃鲁姆之后,激进党人旭丹、达拉第先后组阁执政。他们想方设法为垄断资本服务,对内对外实行反共反人民和纵容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政策,从而导致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迅速崩溃。 三十年代,法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保卫切身利益、反对垄断资本、反对法西斯,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粉碎了法国垄断资产阶级建立法西斯专政的阴谋,给欧洲法西斯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在这场斗争中,法共领导人莫里斯·多列士等提出“一切为了人民阵线,一切经过人民阵线:”“联合、联合、再联合!”等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主张。多列土放弃党对于人民阵线的领导权、不敢彻底揭落社会党的背叛活动和激进党的破坏行为,反而下令将法共领导的统一总工会并人社会党控制的总工会,放弃共产党对于工会的领导权。结果,'共产党员后来被赶出了工会。毛主席指出:“我们 一定不要破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因此不应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心多列士只讲团结,放弃斗争,背离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应该独立自主的原则。他所主张的合作是无原则的行动,是投降主义的表现。 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西班牙是西欧较为落后的国家,在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它的工业、农业和财政陷于解体。一九三一年,失业工人达五十万,失业雇农近一百万人。危 ①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05页。 ==========第177页========== 168 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机年代,工农群众运动和民族运动高涨起来。一九三一年四月十 四日,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并组成资产阶级联合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新政权颁布宪法,实行一些极为有限的改革:如宣布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允许共产党合法存在,给予加泰罗尼亚族人民以有限的自治权,略微降低地租,宣布天主教与国家分离。但是,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工人问题和民族问题。因此,社会矛盾继续激化。一九 三二年一月,罢工工人达一百万人,二月增到一百三十万人。在农村,贫苦农民武装起来,夺取地主的土地。与此同时,西班牙的法西斯组织猖狂活动,一九三三年建立了“西班牙长枪党”。 法西斯在德国夺取政权后,西班牙反动派利用资产阶级改府的纵容,转而采取了攻势。一九三三年十一月议会选举时,大地主、天主教僧侣、金融巨头等反动势力联合起来,组成“塞达党”(“西班牙自治权利联盟”的简称),对选民采取欺骗和恐柿手段,获得多数议席,建立了以勒鲁斯为总理的反动政府。后来,勒鲁斯公然邀请一些法西斯分子入阁。 工农群众在以何塞·迪亚斯为首的西班牙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英勇斗争,反击反动势力的进攻。一九三四年十月,西班牙爆发了一百万工人总罢工。在许多城市中,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在北部的阿斯都里亚矿区,共产党和社会党共同领导矿工起义。起义矿工击溃政府军,建立工农政权和赤卫队,没收商店和仓库。起义工人和拥有飞机大炮的政府军巷战二十天。起义遭到镇压,矿工牺性三千人,被捕三万人,共产党重新转人地下。西班牙进人了历史上“黑暗的两年”(一九三四一一九三五)。 西班牙共产党为争取工人阶级的统一和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行了大量工作。由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政府的统一行动 ==========第178页========== 第三节三十年代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69 日益加强,勒鲁斯政府被迫辞职。一九三六年一月,人民阵线成立,参加的有共产党、社会党、左翼共和党、工人同盟等组织。人民阵线纲领包括:大赦政治犯,恢复民主权利,没收保皇党等人民敌人的财产,解散保皇党和法西斯组织,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消灭失业,降低农民的地租和捐税等。一九三六年二月十六日,左翼共和党人阿森尼亚组织政府。不久他被选为总统,左翼共和党人基罗加任总理。 这时,广大群众自已行动起来,工人释放政治犯,农民夺取土地。基罗加政府只得实现一些群众要求,释放三万名政治犯,恢复在“黑暗的两年”中被解雇工人的工作,恢复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权利,解散一些法西斯组织并将其头目逮捕入狱。将近十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共产党走出地下状态,党员人数增至十万名。 群众斗争的展开,遭到反动派的猖狂反扑。一九三六年七月 十八日,西班牙驻摩洛哥殖民军队的将领,发动反对共和国的叛乱,并且迅速蔓延到西班牙本土各地驻军。但是由于无产阶级的迎头蒲击,叛乱分子在马德里等城市的暴动很快地被镇压下去。当叛乱已经明显要失败的时候,德、意法西斯便在一九三六年八月公然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他们派大量运输机到西属摩洛哥协助运输叛军,并把坦克、飞机、武器、弹药送给叛军,后来又派出正规军,直接进攻西班牙共和国。由于德、意的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同时具有全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政府在美国支持下,采取“不干涉政策”。他们表面上反对任何国家干涉西班牙内战,实际妄图阻止各国人民对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的支持,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西班牙,并和德意法西斯互相勾结,镇压欧洲革命运动。 由于得到国际反动派的支持,叛军卷土重来,从南北两端夹攻 ==========第179页========== 170 第六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合击,妄图一举占领马德里。八月,法西斯军队占领数省,西班牙共和国的处境逐渐恶化。九月,主张妥协的共和党政府因群众不满而辞职,成立以社会党人卡巴列罗为首的政府。由于卡巴列罗奉行投降主义路线,一九三七年五月和一九三八年四月,又建立两届以反法西斯分子、左派社会党人涅格林为首的政府。共产党参加了这三届政府。 为了动员群众进行革命战争,共和国政府在共产党推动下,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天主教会的土地,把 四百多万公顷的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并且废除农民的债务,将军事工厂和亲法西斯分子的企业收归国有;此外,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一九三六年底,叛军进逼马德里,广大军民坚持抗战。马德里地区的百分之九十共产党员走上前线。当时共和国军队人数为三十万人。正如毛主席指出:“西班牙共和国的军队是从极困难的境遇中创造出来的。”① 西班牙人民的革命战争得到了国际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的大力支持。共产国际发出了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号召。苏联人民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西班牙人民以重大的援助。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人民对西班牙人民的斗争给予坚决支持,中华苏维埃政府于一九三 七年五月十五日发表了致西班牙人民书。苏联、法国、加拿大、中国等五十四国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自愿来到西班牙,组织了著名的“国际纵队”,和西班牙人民一起英勇作战,打击法西斯叛乱分子和武装干涉者。一万多名“国际纵队”战士,光荣地牺牲在西班牙。 一九三七年,西班牙法西斯军队逐渐加强攻势。五月,共和国 ①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41页。 ==========第180页========== 第三节三十年代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71 内部的无政府主义者、托派、右翼共和党、右翼社会党人和暗藏的法西斯分子在巴塞罗那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但不久被平息。一 九三八年春,叛军在德、意军队的援助下,开始总攻击,他们切断了加泰罗尼亚和其他地区的联系。次年初,巴塞罗那被占领,加泰罗尼亚失陷。 这时,德、意干涉军和西班牙叛军齐头并进,猖狂进攻,英国海军为西班牙叛军助战,法国改府对西班牙共和国封锁国境。一九 三九年二月二十七日,英法两国正式承认佛朗哥为西班牙政府首脑,同时和西班牙共和国断绝了外交关系。三月五日,加萨多上校和右翼社会党头子贝斯泰罗和法西斯叛军里应外合,在马德里发动政变。指挥进攻马德里的叛军头子摩拉曾吹嘘说:“我们四个纵队进攻马德里。我们的第五纵队在首都等待着我们”。此后,“第 五纵队”一词成为帝国主义在别国进行颠覆活动的间谍、特务的同义语。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八日,由于“第五纵队”出卖,马德里陷落。叛乱军队占领了西班牙的全部领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法西斯独裁政权。 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是法西斯叛乱和德意武装千涉的结果,是英法美推行“不干涉政策”的结果,也是右翼共和党、右翼社会党、托派和无政府主义者叛卖的结果。西班牙共产党没有注意掌握对人民阵线和军队的领导权,没有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死守马德里,拘泥于正规战,是造成失败的主观原因。 ,坚持二年之久的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但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并为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是西班牙人民长期以来反对反动势力,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181页========== 172 第七.章 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三年,爆发了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除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的剥削外,还采取大量倾销商品,大量削减原料进口,大幅度压低原料价格等办法,竭力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在危机的冲击下,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原料出口额急剧下降,农作物大量缩减,农民纷纷破产,工人也因工厂倒闭而大量失业。经济面临绝境,劳动群众贫困化日益加深。 由于经济危机时期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加刷,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在三十年代,亚非拉地区更加普遍地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一些国家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朝鲜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越南的义安一河静的苏维埃运动,印度一九三○一一九三四年的反英高潮,埃及人民一九 三○年的六月起义,古巴人民一九三三年的反美反独裁起义等,构成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主要事件。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三 五年一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从 s.-v A ==========第182页========== 第一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和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3 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一九三七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为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提供了弱国战胜强国的光辉榜样,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亚、非、拉国家掀起了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高潮。 一些国家人民的反帝武装斗争,如中国、朝鲜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具有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非、拉人民三十年代在反对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及其走狗的激烈斗争中,积聚了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准备了条件。 第一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 武装斗争和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期鲜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一九二九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将危机的严重后果转嫁给朝鲜人民。日本殖民者大力压低朝鲜农产品的价格,高价倾销工业品,增加捐税,迫使大批农民被产。许多工业部门缩减生产,·全国失业工人达二十万 人。一九三O年,汉城六百三十九家企业就有三百三十五家倒闭, 三分之一工人被解雇。朝鲜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一九三一年之后,朝鲜又逐渐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反苏的军事基地。为了战争的需要,日本积极在朝鲜兴建军事工业。朝 ==========第183页========== 174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鲜的工业结构从而发生了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有所增长,农业的比例相对缩小。一九二五年朝鲜工业产值占百分之十七点七,一九三六年上升为百分之三十一。日本帝国主义极力夸耀它们在朝鲜工业化的成就,但实际上这些工业几乎全部为日本财阀所独占,直接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与军需有关的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等投资比重最大,朝鲜的民族资本不但得不到发展,而且受到严重的排挤。例如在机械制造工业中,朝鲜人经营的工厂一个也没有。据一九三二年的统计,日本的工业资本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一,商业资本占百分之九十九点二。为了战争的需要,日本加强了对朝鲜的掠夺。单以大米而言,一九三二年一一九三六年从朝鲜运往日本的大米,比一九二七—一一九 三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人民生活更加痛苦。在残酷的经济压榨的同时,还进一步推行奴化政策,加强法西斯统治,一九三四年被捕的“思想犯”,达六万余人。 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进行的侵略和压迫,不但没有把朝鲜人、民征服,反而激起了朝鲜人民更大的反抗。朝鲜共产主义者积极发动和组织朝鲜人民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将朝鲜民族解放运动推向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领导这个斗争的是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 金日成同志于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诞生在平壤市万景台的 一个贫农家庭,十四岁就参加了革命活动。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 五日,在金日成同志领导下,创立了以共产主义者为骨干,包括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的游击队,在朝中边境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游击队在同日本侵赂者的艰苦战斗中不断壮大,建立了许多游击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对持久的反日武装斗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184页========== 第…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和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旅175 抗日武装头争时期的金日成同忘 一九三四年金日成同志在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了朝鲜人民革命军。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过程中,中朝人民并肩战斗,生死与共,革命友谊进一步加深。 为了团结朝鲜的一切抗日力量,一九三六年五月,成立了以金日成同志为会长的“祖国光复会”。“祖国光复会”发表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个纲领提出:推翻日本帝国正义的统治,建立朝鲜人民政府;解除日本军宪警的武装,建立朝鲜的革命队;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财产。纲领还提出了一些有关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祖国光复会”的纳领把民族解放的任务和社会革命的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朝鲜民族解放运 ==========第185页========== 176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动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祖国光复会”是一个以朝鲜共产主义者为领导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它成立以后,仅儿几个月,就拥有会员二十多万人,不但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企业家、宗教界人士和各阶层的反日力量。“祖国光复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刊物三·一月刊,展开了强大的宣传工作。一九三六年,“祖国光复会”的组织已遍及朝鲜各地。“祖国光复会”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团结广大的反日爱国力量,推动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准备了条件。 一九三六年九月,在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人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开辟了长白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为了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鼓舞朝鲜国内人民反日斗争,一九三七年六月四日,金日成同志直接指挥朝鲜人民革命军突破了鸭绿江天险,取得奇袭普天堡战略要冲的大捷。普天堡位于鸭绿江胖,是日本帝国主义“国境警备”主要据点之一,设有日本殖民者的事务所、警察所、山林经营所和农事试验场等机构。朝鲜人民武装选择这样一个敌人防守严密的地方,就是要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人民革命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入普天堡,袭击了警察所、事务所等处,肃清了敌人,控制了市街。这时,宣传员广泛散发了《祖国光复会十大纲领》、《告朝鲜人民书等宣传品。金日成同志还向前来欢迎的人民群众发表了演说,号召朝鲜人民起来斗争。第二天,人民革命军撤离普天堡,击溃了前来追赶的大批敌人军警,带着大量的战利品,越过鸭绿江,胜利返回了根据地。普天堡战斗是 三十年代朝鲜人民反日斗争中最突出的一次战役,在敌人吹嘘为“巩固”的后方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大大鼓舞了朝鲜国内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争取解放和独立的胜利信心,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和 ==========第186页========== 第一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和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77 军事意义。 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起来。他们经常袭击日寇,扰乱敌人的后方,坚持了长期的英勇不屈的斗争。 越南工人阶级政党的成立和初期的革命活动越南是法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一个殖民地和半封建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除继续输出商品、掠取原料外,还通过投资加强了对越南的剥削和掠夺。法国对越南的资本输出,主要是投资在采旷业、橡胶种植园、咖啡种植园和一些农产品的加工业上。以煤矿来说,一九三七年,法国两家大煤矿公司,控制了全国煤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二。在工业上,多数是投资在碾米、酿酒、制糖、制烟等加工工业上,并没有兴建什么近代大工业。因此,战后法国对越南的投资虽然迅速增长,但这些投资并不能改变越南的国民经济结构,越南依然是法国的农业原料附庸和商品销售市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越南民族工业主要是加工工业也有了一些发展。越南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增强。但由于法国资本家垄断进出口贸易,掌握使用工业原料等特权,越南民族资本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因此,越南民族资产阶级有一定的反帝要求,同时,它与其他殖民地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样,又十分软弱。 一九二五年,越南民族主义的革命家潘佩珠把越南光复会改组为越南国民党。不久,潘佩珠被捕,越南国民党停止活动。一九二七年,阮太教再组国民党,它的纲领是要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它仅限在中产阶层的小圈子里,搞军事冒险活动,在工农群众中没有什么影响。越南工人阶级的形成比本国资产阶级要早。虽然人数不多,但比较集中,由于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与农民有着血肉的联系,义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 ==========第187页========== 178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十年代的胡志明同忠 列宁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成为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二十年代末,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日趋激烈,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迅速成长。成立工人阶级的政党以组织和领导一切爱国和进步力量,已成为当时越南革命的迫切要求。 在越南人民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年中,产生了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胡志明同,志(一八九○一一一九六九)原名阮爱国,诞生于义安省南坛县。青年时期即赴欧洲寻求革命真理。在 十月革命和列宁光辉思想的影响下,他接受了马列主义,坚决拥护列宁和第三国际,参加了法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成为越南第一个 ==========第188页========== 第一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和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79 共产党人。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胡志明同志来到广州,组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积极从组织上、思想上为建党作准备。随着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在越南北部开展了建立越南共产党的活动。一九二九年越南出现了三个共产主义组织:印度支那共产党、印度支那共产党联盟、安南共产党。一九三○年二月三日,胡志明同志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在香港主持召开了党的统 一会议。会议批判了狭隘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决定将三个共产主义组织合并为一个党,命名为越南共产党。会议通过了简要政纲。一九三○年十月,共产党中央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由第一任总书记陈富同志起草的《政治论纲》,补充了以前的简要纲领。纲领指出:印度支那革命开始时,将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个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农民是两个主要动力,但要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革命才能胜利”。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党的《政治论纲》照亮了越南革命前进的道路。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名称改为印度支那共产党。党的建立,表明越南革命进入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的 新阶段。在党的领导下,越南人民掀起了一九三O一一九三一 年的革命高潮。 一九二九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越南,使越南社会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大批工人被解雇,在业工人工资降低百分之三十一五十。农民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加上灾荒,破产农民日益增多。越南北部一些地方农民以树叶、野菜充饥,饿死的达万人以上。于是,越南人民与法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一九三○年二月,爆发了越南国民党领导的安沛起义。这次起义,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法国殖民者镇压下去了。安沛起义失败 ==========第189页========== 180 第七意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后,越南国民党陷于瓦解,结束了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时期。安沛起义的失败,再一次表明,没有越南工人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 这样,一九三○一一九三一年的革命高潮,便在越南无产阶及其刚刚建立起来的先锋队一共产党领导下,以波澜壮阔之势蓬勃展开了。一九三○年二月,富连种植园三千工人罢工;四月,南定纱厂四千工人大罢工。“五·一”节,许多省的工人阶级在越南历史上第一次游行示威,庆祝了自己的战斗节日,许多农民也积极参加了游行。在党的领导下,工农团结一道进行了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六月,发生了许多次农民暴动,抗交土地税,烧毁租 田契约,等等。总计一九三O一一九三一年,全国发生了一百二一 十九次罢工和五百三十五次农民示威游行。在这个高潮中,义安 一河静苏维埃运动,形成了它的最高峰。 一九三○年五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义安、河静两省的工人和农民以罢工和示威游行的形式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要求增加工资,减低捐税,将地主霸占的土地归还给农民。同时,还喊出了“打倒法帝和阮氏皇朝”的响亮政治口号。到八月底、九月初, 一些县的成千上万的工农举行示威。示威群众还捣毁监狱,释放犯人,烧毁档案,捣毁车站、邮局和法国酒业专卖公司。在群众暴动中出现了人民武装组织一人民自卫队,保卫示威游行,破坏殖民当局的通讯系统。到一九三○年九月底,义安、河静两省一些农村地区的伪政权瓦解了。在党的领导下,这些地方先后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导的乡农会执委会,负责农村的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从而出现了苏维埃式的工农革命地方政权。苏维埃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对人民实行民主自由,把公田分给农民,强迫地主减租,废除农民债务,组织人民学习越语和文化。各地还成立了农民 ==========第190页========== 第-·节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函主义的武装斗争和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81 协会、青年团、妇女会,群众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运动汹涌澎湃。法国殖民统治者在群众革命风暴的冲击下,仓惶失措,陷于被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策划,便疯狂反扑,实行残酷的白色恐怖。同时,还施展了反革命两面手法,组织反革命“豪绅委员会”、“家族委员会”,搞所谓“归顺”活动,并推行一些“改良”来麻痹和瓦解人民的斗志。就在这个时候,义安、河静地方党的领导曾一度提出了“挖掉知识分子、富农、地主和土豪老根”的错误口号,扩大了打击面,给运动带来了一些损失。党中央及时地纠正义、静党委的偏差,强调巩固贫雇农的力量,团结中农,让富农退出农会。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自卫队,保卫群众的斗争。自卫队成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萌芽。党还发动了一次支援义、静两省人民斗争的金国性运动。但是,由于党成立不久,还缺乏斗争经验,运动终于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遭到了失败。但义、静苏维埃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胡志明同志指出的:“义一静苏维埃显示了越南劳动人民的革命力量和英两精神。运动虽然失败,却为后来八月革命的胜利准备了力量,” 从一九三一年年中起,印度支那革命运动转入了低潮。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低潮时期,仍满怀信心地坚持斗争,他们抵制种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悲观失望的思想,重建党的基层组织,广泛争取群众,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条件。 一九三六年七月,共产党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主张成立广泛的“人民反帝阵线”。这年秋天,在党的领导下,发起召开印度支那大会的运动,越南的民主运动又蓬勃地开展起来。党组织了“友爱会”、“读书会”、“收割会”、“互济会”以及其他各种公开组织,把广 ①胡志明:《党的三十年活动》。《为了独立白由,为了杜会主义>,越南外文出版社,河内一九七一年形,第208页, ==========第191页========== 182 第七草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大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一九三八年三月,共产党中央召开会议,决定将印度支那反帝阵线改称为“印度支那民主阵线。一九 三九年十一月,党中央召开第六次会议,指出民族解放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决定将统一战线扩大为反帝民族统一战线。在党的领导下,一九三六一一九三九年的越南革命斗争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斗争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第二节 一九三○一一九三四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一九二九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了印度经济的各个部门,而特别严重打击了那些种植单一性经济作物的地区。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印度农业总产值从一百○三点四亿卢比降低到四十七点三亿卢比。黄麻、棉花、大米的价格下降了二分之一以上,仍无法销售,大量积压。农民的收入减少一半,而捐税却有增无减,许多农民被迫出卖士地而破产。在工业生产上,由于危机的打击,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同时,与外国资本有密切联系的塔塔、比尔拉等印度垄断组织却乘机扩大,工业生产更形集中。这就导致了印度人民与英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之间矛盾的尖锐化,工农运动重新高涨起来。一九二八一一九二九年,印度工人举行了二百○三次罢工,参加者有五十万人以上。全印度工会组织发展到 二百多个,其中孟买的红旗工会就拥有六万五千名会员。印度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一九二八年,国大党加尔各答代表大会期间,五万工人举行示威,示威群众走进大会会场,喊出了“印度完全独立”等口号。孟买等邦农民抗税运动也发展起来。 在工农运动高涨的新形势下,国大党企图利用人民群众的力 ==========第192页========== 第二节一九三O一一九三四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183 量,向英帝国主义施加压力,并控制革命运动的发展,于是开展了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在拉合尔召开了国大党代表大会。在这次会上,国大党第一次提出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口号,宣布一月二十六日为独立日。大会通过了再一次展开和平抵抗运动的决议。 第二次不合作运动,是从一九三○年三月甘地举行“食盐进军”开始的。还在国大党代表大会之后不久,甘地向印度总督提出了减低一半地税、取消盐税等十一项建议,其中不但没有提到争取印度独立,就连自治领的要求也没有提及。英国殖民当局对甘地的建议不予理睬。于是,甘地从反对英国殖民政府的食盐专卖法开始了斗争。三月十二日,甘地率领七十八名信徒从阿默达巴德出发,走了三个星期,到达丹地海岸,自煮食盐,以此表示公开对抗殖民当局的食盐专卖法。与此同时,印度全国揪起了新的反帝浪潮,各大城市人民纷纷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游行,革命运动以燎原之势席卷印度全国。声势浩大的革命浪潮,使甘地大为吃惊,他立即规定不合作运动只限于自制食盐、抵制祥布、学生离开学校、职员辞职等行动,力图把革命运动局限于和平抵制的范围。 但是,人民的斗争很快就神破了甘地所划定的框框。各城市继续举行罢工和群众示威,孟加拉省吉大港的群众袭击了英国兵工广。全国到处发生冲突,在很多地区发展为反帝武装斗争。著名的白沙瓦和绍拉普尔的起义,成了这一时期斗争的中心。白沙瓦是印度西北边省的中心(在今天的巴基斯坦)。一九三○年四月,这里开始了国大党所组织的不合作运动。大批农民和季节工人聚集到白沙瓦,举行示威游行,并包围外国人的商店和酒馆。接着,工厂、机关、学校都停止了工作,到处举行反英集会。当警察向集会群众开枪时,英勇的武装搏斗开始了。起义者占领了 ==========第193页========== 184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邮电局,建筑了街垒。一些印度籍士兵对起义者表示同情,拒绝开枪并缴出了武器,与起义者联欢。英帝国主义对此十分惊慌,急忙将军警撤离白沙瓦。于是,城市完全控制在起义者手中达两个星期之久。印度士兵拒绝向同胞开枪,但甘地却反对土兵的这种正义行动,指责他们说:“军队不服从开枪的命令是违背他的宣誓的,并且使他犯了刑事上的违抗罪。我不能要求官兵们不服从,因为当我执政时,我很有可能利用同样的那些官兵们。” 白沙瓦起义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起来支援。在旁遮普及其他各省大城市,五月三日举行了“白沙瓦日”。附近的锡克人还组织了志愿部队前来增援。白沙瓦的起义到五月中旬被英国军队镇压下去。正当白沙瓦人民掀起武装起义的时候,孟买东南的绍拉普尔也爆发了起义。起义者烧毁了警察局的档案,占领了所有的殖民政府机关,控制全城整整三天。在这次起义中,工人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英国军队赶来镇压,起义者英勇战斗两个星期之久,绍拉普尔起义最后被残酷镇压。白沙瓦和绍拉普尔起义是自发的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的反帝斗争。在这两次起义的推动下,农民起义的火焰在西北地区广泛地燃烧起来,迫使英帝国主义把三分之二以上的殖民军队集结到这里。 在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风暴打击下,英国殖民当局惊恐不安。为了镇压印度人民的反帝半争,阴险狡猾的殖民统治者交替使用了反革命两手。它先是宜布国大党的一切组织为非法,疯狂地逮捕不合作运动的参加者。甘地等国大党领袖被逮捕,十几万群众被关进监牢。当这种政策不能奏效时,又大耍欺骗手腕,谋求同国大党领袖进行谈判,于一九三一年一月末,从狱中释放了以甘地为首的国大党领导人。被群众的战斗行动吓得惊慌不安的甘地,被 ==========第194页========== 第二节一九三○一一九三四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185 释放后立即来到德里,与印度总督欧文进行谈判,于三月四日签订了德里协定。根据这项协定,国大党应完全停止不合作运动,并同意派代表参加它过去长期抵制的圆桌会议,而运动的任何一个斗争目标也没有达到,甚至盐税也没有取消。德里协定是一九二二年巴多利决议的重演,使正趋高涨的群众性反英运动又一次天折。同年九月,甘地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圆桌会议。甘地在会上虽然提出了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的要求,但仍然遭到英帝国主义的拒绝。 广·大群众对国大党停止不合作运动,背叛人民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国大党为了维持自已的政治地位,一九三二年初又恢复了不合作运动。这个运动一直继续到年底,但运动已经没有一九 三○年那样的规模和声势了。一九三四年五月,国大党正式宣布无条件终止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次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清楚地表明:十月革命后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就其规模和内容来说,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工农群众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力量。而国大党从不敢要求“自治领地位”,到以“完全独立”作为自己的纲领,正是不断高涨的群众革命运动推动的结果。甘地在运动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抵制祥布,反对食盐专卖,要求降低地税,废除种姓制度,主张教派团结和妇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对于团结人民进行反帝斗争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甘地主义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包括“不合作”和“非暴力”两个方面,它充分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动员工农群众,迫使英国殖民统治者满足印度资产阶级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用所谓“非暴力”来麻痹人民的斗志,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与无产阶级争夺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甘地自己曾说: ==========第195页========== 186 第七隶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我的目的是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来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以及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清楚地说明了甘地发动这一运动的资产阶级本质。 甘地鼓吹的“非暴力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代表着民族解放运动中两条完全对立的道路。“非暴力”道路的实质,就是要革命人民在残暴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面前解除自己的武装,幻想用消极抵制、谈判交涉等和乎方式来取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其结果必然是葬送民族解放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印度揪起了两次反英运动高潮,每一次最终都被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所限制和破坏。因此,要取得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就必须彻底批判甘地鼓吹的非暴力道路。当印度人民日益觉醒,更多群众走上用革命暴力反对英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时候,帝国主义及反动民族主义者就利用甘地主义来疯狂对抗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道路,其反动性就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苏修叛徒集团把甘地吹捧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卓越领袖”,“亚洲正在进行斗争的人民的灯塔”,胡说甘地主义对印度人民“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的爱好和平思想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其险恶用心正是利用“非暴力主义”来配合“和平过渡”的修正主义谬论,以便取消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永世成为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奴役的对象。 当国大党下令停止不合作运动的时侯,印度工农运动并没有就此中止。共产主义者的队伍在斗争中成长起来,于一九三三年底,宜告成立印度共产党。一九三五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新的《印度政府组织法》。这一宪法是以维护英帝国主义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为目的的,同时,也是为了笼络印度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所以,印度人民将它称为奴隶宪法。该法公布以后,印度各阶层人民 ==========第196页========== 第三节埃塞俄比亚人民反对意大利法西斯侵路的武装斗争 187 展开了反对奴隶宪法的斗争。印度共产党与国大党订立了共同反对奴隶宪法的协定。一九三七年,奴隶宪法开始实施后,围绕各省立法会议的选举,又展开了一次广泛的反帝运动。国大党在这次选举中取得了胜利。然而,当国大党在八个省份组织政府之后,这些国大党的省政府实际上变成了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工具。 一九三六年以后,帝国主义加紧在欧、亚、非扩军备战并发动侵略战争,因此,印度人民在反对奴隶宪法的同时,在很多地区开展了群众性的反战运动。工农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一九三七年,发生了黄麻业工人的总罢工,参加人数达二十二万多人。这是印度工运史上最大的罢工之一。从一九三七一一九三八年,发生了七百多次罢工,参加者达一百多万人。农民运动也迅速发展,一 九三六年成立了全印农民联合会,一九三九年会员数达到一百万人。广大的印度共产党人是反帝斗争的英勇参加者,但是,印度共产党的领导权长期被机会主义者所把持,多次执行错误路线。早就叛变革命的无耻叛徒丹吉还窃取了党和工人运动的领导职务。在与国大党合作的初期(一九三六一一九三八),印共中央宜称“要求甘地指导下的统一领导”,并要对甘地主义“复兴发扬光大和加以充实”。这些都给三十年代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造成很大的危害。 第三节 埃塞俄比亚人民反对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 经济危机时期,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非洲的掠夺和侵略。殖民主义国家或者用倾销过剩商品、压低殖民地商品价格,向殖民地转嫁危机,或者对仅存的独立国家发动新的侵略战争,妄图以此 ==========第197页========== 188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长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来解脱危机。为了重新瓜分勢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在非洲的争夺和角逐,也表现得极为尖锐。这样,在三十年代,非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奴役的斗争,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和反对法西斯武装侵略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形成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在非洲北部,埃及人民于一九三○年举行了反对英帝国主义的六月起义,一九三五年开罗又爆发了延续一个月之久的大规模的反英斗争。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土地上,民族解放斗争也迅猛发展:一九三○年,葡属安哥拉发生蛾乡起义,起义者同葡萄牙殖民军展开了武装并争;一九三一年,比属刚果爆发了农民反对殖民当局增加捐税的起义,斗争延续了好儿个月;一九三五年,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爆发了铜矿工人的第一次罢工;一九三七年,加纳农民举行了大规模的拒售可可运动,给英国垄断组织以很大的打击。 但是,在三十年代非洲人民连绵不断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最突出的事件,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反对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 埃塞俄比亚由于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成为帝国主义各国争夺的目标。一九二九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埃塞俄比亚的争夺更加激烈。法西斯意大利为了建立地中海霸权,重新分割东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一直处心积虑地准备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在经济危机的猛烈袭击下,墨索里尼为了对内加强法西斯恐怖统治,对外以夺取新殖民地来摆脱其困境,更加紧准备对埃塞俄比亚的武装侵略。 在这种情况下,埃塞俄比亚国内封建上层集团内部斗争更加尖锐。一九三○年一月,代表保守势力的女皇扎娣图病死,由“少年埃塞俄比亚派”的领袖、摄政王搭法里·马康南即位,称海尔· ==========第198页========== 第三节埃塞俄比亚人民反对怠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189 塞拉西…世。新皇帝即位后,采取了某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意大利法西斯想乘埃塞俄比亚的力量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尽快地吞并它。于一九三四年就在边界上进行了一系列武装挑衅。埃塞俄比亚政府在国内发出动员令,准备抗击侵略者。 一九三五年十月三日,惹大利派飞机轰炸阿杜瓦城,并以三十万军队分北、东、南三路进攻,妄图一举占领埃塞俄比亚全境。埃塞俄比亚人民同仇敌忾,拿起刀枪,高喊“坚决抗敌,至死不屈”的口号,投入了保卫祖国独立的神圣战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前线的士兵英勇杀敌,在阿杜瓦、马卡累和戈腊黑等地的战役中,意大利侵略军遭到埃塞俄比亚军队顽强的阻击。埃塞俄比亚所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抗意战争发挥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威力。敌人所到之处,人民用镖枪、盾牌来抵挡敌人的大炮、飞机和坦克,勇敢杀伤敌人,或者埋藏粮食,填塞水井,实行坚壁清野,迫使意军撤出已占领的地方。在埃塞俄比亚军民的顽强抗击下,意大利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失败,墨索里尼还因此撤换了侵埃军总司令。这时,埃军乘机反攻,在南路收复了戈腊黑和哈拉尔,北路还打败了前去增援的法西斯精锐部队黑衫军,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正义战争,赢得了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非洲人民坚决支持兄弟的埃塞俄比亚人民。埃及等国的人民成立了拥护埃塞俄比亚独立委员会,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有的还组织志愿人员,直接奔赴埃塞俄比亚作战,贡献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意大利的革命者也发表宣言,谴责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行动,坚决支持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斗争。世界各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给埃塞俄比亚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但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意大利的侵略却采取了纵容政 ==========第199页========== 0190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策。法国怕意大利向巴尔干半岛、多瑙河流域和近东扩张给自己带来“灾祸”,竭力将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引向非洲,以保障自己的利益。英、美也同样采取了这种牺性弱小民族、鼓励侵略者的政策。 一儿三六年四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加强了攻势。埃塞俄比亚国王在抗意战争处于极度艰难而向西方各国请求援助的时候,英、法和国联却毫无表示。就是在英、法、美帝国主义这种表面中立,背地支援的纵容政策下,意大利法西斯军队更加肆无忌惮,于一九三六年四月攻占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抗战终于失败了。海尔·塞拉西流亡英国。五月九日,墨索里尼正式宜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但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并没有放下武器,在一些地区仍有游击队活动。埃塞俄比亚的游击战争的火焰一天也没有熄灭过。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埃塞俄此亚“还有相当广大的游击战争存在,如能坚持下去,是可以在未来的世界变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①。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 在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法西斯意大利打了一个十分如意的算盘,妄图掠夺埃塞俄比亚丰富的矿藏,夺取最肥沃的土地,并从意大利本国迁去五十万户移民,把埃塞俄比亚变成一个军事战略基地。为了达到这一罪恶目的,法西斯残暴地剥削和镇压人民。据不完全统计,在占领期间,埃塞俄比亚人有四十万被杀害,三十万人饿死,三万五千人惨死在集中营里。 尽管付出了这样巨大的柄牲,埃塞俄比亚人民仍然不屈不挠的坚持饿斗。游击战士们不断在全国各地攻击意大利占领军,破坏道路和电线。意大利的统治只能限于一些大城市和铁路线。它 ① 毛祥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21页。 ==========第200页========== 第四节拉丁美洲民主运动的发展 191 的五十万户移民计划早成了泡影,许多移民害怕游击队的打击,不愿替法西斯卖命,很快就逃回意大利去了。由于广大埃塞俄比亚农民的反抗斗争,法西斯意大利不但不能从埃塞俄比亚运出粮食,反而背上一个沉重的大包状,需要向埃塞俄比亚运粮食,养活那里的庞大占领军。 一九四一年,英国军队在东北非向意大利展开反攻,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游击战争更加活跃。一九四一年一月,海尔·塞拉西一世率领两千多游击战士从苏丹打回祖国,一路力量迅速增长。一 九四一年四月,埃塞俄比亚游击队终于扫清了解放亚的斯亚贝巴的道路。到年底,埃塞俄比亚人民赶跑了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的独立。 第四节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在睦邻政策幌子下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拉丁美洲各国。拉丁美洲各种农矿原料产品出口量大幅度下降,生产面临绝境。从一九二九一一一九三二年,拉美二十个国家总输出额下跌了百分之六十三点四。一些国家的传统出口品大量积存,无法销售。仅巴西的咖啡,在危机期润就有 四千多万袋被烧毁或倒入大海。由于生产的缩减,失业人数的比例在危机期间从百分之五十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五。原来就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工人和农民陷入了极度穷困的境地。拉美各国园人民的革命情绪空前高涨。到处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和武装起义。仅巴西参加罢工的人数就从一九二九年的三万人激增至一九三四年的 一百万人以上。 危机期间,美国对拉丁美洲的贸易和投资大大下降。对拉美 ==========第201页========== 192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的贸易,一九二九年为九亿多美元,到一九三二年减为一亿九千多万美元。同时,美国与英、德、日、意争夺拉美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为了缓和拉美人民的反美情绪,为了战胜竞争对手和加强对拉丁美洲的侵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九三三年提出了所谓睦邻政策》。根据这一政策,美国在奴役拉美人民的方式上作了某些改变,如在古巴放弃了《普拉特修正案;在墨西哥取消了美国进驻军队的权利;在一些国家陆续撒出占领军。此外,还与拉美很多国家订立了一系列“互惠”的贸易协定,增加对各国的贷款等等。但是,睦邻政策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的帝国主义政策。它表面上宣扬放弃粗暴的扩张方式,实际上是企图更多地采用经济封锁、财政压力和政治欺骗等方法,推行隐蔽的扩张政策,来继续保持它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在睦邻政策的掩护下,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的渗透和控制。美国与拉美各国的贸易迅速回升,至一 九三九年,在拉美各国输入中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在输出中为百分之三十五。投资也迅速增加为十五亿美元(一九三六年)。从 一九二○一一九三八年,美国从拉丁美洲榨取一百○三亿美元的巨款。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地干涉拉美各国的内政和进行武装侵略:唆使它的走狗杀害尼加拉瓜民族英雄桑迪诺,支持尼加拉瓜的索摩查、多米尼加的特鲁希略和危地马拉的乌维科等反动独裁者,屠杀举行示威的波多黎备人民,这一切都暴露了在伪善的睦邻政策下的帝国主义的凶恶面目。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竞争的加剧,德、意、日法西斯,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向拉美各国加紧伸张势力。希特勒狂妄地叫嚷要把巴西变为一个“新德国”。在德、意等法西斯国家的阴谋策划下,在拉丁美洲出现了长枪党、民族主义行动党、纳粹主义党、整体党等法西斯纽织。拉美各国反动政府也妄想利用 ==========第202页========== 第四节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93 这些法西斯势力来对付日益增长的人民革命斗争。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结合,不仅威胁着工农群众的生活,而且也危及民族的存亡。 因此,拉美各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和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反对美帝国主义奴役和法西斯威胁的斗争,反对本国反动统治集团的斗争,不断高涨,汇合成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浪潮。智利、巴西和阿根廷各国,都爆发了工人罢工、农民夺地和人民起义。在智利,人民阵线还击败了法西斯势力的猖狂进攻,在一 九三八一一九四一年建立了以激进党人塞尔达为总统的人民阵线政府。但是,三十年代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古巴和墨西哥的影响为最大。 古巴和墨西哥的民族民主运动美国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后,古巴是首先遭受其侵略的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已从经济上控制了古巴,把古巴变成了“美国的甘蔗园”,完全垄断了古巴糖的生产和贸易。在政治上竭力扶植独裁政权,作为美国在古巴的代理人。 自从一九二五年起,马查多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在古巴建立了反动的独裁统治。马查多禁止工人罢工,宣布共产党和工人组织为非法,残酷镇压人民运动。经济危机时期,古巴经济陷于崩溃,糖的出口量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九年,下降了百分之七十,糖价由每磅五美分降到二美分。大批糖厂倒闭,甘蔗种植园荒芜,古巴的失业工人迅速增加到五十万人。同时,由于出口额的锐减,粮食等主要消费品的进口大降,这就使广大古巴人民陷于饥饿之中。于是,人民群众的怒火冲向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马查多政权。一九 三三年夏,一个全国性的反美反独裁斗争的高潮到来了。八月一日,在首都哈瓦那举行了群众示威,马查多下令向群众开枪射击。马查多的暴行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怒,八月四日爆发了包括各行 ==========第203页========== 194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各业的总罢工和罢市。罢工群众高呼“打倒马查多!”“古巴必须自由:”的口号,还提出了废除美帝干涉古巴的《普拉特修正案》的要求。在农村,农民拿起武器,开展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连绵不断的农民武装斗争,有力地动摇了美帝国主义和大种植园制度统治的基础。在全国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马查多政府被推翻。 一九三三年反对马查多亲美独裁政权的斗争,是古巴人民的 一次重大胜利,统治古巴八年的反动恐怖专政暂告结束。但美帝国主义马上扶植新的走卒曼奴埃尔·塞斯佩德斯上台。塞斯佩德斯是美国通过自己的驻古巴大使策划上台的,所以他被称为美国“大使馆制造”的临时总统。但是不到一个月,这个傀儡政权又很快被推翻,建立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格劳·圣马丁政府。在反帝运动的推动下,圣马丁政府实行了某些改革,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没收奥连特省的美国糖业公司的财产,停止向美国银行偿付债务,宜布奉行维护民族利益的政策。圣马丁政府的这种立场,激起了美国垄断资本家的狂怒。这时,美帝国主义彻底暴露了它的睦邻政策》的虚伪性,不仪拒绝承认圣马丁政府,拒绝给予贷款,而且派遣军舰包围古巴,进行军事威胁。一九三四年一月,执政仅 五个月的圣马丁被迫下台,改权实际上落到了被美国收买的军队总司令巴蒂斯搭的手中,建立了新的反动军事独裁统治。美国立即承认了这个反动改权,并给它以财政和军事上的全力援助。一九 三三年古巴人民的反美、反独裁斗争,反映了世界经济危机时期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是对美帝国主义的一次重大打击,同时,在这个事件中,有力地揭穿了《睦邻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 墨西哥在三十年代也爆发了强大的人民革命运动。墨西哥与美国只有一河之隔,是美国早期殖民政策的最大受害者,第一次大战后实际上沦为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美帝国主义加紧对墨西 ==========第204页========== 第四节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95 哥经济扩张的同时,竭力扶植亲美独裁政权。从一九二八一一 九三四年,墨西哥更换了四个总统,但实权仍然操纵在一九二八年下台的卡列斯手中。这个上台时曾以“左翼”自由主义者自居的资产阶级政客,这时已经完全抛掉了“革命”的假面具,公开地推行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和投靠美帝国主义的政策。一九三○年停止了在他任总统期间曾实施过的“土地改革”,断绝与苏联的外交关系,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与此同时,经济危机,也对墨西哥发生了强烈的影响。石油的开采量,二十年代中期为二千五百万吨,到一九三二年陡然下降到四百八十万吨。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城乡中小资产阶级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这样,墨西哥国内的阶级矛盾,墨西哥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在执政的国民革命党内部也出现了反对卡列斯独裁统治及其反动政策的左翼反对派。领导这个反对派的是卡德纳斯,他于一九三四年七月当选为总统。作为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卡德纳斯政府,实行了最西哥自一九一○年革命以来最激进的社会经济改革。 卡德纳斯上台和当政期间,正是墨西哥工农运动空前高涨的时期。工人价级为维护民族利益,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而不断举行罢工斗争。一九三五年春,全国掀起了要求提高工资的罢工浪潮。一九三六年,石油工人要求美、英等外国石油公司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和实行社会保险,在遭到拒绝后,于一九三七年举行了大罢工。在农村,广泛的农民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土地制度。一九三六年十月,在拉贡纳地区发生了棉花种植园雇工反抗庄园主的斗争。墨西哥共产党于一九三六年起开展的人民阵线运动,进一步壮大了人民反帝运动的声势。卡德纳斯政府,正是依靠了强大的人民运动的力量,回击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进 ==========第205页========== 196 第七章三十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攻,实施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上台后,首先恢复了卡列斯所抛弃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允许共产党公开活动,承认工人罢工的权利和八小时工作制。由于卡列斯密谋策划反对卡德纳斯政权,破坏改革运动,卡德纳斯在人民支持下,把卡列斯逐出国外,并撒换了把持各州州长职位的卡列斯分子。从农民中组织了武装民兵,解散了“赤衫党”等军事法西斯组织。 其次,实行了土地改革。在卡德纳斯六年总统任期内(一九三 四一一一九四O)他征收了外国公司和大庄园主的一千八百万公 顷土地,分配给印第安和墨斯提佐农民。这个数字比过去二十年所分配的土地多出一倍以上。债役雇农“佩昂”,也享受了分配土地的权利。 再次,把铁路和石油工业收归国有。根据一九三七年颁布的铁路国有化法令,把主要是属于英、美公司经营的铁路收归国有。一 九三八年三月,卡德纳斯政府趁石油工人大罢工的有利形势,又颁布了石袖国有化的法令,把十七家主要属于英美垄断资本经营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外国资本在墨西哥的势力。卡德纳斯的反帝行动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一九三八年 三月二十三日,二十五万群众在首都墨西哥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 荣 反帝示威游行。但卡德纳斯这些维护民族利益的改革,引起了美英帝国主义的仇视。它们组织了对墨西哥石油的抵制,美国停止了墨西哥白银的输入,英国甚至还发出了强硬的照会,对墨西哥政府施加压力。卡德纳斯政府于一九三八年五月毅然断绝了同英国的外交关系,作为对帝国主义经济讹诈和政治压力的答复。 但是,卡德纳斯政府的改革是不彻底的。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的土地问题,也未能清除外国垄断资本对墨西哥 ==========第206页========== 第四节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97 的控制。而且,在工农运动继续发展、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所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后期的卡德纳斯政府更多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和很多拉美国家一样,墨西哥的大部分土地仍在大庄园主手中,社会经济基本上还在美帝国主义支配之下。 ==========第207页========== 198 第八章 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准备世界大战 一九二九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此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度过长期萧条,才达到某些复苏。一九三 七年,又发生了新的经济危机。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因将经济转入战争轨道,暂时还没有陷于这次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他们已在接近这个危机。美英法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以一九二九年工业生产为一百,一九三七年德国为一百二十五,日本为一百六十五,意大利为九十六,英国为一百一十二,美国为七十二,法国为七十。这两次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种种矛盾,特别促使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矛盾的恶性发展。为了从危机中寻找出路,刺激经济和转移国内群众斗争视线,为了重新瓜分殖民电、争夺原料和市场,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竭力增加军费开支,扩大军火生产,疯狂准备战争。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各国大放裁军烟幕。三十年代,国际联盟召开了数次裁军大会,英美日等国在伦敦召开了两次海军裁军会议。它们口头上天天讲裁减军备,实际上天天在扩军备战。 帝国主义各国推行的反动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而它们发动的侵略战争则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三十年代,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引起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德日意帝国主义发动了 ==========第208页========== 第一节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建立 199 侵略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战争,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英法美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千涉政策”。但是,他们和德意日之间的争夺是绝对的、长期的。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矛盾的发展最终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建立 德日意的侵略企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各国力量胜败对比的反映。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日益不平衡的发展,旧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化。 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危机使德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德国国内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上台执改表明,德国成了新世界战争的策源地。正如斯大林指出:“希特勒分子底党是帝国主义者底党,而且是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中最带掠夺性和强盗性的帝国主义者底党。”①德国垄断资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重新蠢卷欲动。他们妄图夺回殖民地、重占阿尔萨斯一洛林、树立欧洲霸权和统治世界。纳粹党纲领明目张胆地写道:“要求土地和殖民地”。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叫嚣要“占取新领地”。纳粹党在国内以废除凡尔赛和约为旗号,煽动复仇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潮,进行反共的疯狂宜传,为侵略欧洲制造舆论。德国军事机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进攻邻近国家的作战计划。与此相应,法西斯德国策划了多次政治谋杀事件。一九三四年七月,奥地利法西斯 ①斯大林:《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纪念>。《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第26页。 ==========第209页========== 200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准备世界大战 分子根据柏林的密令杀死了总理道尔斐斯。当时意大利和德国争夺奥地利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意大利的坚决反对,奥地利法西斯分子夺权的阴谋暂时未能得逞。一九三四年十月,希特勒的走狗在马赛谋杀了反对德国的法国外长巴尔都和亲法的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法西斯企图通过这些行动来消灭欧洲政敌,扫清扩张道路上的障碍,实现德国的侵略计划。 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获得了德属太平洋三个群岛。在华盛顿会议上它的海军力量得到了承认。但是,日本财阀在太平祥和远东遇上了一个更为强大的敌手一美国。一九 三一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货物超过了日本,占据第一位。日美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尖锐。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在亚洲和太平洋争夺霸权,首先对中国进行侵略。一十年代末,两次出兵侵占中国山东省失败后,日本统治阶级仍不死心,企图采取更大的侵略行动。从一九三一年开始,日本法西斯势力多次举行改变,刺杀政府要员,促使内阁一届更比一届反动,于一九三六年建立了广田弘毅内阁,从而完全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日本城为世界战争的另一个策源地。一九三六年,广田弘毅在议会中宜称:在地球的我们这一端,镇压共产主义活动和将中国从红色威胁下解放出来,…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东亚和世界的稳定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这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反共侵华、称霸东方的野心。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过程,也就是它从发动侵华战争发展到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过程。 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特仑蒂诺、南第罗尔、伊斯特利亚以及的里雅斯特港等地。但是,它对于大战后法国在欧洲的优势甚为不满。一九二二年,墨索里尼上台后,意大利法西斯的侵赂欲望急速膨胀起来。它开始增建海军、扩大空军,妄图夺取科 ==========第210页========== 第一节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建立201 西嘉岛、萨瓦、尼斯等法国领土,统治巴尔干,变地中海为“意大利湖”。墨索里尼曾宜布:“明日的欧洲,是法西斯的欧洲”。意大利法西斯党的改纲中公然鼓吹“建立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殖民地”。意大利还想夺取法属北非、埃塞俄比亚和法属吉布提,从而控制东非、红海和北非。但是,它的实力远不及英法等国。因此,随着战后法德矛盾的激化,意大利逐渐与德国勾结在一起。 由于经济危机的后果、军事力量增长等情况的差异,帝国主义各国的实力逐惭发生新的变化。“既然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那末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用实力来解决矛盾,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①旧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再也无法缓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了。帝国主义各国必将拼凑集团,相互撕斗,挑起新的侵略战争。 战后帝国主义体系的崩溃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建立三十年代帝国主义各国的关系错纵复杂。经过一段争斗之后,德日意 三个法西斯国家迅速勾结起来,撕毁凡尔赛一华盛顿条约,首先纽成了侵略集团。 日本帝国主义带头发动侵略战争。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沟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袭击”日军,突然发动进攻。第二天,日本侵略军占领我国沈阳、营口等十多个重要城市。国民党政府实行屈膝投降的不抵抗政策。次年一月,我国东北各省落人日本帝国主义手中。 日本是华盛顿会议的参加者,也是《九国公约》的签订国。日本帝国主义违背它关于“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诺言,发动了侵华战争,公然撕毁《九国公约》。因此,一九三 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 二年版第二卷,第815页。 ==========第211页========== 202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准备世界大战 一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崩溃的开始。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人民奋起抗击,粉碎了日本占领上海的企图。三月一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策划了伪“满洲国”,让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当傀儡。日本政府的目的在于使东北殖民地化,成为它扩大侵略的基地。在“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幌子下,日本垄断资本控制东北的经济命脉,大量搜刮资源。广大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榨,流离失所。为了迅速独霸中国,日本帝国主义蛮横无礼要求各国承认伪“满洲国”。 一九三三年三月,日本以国际联盟拒绝承认伪“满洲国为借口,退出国联。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整个东北后,迅速南下扩大侵略。一九三 三年初,日本侵略军占领山海关,三月侵占热河省,五月包围北平和天津。五月三十一日,国民党政府代表和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签订《塘沾协定》:规定中日双方“停战”,“中国军即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洲、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之地区,尔后不越该线而前进…”。这样,国民党政府又将长城以南,该线以北以东的所谓华北“非武装区”拳送日本。一九三五年六月,国民党政府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软和侵略华北日军头目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同时,国民党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和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签订《秦土协定。这两个协定使我国河北和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被葬送。日本帝国主义得以逐步扩大其在华北的侵略。 一九三六年一月,冈田启介内阁的外相广田弘毅发表声明,宣扬所谓“对华三原测”:一,中国取缔一切“排日运动”;二,·建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三,中、日共同防共。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以此三原则引诱国民党政府进行和谈,进一步扩大侵略。 ==========第212页========== 第一节资本主义批界的经济危机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建立203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军队突然袭击北平西南郊的芦沟桥,进一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被迫进行抵抗。毛主席指出:“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芦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①日本侵略军于七月末占领北平和天津,八月十三日进攻上海,十二月占领南京。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欠下了累累血债。五万日军进人南京后,屠杀焚烧、奸淫抢劫达一个多月,约三十万中国群众惨遭杀害(超过了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所杀死的人数),一万多家商店和住宅劫洗一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一九三八年四月,日军侵占厦门,五月侵占徐州, 十月侵占广州和武汉。一九三九年二月,日军又进一步占领我国的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诸岛。为了配合军事进女,日本帝国主义继续玩弄诱降手法,以加速征服中国。一九三八年 十一月三日,近卫文磨发表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声明,十二月十二日又宜布称为“近卫三原则”的对华政策,无理要求中国停止抗日,承认伪“满洲国”,订立《日华防共协定》,允许在中国领土上驻扎日本军队,并给日本人以特权。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受到世界人民的坚决反对,却得到德意法西斯的支持。墨索里尼公然宣称:“意大利政府承认日本对中国的进攻,并对日本表示绝对信任”。一九三八年二月,法西斯德国宜布正式承认伪“满洲国”。与此同时,日美矛盾急刷地尖锐起来了。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路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巨大愤怒。形势要求中国人民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主席在《论反对日 ①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24页。 ==========第213页========== 204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谁备世界大战 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①“芦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一致抵抗日寇的侵路。一九三七年九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战争的高潮。一九三八年,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发表了。这部著作,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争取抗战胜利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大大加速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军事化,从一 九三三年至一九四○年,实行了两个四年计划,加紧准备战争。一 九三三年十月,德国借口没有和西方强国同等的武装自己的权利,宜布退出国联。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六日,德国政府公布《国防军法:实行普遍兵役制,规定和平时期德国军队共有十二个军,三十 六个师,总数达五十万人。同时,德国重建总参谋部、空军和潜艇部队。德国西部的“齐格弗里德防线”也是这时开始建筑的②。一年后,德国空军超过了英国。一九三六年三月七日,德国政府单方面废除凡尔赛条约有关莱茵区非军事化的条款。希特勒宣布:德国政府自今日起,恢复在莱茵非武装区域内的无限制的主权。同日,德军开进莱茵区,立即构筑工事,并占领了左岸的亚琛、特里尔和萨尔布吕肯等重镇。这样,德国法西斯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和罗迦诺公约,直接走上了战争的道路。英法两国政府对此仅表抗议。国联承认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也未采取任何有力措施。 ①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路。《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41页。 ②一九三八年建成于德国西部国境,长达五百公里,包括一万六千个军事设施。并格弗里德为德国古代传说中之勇士。 ==========第214页========== 第一节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建立205 一九三五年十月,意大利法西斯派遣数十万大军,不宣而战侵入埃塞俄比亚。七个月后,埃塞俄比亚全部被占领,沦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在这场战争中,德国表示支持意大利。侵埃战争之后,德意明显地接近起来了。在埃塞俄比亚的暂时得逞,使墨索里尼冲昏头脑,宣布意大利为“帝国”。侵埃战争的结果,显著地改变了中近东力量对比,激化了英意矛盾。 一九三六年八月,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共和国实行武装千涉,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分子的叛乱。德意两国在西班牙投入了十万军队和提供了大量军火。西班牙变成德国军事机器、战术和新武器的实验场。这是一场争夺欧洲的外围战争。德意武装干涉的目的在于夺取直布罗陀海峡,控制地中海,对抗英法,争霸欧洲。侵华、侵埃和干涉西班牙等活动促使利益相同的德意日三国加紧勾结,他们既要与英法美三国争夺,又想共同反对世界各国人民和社会主义苏联。“德国因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与凡尔赛和约结果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便附和了日本和意大利,要求扩大它在欧洲的领土,索还它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后为战胜国所夺去的殖民地。三个侵略国的同盟便这样开始形成起来”①。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德意两国签订共同协定,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二,两国在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划分势力范围,意大利在此问题上对德作出一些让步;三,两国正式承认西班牙叛军政府并加强武装干涉;四,商定了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共同路线;五,两国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空军。这就是“柏林一罗马轴心”。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德国和日本缔结反共产国际协 ①斯大林:《在第十八次党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第885页。 ==========第215页========== 206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谁备世界大战 定》,规定如下:“缔约国同意对有关共产国际的活动互通情报,磋商必要的防御措施,并通过密切的合作来实现这些措施”。“缔约国将共同邀请其国内和平受到共产国际破坏活动威胁的第二国…加入本协定。”协定的飞补充议定书》中强调缔约国政府“将采取严格的措施反对那些在国内或国外、直接或间接为共产国际服务或协助其破坏活动的人。”德日两国炮制这个协定是为了反对各国革命运动,更主要是为了结成集团,加紧向外侵略扩张,和英法美争夺势力范围。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六日,意大利加人《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来,西班牙、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罗马尼亚、丹麦等国都参加了这项协定。通过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德日意三国侵略集团(又称“轴心国”集团)终于正式形成。 和德日意侵略集团相对立,英法美之间的关系在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之后,形成了另一个帝国主义集团一英法美“同盟国”集团。 英国在海洋上拥有巨大力量。它在中近东处于优势,尤其在苏伊士到印度洋一带具有更大影响。但是,英国经济发展缓慢,海军逐渐被美国赶上。日本的海上力量也迅速增加。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已成为强弩之末的局面,然而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希望保持“日不落帝国”统治世界的地位。他们对于战后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军事优势心怀不满,曾经建议削减法国军队。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后,英意在中近东的矛盾迅速加剧,促使英法加速接近。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内外矛盾激化,加紧对于欧洲和世界的争夺。战后初期,法国在欧洲大陆拥有军事优势。它的陆军是当时欧洲最强的军队。法国对东欧和南欧的影响大为加强。它和“小协约国”(捷、罗、南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密切。一九二一年法国和波兰订立同盟条约,一九二四年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同盟友好 ==========第216页========== 第一节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建立 207 条约,一九二六年又和罗马尼亚签订友好条约。这些外交活动加强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使德国处在两面威胁之下。但是,鲁尔冒险的失败和罗加诺公约的签订使法国地位急剧下降。它丧失了战后处理德国事务中的领导权,它同德国的边界也靠英国和意大利来共同保证。 第一次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但美国的政治地位在国际上尚未得到应有的承认。国际联盟操纵在英法手中。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遇上了日本这个劲敌。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美日两国在该地区逐步走向冲突。三十年代,美国争夺远东、太平洋,甚至世界霸权的活动迅速展开。 随着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扩张活动的加剧,英法美出自不同目的,也逐步加紧勾结。三十年代初,英国的对外政策表现了动摇不定的特点,它一方面想维持欧洲均势,另方面难于确定谁是欧洲大陆主要对手,时而拉德抗法,时而联法反德。一九三五年四月 十四日,英法意在意大利的斯特雷萨签订协定,建立了“斯特雷萨阵线”。三国商定共同“维持和平”,并反对德国单方面废约扩军。不久,英国背着法国,独自和德国谈判。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英德两国签订《海军协定》,规定“德国海军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帝国海军总吨位的百分之三十五。”“德国所有潜水艇之总吨位,应有等于英帝国楷水艇总吨位之权利”。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只有 三十六艘舰艇,并禁止它拥有潜艇。英德<海军协定却使德国海军的总吨位增加四倍。尽管签订了海军协定,希特勒政府仍不满足,继续大力推行重新夺回殖民地的政策,这样便促使英德矛盾日益尖锐,英法两国加速勾结。美国将英法看成为抵制日本的重要カ量。 三十年代中期,英法美三国日益接近,逐渐勾结,并加速武装, ==========第217页========== 208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谁备世界大战 扩军备战。英国政府从一九三四年起,开始重新武装,并于一九三 六年加快了速度,首先加强空军,然后建造航空母舰,改组陆军。 一九三五一一九三六年度,英国军事开支为一亿三千六百九十万英镑,一九三八一一九三九年为二亿五千四百四十万,一九三 九一一九四○年为六亿二千六百四十万。随着德国力量的增长,法国日益感到不安,它增加军费,加强国防,在法德边界建立了长达四百公里,包括五千八百个军事设施的“马奇诺防线”①。一九三 五年法国延长了服兵役的年限。同年五月,法国和苏联签订了法苏条约,以便加强自己的地位。此外,法国还提出关于“泛欧洲”和“国际军队”等主张,妄图再次控制欧洲,对抗德国。美国垄断资产阶级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三九年,美国生产钢四千七百万吨,铁三于二百万吨,煤四亿吨,石油一亿七千万吨。同时,飞机、舰船和汽车的生产也显著增加,从而为大规模的军火供应创造了条件。 当德国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对波兰提出领土要求后,英法两国政府看到欧洲局势急速恶化,采取进一步合作步骤。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二日,英法政府互换照会,表示当一方遭到侵略时,互相提供军事援助,并共同保证比利时和荷兰的安全。英法两国长期酝酿的同盟终于形成了。美国经过相当时间的观望,在大战爆发后才加入英法一边。 “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精权”②。为了谋求霸权,德日意和英法美既争夺又勾结,分别组成两大帝国 ①由法国军事部长安德烈·马奇诺领导,从一九二七年开始建筑,一九三四年建成。 ②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七 二年版第二卷,第810页。 ==========第218页========== 第二节德日意法西斯侵胳的加强帝国主义的“不干涉政策” 209 主义集团。此后,他们之问的争夺更加激烈起来。 . 第二节德日意法西斯侵略的加强 帝国主义的“不干涉政策” “不千涉政策”的恶果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日意疯狂向外扩张,首先侵略弱小国家和进行外围战争,然后争夺欧洲中心的战略要地;而英法美却采取纵容姑息的“不干涉”政策,让战火扩大成为世界大战。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后,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竟作出荒谬决议,“承认日本政府关于对满洲不存在任何领土要求声明的重要性”。年底,国联根据日本代表的建议,决定成立 一个调查团了解中国情况。该团由英国李顿爵士为团长,包括法国克劳德尔将军、美国麦考埃将军和意大利外交官阿尔德罗万迪一马雷斯科迪等人。“李顿调查团”首先到了日本,一九三二年四月蹒跚地来到中国东北,迟至十月份才提出一个调查报告。它虽然字面上承认日本是侵略者,但主张“满洲自治”、“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想方设法包庇日本帝国主义。与此同时,英国代表在国联大会上声明:应该承认在“满洲”已经形成新的“现实情况”,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过多,十分需要“生存空间”。一直拖到一 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国联才做出最后决议,宣告日本占领“满洲”是非法的,建议日本撤军,但不对日本实行制裁,并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日本帝国主义对此仍然不满,它的代表向国联宜布:日本“帝国政府现在相信今日再无与国联合作之余地,故…通告退出国联”。国联及其“李顿调查团”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的表现,充分暴露了英法美纵容侵略者,帮助日本屠杀中国人民 ==========第219页========== 210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蹈际关系帝国主义谁备世界大战 的帝国主义本质。国联工作的进展和日本侵略的速度恰成反比, 一个缓慢,一个迅速。国联实际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 美国虽未参加国联,但态度与英法相同,支持国联及其“李顿调查团”的言行。一九三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禁止对交战国家出售和运输军火以及贷款。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国务卿赫尔宣布:美国对日本保持“友好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同时,美国对日本出口大量军火、汽油、钢铁等战略物资,纵容日本侵占中国领土,扑灭中国革命。 国联的行径使其威信一败涂地。当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后,英法及其操纵的国联为挽回其名声,表面上振振有词地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对它实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当时,意大利在东非的石油只够使用两个月,但国联却不禁止意大利大量购进石油、煤等急需物资。意大利的军舰和船只在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也可以自由通航。不仅如此,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英国外长霍尔和法国总理赖伐尔进一步提出调解,建议将埃塞俄比亚大部分土地交给意大利。但墨索里尼要价更高,拒绝这个建议,称它为“保守主义和伪善的产物”。最后,在英法纵容下意大利终于侵占埃塞俄比亚,控制了红海的南口,威胁苏伊士。 在西班牙问题上,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表现得更为丑恶。从 一九三六年八月起,德意两国派出正规军武装千涉西班牙,其目的在于控制西班牙,从欧洲西部打击英法,并切断英法的东西交通要道及其和殖民地的联系。这时,法国勒鲁姆政府下令禁止向西班牙双方运送战争物资。八月末,英法等绝大部分欧洲国家共同签订“不干涉协定”。他们禁止向西班牙运送战争物资,但不禁止派遣人员和增援军队。九月九日,在伦敦成立“不干涉西班牙事件委员会”,共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由英法控制的不干涉委员会仅仅交 ==========第220页========== 第二节德日意法西斯侵略的洲强帝国主义的“不干涉政策”211 换情报,空谈一阵,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西班牙纵容不管。美国对西班牙的政策和英法一致。一九三七年一月,美国国会就《中立法》作出补充决定,总统有权禁止对进行内战的国家出售和运送武器。但是德、意和美国的军火贸易仍照旧进行,其中大量物资用在西班牙战场上。总之,英法美对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纵容德、意扩大武装干涉,也帮助西班牙的法西斯叛军取得上风。西班牙战事的结束,说明欧洲外围战争已完结。从此,帝国主义各国将争夺欧洲的战略中心一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了。 一九三八年初,奥地利问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希特勒早在二十年代曾经叫嚷要“消灭奥地利”。现在,他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了。在行动之前,德国通过外交途径探明西方大国的态度。一九三七年十一月,英国不管部长哈里法克斯与希特勒会谈时声明,英国不反对德国占领奥地利。一九三八年二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宜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附,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法国政府早在一九三七年末表示对德奥问题将采取“不干涉”立场。英、法、美的态度为德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二日,希特勒在别墅召见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甚至未让他坐下,就粗暴地要求吞并奥地利。舒上尼格犹疑不决,但当他了解到英法两国态度后,被迫接受德国要求。三月十 一日傍晚,德国二十多万正规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侵入奥地利,开进维也纳。奥地利法西斯分子泽伊斯一阴克瓦特组织新改府。三天后,德国政府宜布:奥地利并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版图,称为“东方省”。四月十日,在法西斯政权的操纵控制下,德奥两地举行“公民投票”,通过奥地利并入德国。至此,严禁德奥合并的圣日尔曼条约被撕毁,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也就彻底崩溃了。 三十年代英法美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和奥地利等问题 ==========第221页========== 212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准备世界大战 上所采取的反动的“不干涉改策”(又称“绥靖”或中立”政策)是英法美姑息养奸,纵虎为患,妄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自己从中渔利,从而达到称霸世界目的的一种帝国主义政策。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反动资产阶级首先是夹法的反动资产阶级,对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一贯地执行了一种反动的政策,即所谓不干涉政策。这个政策的目的,在于纵容侵路战争,自已从中取利。”① 慕尼黑帝国主义阴谋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西邻德国,东近苏联,北联波兰,南通巴尔干,是德国东侵的严重障碍。此外,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工业较发达,有著名的斯科达军火工厂,资源也较丰富,它是德国垂延已久的对象。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已从北、西、南 三方面包围了整个西部捷克斯洛伐克。 一九三八年四月,捷克西部苏台德区以汉伦为首领的“苏台德德意志国家社会党”举行代表大会,公开要求该地区“自治”,实际主张分裂。在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爱国主义的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苏台德区处于军事状态。汉伦分子在德国纵容下,举行叛乱,但遭到镇压而流产。九月十二日在纽伦堡大会上,希特勒狂妄宣布:“我将带着德国第七个省份来见你们!”同时,德国政府在边境迅速集中军队,严重威胁捷克斯洛伐克。 然而英法政府仍然顽固地奉行“不干涉政策”,妄图把德国军队的矛头引向东方。一九二四年《法捷同盟友好条约》规定,双方应就关系自身安全和损害凡尔赛制度问题协调政策。-一九二五年,在罗迦诺还订立了《法捷相互保证条约》。同时,英法都是凡尔赛条约、圣日尔曼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的签字国和主要保证者。 ①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43页。 ==========第222页========== 第二节德日意法西斯侵略的加强帝国主义的“不干涉政策”213 这些条约规定了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范围,并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为独立国家。但是,英国政府背信弃义,积极奉行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和讨好德国的反动政策。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五日,英国首相,六十九岁的张伯伦乘飞机到德国贝斯特加登和希特勒会谈,建议英法从中调停。希特勒要求立即得到苏台德区。张伯伦表示需要回伦敦商量。十八日,法国总理达拉第及外长应邀飞英和张伯伦协商,两国同意牺牲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十九日,英法两国政府共同向捷克斯洛伐克发出照会,要捷克斯洛伐克立即满足德国对苏台德区的要求。二十一日,英法代表警告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如果因拒绝英法建议而开始德捷战争,英法将不给予捷克斯洛伐克任何支持。二十二日,张伯伦又飞往德国,在哥德斯堡第二次会见希特勒。他声明:英法已完全同意德国获得苏台德区。这时,希特勒表示对捷克斯洛伐克领土有更大的野心,并坚持满足匈牙利和波兰对捷的领土要求。张伯伦再次答应设法解决。 张伯伦回到英国后,故意大造舆论,宣扬战争恐怖。英国改府在主要街道和桥梁上架设高射炮,向居民散发防毒面具,并拟定了疏散计划。法国政府宜布巴黎实行灯火管制,征集适龄壮丁入伍,巴黎街头出现许多失败主义的传单,宣扬除了对德让步外,别无出路。英法改府这些行动的真意是,虚张声势,欺骗群众,为自己对德让步辩解。当时,英法两国的军事力量有可能阻止德国的侵略,但为了反对本国革命运动和纵容法西斯进攻社会主义苏联,它们和德国一起,准备了新的勾结。 九月二十九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了德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参加者为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希特勒在讲话中虚伪地声明,占领苏台德区是对西方“最后的要求”。其余三人先后表示同意。当天深夜,他们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该协 ==========第223页========== 214 第八章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准备世界大战 定名日“转让苏台德区”,实为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协定的基本内容是:“一,撤退将在十月一日开始(指捷在苏台德区的军队一一编者)。二,从(苏台德)领土上撤退应于十月十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协定附件还规定:捷境内“波兰人少数民族和匈牙利人少数民族”问题得到“解决”后,四国将“保障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新边界”。捷代表被排斥在幕尼黑会议之外。当四大国首脑签字后,他们才被召见听取这个协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限定的六小时内,接受了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震动了全世界。炮制慕尼黑协定的当天夜里,张伯伦和希特勒签订了英德声明》,宣称“彼此再不进行战争”,表示 一起“商讨”解决国际大事、“促进维持欧洲和平”。张伯伦回到伦敦,在机场虚伪地声称“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达拉第在签字后说:“为了和平牺性了捷克”。十二月六日,法国外长博内和德国外长里宾特罗甫共同发表《法德声明:宜布“法德两国国界永不变更”。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经受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十月五日,希特勒在柏林发表演说:“我已经向我们的伟大友人贝尼托·墨索里尼表达了我的感激。我也应该感谢两位大政治家达拉第和张伯伦”。突寥数语,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勾结的真相。 世界各国人民坚决反对幕尼黑协定。苏联政府在一九三五年 五月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苏捷互助条约》。一九三八年四月二 十六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声明:苏联将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反对侵略。五月,斯大林委托捷共领导人哥特瓦尔德转告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如果捷克斯洛伐克自己准备抵抗并请求援助,苏联将给予军事援助。但是,捷克斯洛伐克资产阶级政府却一步步地走向了投降的道路。 一九三八年十月一日,德军开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 ==========第224页========== ◆ 第二节德日意法西斯侵略的加强帝画主义的“不干莎政策” 215 和其他有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不久,匈牙利获得斯洛伐克南部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等地区。波兰获得西里西亚南部的切欣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共丧失了领土的百分之二十九(四万零九百平方公里)和居民的百分之三十四(五百万人)。斯洛伐克宣布“自治”,实际受德国控制。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五日,德军开进布拉格,占领了整个捷克地区。三月十六日,希特勒命令,将捷克地区改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区”,划入德意志帝国版图。斯洛伐克变成德国的附庸国。未过半载,慕尼黑的“和平”便已寿终正寝。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独立国家,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暂时消失了。 幕尼黑协定是英法两国和德意法西斯勾结的产物。它是帝国主义大国背着当事国,出卖小国利益,奴役他国人民的肮脏勾当的典型,也是英法“不干涉政策”的顶点。英法推行这种政策,“其目的在于使战争的双方互相消耗,然后自己出台干涉。在执行这个反动政策的过程中,曾经牺牲了半个中国给日本,牺牲了整个阿比西尼亚、整个西班牙、整个奥国、整个捷克给德意。”①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军事力量显著增加。它掌握了欧洲的中心地带,并和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东欧、西欧、北欧和地中海皆在德意法西斯直接威胁之下。德帝国主义根本不以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为满足。波兰成了它夺取的新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近在眉睫了。 ①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44页。 ==========第225页========== 216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从欧洲到亚洲州和非洲,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四处燃起战火,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 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六年之久,最后以德日意法西斯的彻底前溃,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宜告结束。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5 及其初期阶段 大战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是由帝国主义本性所决定的,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发展不可调和的产物。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三年和一九三七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美英垄断资本的大力扶植下,德国经济力量很快地恢复和发展起来。一九二九年,德国工业产县已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而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 ==========第226页==========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银发及其初期阶段 217 到一九三八年,德国的钢、铁、铝、电力生产都大大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德国对拉丁美洲的贸易,在巴西、乌拉圭等国,已排挤了美国跃居第一位。德国经济和军事潜力的增长,显著地改变了资本主义大国的力量对比。德国日益强烈要求从英法等战胜国手中重新夺取殖民地和市场,特别是法西斯上台后,积极扩张军备,疯狂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妄图夺取欧洲和世界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和日本一直认为自己分赃太少,不满于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英、法、美加于它们的限制。意大利力图夺取英法在北非的属地,在地中海建立一个“大罗马帝国”。日本想独占中国,把美英势力排挤出亚洲和太平洋,建立自己的霸权。 德、意、日向外扩张和重新瓜分世界的行为加剧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对于殖民地的争夺,促使英、德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美国则欲凭借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发展起来的经济优势,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因此,英法和德意在欧洲,美英和日本在亚洲和大平洋,它们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越来越尖锐,重新瓜分世界的新的帝国主义战争已经成为不可避免。 德、意、日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内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后,对内残酷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外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公开走上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在东亚首先点燃了侵略的战火。一九三五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一九三六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于一九三八年吞并奥地利,一九三九年,又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于一九三九年四月吞并了阿尔巴尼亚。法西斯侵略的战火已经到处蔓延了。 为了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苏联一再建议与英法美等国采取联 ==========第227页========== 218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合行动,但是,英法美一直置之不理。此时,英法帝国主义面对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侵略行动不断扩大,迫于本国人民和世界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在表面上表示响应苏联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呼吁,于一九三九年四月十五日在莫斯科开始同苏联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英法始终反对平等互惠原则,只要求苏联保证它们的安全,而它们不肯保证苏联的安全,也不肯保证波罗的海诸国的安全,以便留下一个缺口,让德国进兵苏联。在时论到缔约国一方 一旦遭到侵略,另一方可能提供援助的军事力量时,苏联表示将派出一百三十六个师和大量的重炮、坦克和飞机。而英国只肯拿出 五个步兵师和一个机械化师。显然,英法只想利用与苏谈判来欺骗人民,转移世界舆论的压力,对达成协议则毫无诚意。更有甚者,在莫斯科谈判的同时,英国竟同德国进行秘密谈判,向德国提出互不侵犯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建议,准备放弃对波兰的保证而把它交给希特勒去任意宰割。英国还表示愿意给予德国大量借款,以换取德国法西斯向东侵略。在此情况下,进行了四个月之久的莫斯科谈判终于破裂了。 德国法西斯虽从英法的“不干涉”政策中受到鼓舞,但也不能不考虑到社会主义苏联力量的强大,一时还不敢进攻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一九三八年八月,德国向苏联提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以便集中力量先对付英法。 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估计到希特勒最终是要进攻苏联的。但是,当与英法谈判破裂之后,为了分化瓦解敌人和打破英法美怂恿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阴谋,推迟苏德战争的爆发,以便赢得时间加紧战备,苏联政府于八月二十三日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粉碎了国际帝国主义孤立苏联的 ==========第228页==========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 219 企图,这是苏联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毛主席指出:“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是苏联社会主义力置增长和苏联政府坚持和平改策的结果。这个协定打破了张伯伦、达拉第等国际反动资产阶级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打破了德意日反共集团对于苏联的包围,…在东方,则打击了日本,援助了中国,增强了中国抗战派的地位,打击了中国的投降派。在这一切上面,就安置了援助全世界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基础。这就是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的全部政治意义。”① 英法美一贯奉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妄图假手德国法西斯削弱和消灭社会主义苏联,自己从中取利。但正如毛主席所英明预见的:“‘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将是一切反动政策的发展规律。”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在法西斯国家和英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打起来了。 大战的初期阶段(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一一九四一年六月 二十二日)法西斯德国按照早已预谋的侵略计划,于一九三九年 九月一日(星期五)凌晨,动用五十个步兵师、坦克师、摩托化师,二千多架飞机,二千多辆坦克向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当时英法惊惶失措,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因此,作为波兰的盟国一英法被迫于九月三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样全面开始了。 波兰地主资产阶级政府是西方帝国主义的走狗,一贯执行反动政策,不敢发动和武装群众去抗击侵略者。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未派一兵一卒去援助波兰。德国法西斯军队得以长驱直入,仅 ①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43页。 ②同上书,第544页。 ==========第229页========== 220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年的伟大胜利 仅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灭亡了波兰。九月十六日波兰的地主资产阶级政府逃往国外,先在巴黎后在伦教组织了流亡政府。但是,被兰人民并没有屈服,坚持了英勇的斗争。 英法帝国主义实际上是宣而不战。在七、八个月时间内,英法按兵不动,期待德国吞并波兰之后去进攻苏联,历史上称之为“奇怪的战争”。这是英法幕尼黑政策在大战初期的继续。 当德国军队在波兰迅速推进时,苏联政府于九月十七日命令红军越过苏波国界,进驻西部乌克兰和西部白俄罗斯。一九四○年,该两地区通过当地“公民投票”并人苏联。一九三九年九、十月,苏联分别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缔结了互助公约,并派兵进驻。一九四○年八月,通过当地“公民投票”将这三国并入了苏联。一九四○年六月,‘苏联政府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哥维纳划入自己版图。一九三九年十一月,苏联与芬兰发生战争,为时四个多月,于一九四○年三月十二日签订和约。根据苏芬和约,苏联政府将原属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和沙拉一古萨摩等地割给苏联。一九四七年盟国对芬和约又将彼阡加等地割给苏联。这时美帝加紧设法与法西斯德国达成协议,以便牺牲他国的利益,重新瓜分势力范围。一九四○年春,美国国务卿威尔斯访问了伦敦、巴黎、罗马和柏林,并于三月三日同希特勒进行了谈判。威尔斯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方案。希特勒却要求归还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失的殖民地,并表示反对美国插手欧洲。威尔斯进行帝国主义勾结的尝试失败了。 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玩弄的“奇怪的战争”,给了法西斯德国向 西欧扩大侵略之机。一九四O年四月初,德军占领了丹麦和挪威。 德军在进攻挪威时,得到了挪威国防部长吉斯林为首的“第五纵队”的帮助,因此,吉斯林的名字从此成为背叛本国人民利益的卖 ==========第230页==========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 221 国贼的同义语。 同年五月十日(星期五),德军侵入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不久,比、荷、卢三国被占领。 希特勒向西欧的扩张,使张伯伦的“不干涉”政策遭到了彻底破产。一九四○年五月张伯伦被迫下台,由海军大臣、保守党首脑之一温斯顿·丘吉尔组阁。 德军吞并比、荷、卢之后,它的主力由色当沿圣康坦、亚眼一线于一九四○年五月二十一日,直趋英吉利海峡。二十九日,把英法联军三十万人围困在敦刻尔克海滨。在德军的猛烈袭击下,英军丢盔弃甲,狼狈逃回英国。这就是臭名远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战役后,一九四○年六月初,德军由北向南推进,攻破了法军的索姆河阵地,直迫法国首都巴黎。六月十日,意大利法西斯趁火打劫,也对英法宜战。法国处于危亡之中。但法国统治阶级害怕人民甚于害怕希特勒,副总理贝当和法军总司令魏刚为首的投降派占了上风,竟宣布巴黎为“不设防的城市”。十四日,德军占领了巴黎。十六日,法国总理兼国防部长雷诺宣布辞职,由卖国贼贝当出任总理。二十二日,贝当政府在巴黎附近的康边森林签署了向德国的投降书,二十四日又向意大利签署了投降书。根据德法停战协定,法军全部解除武装并交出武器,法国领土的三分之二由德军直接占领,南部由设在维希的贝当傀儡政府管辖。号称帝国主义强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仅仅在几个星期内,就被德国法西斯灭亡了。正如斯大林所指出:“法国执政者曾被革命怪形所吓倒,放弃抵抗,惊惶失措地把自己祖国送到希特物的铁蹄之下。”① ①斯大林:《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纪念>。《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第20一21页。 ==========第231页========== 222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但是,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他们拿起武器,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英勇的斗争。原雷诺政府陆军部副部长夏尔·戴高乐将军到了伦敦,于六月十八日发表广播演说,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抵抗法西斯侵略,并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后改为“战斗法国”运动,为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而斗争。法国人民的抵抗运动一直坚持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小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德国控制了欧洲的大片土地。这时,希特 勒把社会主义苏联看作实现征服欧洲计划的主要障碍。为了集中力量进攻苏联,一九四○年七月十一日,希特勒在国会演说中向英国提出关于停战的建议。但是,在英国人民激烈的反对下,丘吉尔政府拒不接受这一建议,并宣称决心把战争进行到底。八月间,开始“攻英战役”,德国军队和登陆艇集结于英吉利海峡的南岸,同时对英开展了“空中闪电战”。英国伦敦等城市遭到狂轰滥炸,考文垂遭到彻底破坏。英国人民经受住了德国长时期的大规模空袭,粉碎了希特勒的“空中闪电战”。一九四一年五月,希特勒的副手赫斯神秘地飞往英国进行媾和谈判,由于英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英德之间矛盾极深,赫斯使命遭到了失败。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希特勒把国际反动势力纠集到自已周围,于一九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在袖林召开了德意日三国会议,缔结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日本承认德意在欧洲和非洲建立“新秩序”的特权,而德意承认日本在亚洲建立“新秩序”的特权。柏林会议后,德国把军队开进罗马尼亚,并先后把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拉人该条约。一九四一年四月,德军侵占了希腊和南斯拉夫。到一九四一年夏,希特勒德国占领了欧洲十四个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准备进攻社会主义苏联。 ==========第232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23 从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到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它们之间战争的性质,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无论在英法方面,或德国方面,都是罪正义的、掠夺的、帝国主义的战争。”①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星期日)清晨,希特勒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妄图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德国的仆从国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也都参加了侵苏战争。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自卫,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年。 苏德战争的爆发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毛主席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指出:“此种背信弃义的侵略罪行,不仅是反对苏联的,而且也是反对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的。苏联托抗法西斯侵略的神圣战争,不仅是保卫苏联的,而且也是保卫正在进行反对法西斯奴役的解放斗争的一切民族的。”②苏联的参战,大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把世界各种反法西斯力量汇集起来,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成为决定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因此,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初期阶段的帝国 ①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58页。 ②毛泽东:《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64页。 iI ==========第233页========== 224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主义战争转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阶段。 希特勒匪徒来势凶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北路攻打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中路指向莫斯科,南路攻打乌克兰。在战争初期,德军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鸟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广大领土。但是,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反法西斯的人民战争。一九四一年六月三十日,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七月三日,斯大林发出“把人民的一切力量都用去开灭敌人:”的动员令。全国军民迅速地动员和武装起来,勇敢地投入了战斗。 一九四一年九月底,德军在北部包围了列宁格勒,在中部攻入了莫斯科州,在南部打到罗斯托夫。但是,在苏联军民的英勇抗击下,德军被迫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十月二日,希特勒集中三十五个师的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打败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并于子二月六日开始反攻,歼敌五十多万。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希特勒“闪电战”计划的破产,大大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信心,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二天,毛主席发表了《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一文,明确指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普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在目前时期, 一切力置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①英、美以及其他很多国家的共产党也纷纷发表宜言,支持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强烈要求本 ①,毛萍东:《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先一战,》《毛并东选集》合订本,第764页。 ==========第234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25 国政府与苏联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德国法西斯吞并了欧洲大片土地,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急于夺取美国的猎物,意大利则在地中海和东非横行霸道。德日意和英美争霸世界的矛盾和斗争十分尖锐。在这种形势下,英美政府出于本身帝国主义利益的需要,表示支持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声明,英国将站在苏联方面。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宜布美国将尽一切可能援助苏联。 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二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美两国在对德作战中共同行动的协定。八月十四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祥一艘军舰上会谈,发表了一篇关于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宜言声称英美两国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两国联合起来,以便打败“纳粹暴政”。苏联政府为了加速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宜布支持大西洋宪章。九月二十九日至十月一日,苏英美莫斯科会议签订了三国协定,规定英美在短期内供给苏联武器和物资,苏联提供大量原料帮助英美军事生产, 三国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联合行动。三国协定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一九四一年底,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一九四 二年一月一日,中、苏、美、英等二十六个国家在华盛顿公布了《同盟国宣言》,规定签字国的政府保证用自己全部的经济、军事力量来对法西斯国家作战,援助反法西斯的同盟国家;签字国不能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两条路线的斗 争。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等各国人民反法西斯力量,坚决主张消 ==========第235页========== 226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灭法西斯主义和解放一切被奴役的民族;面英美统治集团却企图在利用战争排除自己的竞争者德意日的同时,达到削弱各国人民革命力量、继续奴役殖民地,最后实现他们称霸世界的目的。所以,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想借他人之手火中取栗。然而,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各国人民反法西斯力量有效地利用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同英美的消极作战路线进行坚决的斗争,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反法西斯联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东方幕尼黑”阴谋的破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九三七年 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芦沟桥事变”,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从此全面展开。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并确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毛主席人民战争路线的指引下,敌后解放区战场取得很大的胜利。到一九三八年十月,八路军已由三万余人发展到十五万六千人,新四军由一万二千人发展到二万五千人,建立了总人口达五千万以上的大小十几个抗日根据地,抗击着占全部侵华日军百分之五十八的近四十万日军,使敌占区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样,迫使日寇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侵占广州、武汉后,不得不停止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将其主要军事力量转向解放区战场。从此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进人战略相持阶段。 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加紧了改治诱降活动。英法美帝国主义一贯执行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的政策,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以调停中日冲突为名,加紧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在 一九三八年和一九三九年间,英美帝国主义曾几次酝酿栖牲中国 ==========第236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27 以取得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毛主席当即戳穿这一阴谋说:“所谓太平洋会议,就是东方幕尼黑,就是准备把中国变成捷克。”①正是在国际投降主义者的引诱下,一九三九年底至一九四○年初,国民党反动派锨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但是,由于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太平洋会议没能开成,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进犯也被打退了。 在法西斯德国侵占西欧,特别是灭亡法国之后,日本独霸亚洲的野心急刷地膨胀起来。一九四○年八月,近卫内阁正式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妄图在“共荣共存”的幌子下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主宰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大帝国。日本在中国和亚洲的疯狂扩张,加剧了它与美英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这种矛盾,从一九 四一年三月开始,美国国务卿赫尔同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举行秘密会谈。美国想以栖性中国东北为条件,换取日本同意恢复“门户开放”。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毛主席在《揭破远东幕尼黑的阴谋》一文中深刻地揭露:“日美妥协,牺牲中国,造成反共、反苏局面的东方幕尼黑的新阴谋,正在日美蒋之间酝酿普。我们必须揭穿它,反对它。”②日美秘密谈判进行了十个月之久,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日美之间的深刻矛盾,新的远东幕尼黑阴谋未能得逞。 早在一九四O年九月二十三日,日本已占领了印度支那北部, 并于一九四一年五月和法国维希傀儡政权签订了《法日协定》,把越南变成了它在东南亚扩大侵略的基地。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日本又侵占了印度支那南部,对英美在东南亚的势力造成进一 ①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36页。 ②毛浑东:揭破远东基尼黑的阴谋》。《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62页。 ==========第237页========== 228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步的威胁。罗斯福当即要求日军撒出印度支那,美英两国并东结了日本的资金。美日、英日关系急剧恶化。十月,近卫内阁下台,由陆相东条英机上台执政,日本加紧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为了掩盖这个阴谋,日本政府加派特使来栖三郎同美国进行假和谈。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日)清晨,日本海空军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偷袭,击沉了美国军舰八艘,炸伤十 二艘,击毁美机二百五十多架,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十二月八日,美英对日宜战,接着澳大利亚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宜战。十二月十一日,德意日三国缔结新的军事协定,规定三国对英美联合作战到底,保证不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第二次世界火战进一步扩大起来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各国发动全面的侵略攻势。美英长期以来执行纵容日本侵略的“东方幕尼黑”政策,没有认真备战,在日本进攻面前,接连败退。日军于十二月八日侵入菲律宾和泰国,九日侵入马来亚,十日进攻关岛,十九日进攻我国香港,二十三日进攻威克岛。一九四二年一一五月,日军先后侵占了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地。日本侵略势力扩大到东起中途岛,西迄印度东岸,北邻西伯利亚,南临澳洲北岸的广大地区。英美法荷四国在这一地区的岛屿和殖民地,几乎全部落入日本之手。 日本经过长期准备和突然进攻,使它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取得暂时的军事优势,但随着战线的延长,日益感到兵员不足,兵力分散。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开展蓬勃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大大消耗和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有生力量,这给美英组织力量在太平洋上对日军反攻造成有利的条件。 ==========第238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29· 一九四二年五一六月,日本出动联合舰队全部主力,舰艇三百五十艘,飞机一千架,官兵十万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进攻中途岛战役。山本五十六指挥的日本舰队受到严重损失,丧失了四艘航空母舰和大部分舰上飞机的飞行人员。由于中途岛战役的失败,日本在太平祥战场的攻势停顿下来。整个太平祥战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九四二年八月,美军在所罗门群岛开始反攻,发动了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瓜岛)的战役。日军为了夺回瓜岛,从八月底到十月底组织了三次大进攻,但由于制海权和制空权均已丧失,终不能挽回败局。所罗门海战和瓜岛战役使日本海空军损失惨重。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段所占有的优势便告完结,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人战略防御了。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为了巩固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争取早日击败法西斯德国,一九四二年五月和六月,派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访问了伦敦和华盛顿,分别签订了苏英同盟条约和苏美互助协定。三国并达成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英美承担义务于一九四二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是,英美政府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希特勒不甘心德军在莫斯科的惨败,他利用英美拖延开辟第 二战场之机,调集了近四十个师和数千架飞机的兵力,于一九四二年六月开始向斯大林格勒①和高加索大规模进攻。希特勒妄图占领斯大林格勒,然后向北,从东面包抄莫斯科。八月二十三日,德军渡过顿河,开始向斯大林格勒全面进攻。历史上有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展开了。 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是异常激烈、十分艰苦的。德军每天 ①原名塞里律,从一九二五年称斯大林格勒。赫鲁晓夫上台后于一九六一年改称伏尔格勒。 ==========第239页========== 230 第九意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出动上千架飞机,一千多门大炮,进行狂轰褴炸。九月十五日,德寇曾一度攻人城西北部工业区。但是,具有保卫察里津光荣传统的斯大林格勒军民,在斯大林“不让敌人前进一步,用一切力量消灭敌人”的号召下,浴血战斗。每天打退敌人一、二十次冲锋,每条街道都成了消灭法西斯的战场,每座楼房都是难以攻克的堡垒。在大量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后,十一月十九日,苏联军队遵照斯大林“前进,开灭德国占领者,把他们从我们祖国赶出去!”的命令,展开决定性的反攻,五天时间就突破了敌军防线。十二月份,德军二 十个精锐师陷人苏军“钳形攻势”的包围之中,到一九四三年二月 二日,被围敌军三十三万全部被歼,德军元帅鲍利斯率同二十四个将军、九万残兵向苏军投降了。历时一百六十天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以苏联人民的完全胜利宜告结束。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区总共损失了约一百五十万人,三千多辆坦克和三千多架飞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致命地打击了德寇,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因为象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政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因此,这一战“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①。 法西斯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溃败后,又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发动以进攻库尔斯克为主的所谓“夏季攻势”,但仅在十天之内就被粉碎了。七月十二日,苏军转入反攻。敌人节节败退。到一九 四三年十一月,苏联军队解放了斯摩楼斯克、顿巴斯,渡过第聂泊 ①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843一844、841页。 ==========第240页==========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31 河,解放了基辅,共解放了三分之二的沦陷区。斯大林指出:“如果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是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底没落,那末,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它已处于完全覆灭的灾祸之前了。”① 与此同时,北非战场的军事形势急剧变化。一九四O年秋,意 大利法西斯从利比亚侵入埃及,妄图夺取苏伊士运河,切断英国和它的殖民地的联系。此外,意军还占领了英属索马里,侵入肯尼亚、苏丹。一九四○年十二月九日,英军反攻,追击意军进入利此亚,直达阿盖拉。同时,英军在东非也发动反攻,在埃塞俄比亚、英属索马里、意属索马里、肯尼亚等地清除了意军。意大利军队面临被赶出北非的困境。一九四一年初,德国派罗美尔率领数师军队在利比亚登陆,向东发动进攻,包围托卜鲁克,但在利、埃国境为英军所阻。同年十一月,英军再次反攻,占领班加西,到达阿盖拉。一九四二年一月,德意军再次东进,直抵埃及的阿拉曼。十月,蒙哥马利将军率领英军反改,在阿拉曼的坦克战中大败德军,并挥戈西进,占领班加西和的黎波里,逼近突尼斯。十一月八日(星期日),美英联军在北非的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拉巴特、奥兰(瓦赫兰)和阿尔及尔登陆。一九四三年初,美英联军东西夹击德意军队,占领突尼斯城和宾塞特。五月,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一九四三年七月十日,美英军队从西西里岛登陆。七月二十 五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组成了巴多里奥军事专制政权。九月三日,巴多里奥政府向美英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随后美英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的勒佐地区登陆。十月十三日,意大利对德宣战,德意日三国轴心开始瓦解了。 在反法西斯战争发展进程根本转变的形势下,为了讨论有关 ①斯大林:《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六周年纪念>。《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第98页。 ==========第241页========== 232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战争进程和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洛托夫、赫尔和艾登于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九日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议发表了联合宣言,宣称:同盟国家要把战争进行到敌人无条件投降为止,并达成举行三国首脑会议的协议。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的德黑兰举行第一次会晤,即德黑兰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同盟国一致对德作战和战后的一些问题。三国首脑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丘吉尔极力主张在巴尔干开辟第二战场,以便阻止苏联军队向西挺进,实现他们控制欧洲,镇压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目的。但在斯大林的斗争下,会议最后确定英美军队应于一九四四年五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在德黑兰会议前夕,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举行会议。一九四 三年十二月一日,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并规定战后“使朝鲜自由独立”。 第三节德日法西斯的崩溃世界人民 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的英黄斗争亚洲各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彻底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是亚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它不仅有力地援助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而且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初期,毛主席 ==========第242页========== 第三节德日法西斯的崩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233 发表了论持久战,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规定了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战术原则,给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道路。一九四○年一月,毛主席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科学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和纲领,揭示了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无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客观规律。这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发展。这些著作都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来,特别是苏德战争和太平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征服中国并把中国变为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集中了百分之七十五的侵华兵力和百分之 九十五以上的伪军,对我解放区反复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实行 “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一九四O年冬一一一九四一年 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并大搞“曲线救国”,掀起了蒋日伪合流进攻解放区的反动逆流。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雅的时期。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毛主席亲自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使党在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两方面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党领导全体军民展开了粉碎日伪残酷进攻的英勇顽强斗争。一九四三年,解放区军民又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扭转了困难局面,使解放区得到恢复和扩大。这一年,解放区和游击区的人口增加到八千多万,军队恢复到四十七万,民兵二百七十万,党员发展到九十多万。中国的抗战使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陷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使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线上无法组织新的进攻,极大地援助了美英军队的对日作战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国人民坚持的抗日战争决定了日本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第243页========== 234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朝鲜人民在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同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并肩作战。一九三四年,金日成同志把在我国东北的游击队合并,组成朝鲜人民革命军,一九三六年成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一“祖国光复会”,并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一 九三七年六月,金日成同志指挥朝鲜人民革命军越过鸭绿江,解放了普天堡,极大地鼓舞了朝鲜人民的斗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强推行“东亚新秩序”,对朝鲜人民进行血腥镇压,朝鲜人民的抗日战争进人了艰苦岁月。自一九四二年起,朝鲜人民革命军在金日成同志领导下,化整为零,在敌后开展广泛的游击活动,打击日本侵略者。 在胡志明同志和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人民掀起了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一九四○年,北山、南圻、都良相继举行起义。一九四一年五月,胡志明同志领导建立了反法西斯民族统一战线一“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并亲自领导抗日战争,组织游击队、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越南游击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到一九四四年十二月,游击队改编为解放军,解放了高平、北淮、谅山、河江、宣光、太原等省的绝大部分和北江等省的 一部分,并在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政权,实行了民主改革,为夺取全国胜利准备了条件。 一九四二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缅甸。缅甸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抗战,组织游击队,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一九四四年八月,在缅共的倡导下,各抗日党派团体、各阶层人民等一切抗日力量组成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这一统一战线组织的建立,促进了抗日斗争的进一步发展。 一九四二年初,菲律宾共产党组织了抗日统一战线,建立了人民抗日军。在人民抗日军中有华侨组成的“四八支队”,同菲律宾 ==========第244页========== 第三节德日法西斯的崩遗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235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霍查同志 人民并肩作战。一九四五年初,菲律宾人民配合美军登陆发动了总反攻,解放了大片国土,在三个省建立了人民政权。 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人民在本国共产党领导下,也进行着英勇的抗日斗争。马来亚的华侨组成了“星洲华侨义勇军”,同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军并肩作战。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分散在全国各地,开展游击战争。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是对德意法西斯极大威胁的一条内部战线,他们或者始终坚持武装斗争,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消灭入侵者,解放自己的国土;或者胜利地进行了武装起义,解放了自己的国土;或者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敌斗争,使敌人处处受击,在粉碎德意法西斯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在恩维尔·霍查同志(生于一九O八 ==========第245页========== 236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年)的领导下于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八日建立了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后来,组织了民族解放军,成立了民族解放委员会及其总司令部,同德意法西斯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到一九四四年秋,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从法西斯铁蹄下解放出来。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七日,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军经过浴血奋战,解放了首都地拉那,十 一月二十九日,全国获得解放。 南斯拉夫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组织了人民解放军,开展游击战争,歼灭大批敌军有生力量。一九四四年 十月二十日,解放了首都贝尔格莱德,取得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人民也同法西斯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法国人民在法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反法西斯民族阵线,开展反对德国占领者的武装斗争。一九四四年五月,法共领导的游击队和其他抵抗力量统一为“法国内地军”,拥有约五十万名战土。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法共领导人民在全国各地发动武装起义,解放了大片国土。一九四三年六月,戴高乐将军组织了“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次年六月,该委员会改为法国临时政府。 一九四三年意大利投降后,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意大利人民在意大利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占领者和解放祖国的半争。,一九四三年九月,意大利人民成立了民族解放委员会。十月,意大利共产党在北部地区建立了命名为“加里被的”的游击队,后统一为“自由义勇军”,共二十五万余人,其中意大利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就有十五万余人。一九四五年四月,意大利北部爆发总罢工,接着转为武装起义。游击队和起义工人解放了米兰、热那亚、都灵等城市,并处死了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 ==========第246页========== 第三节德日法西斯的崩溃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237 一九四一年,希腊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民族解放阵线和人民解放军,进行反对德意法西斯占领者的英勇斗争。经过 三年的武装斗争,终于在一九四四年秋赶走了德国侵略者,解放了全部国土。 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决定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崩溃。 苏联的胜利反攻第二战场的开辟一九四四年,苏联人民对德国侵略军发起总反攻。夏季,德国法西斯军队全部被驱逐出苏联国土。'苏联军队遵照斯大林“跟踪追击这只受了伤的德国野兽,一直追到它的洞穴里,把它完全打死为止”①的命令,越出国境,进入东欧,直向希特勒法西斯的老巢。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三日,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法西斯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并参加对德作战。同年,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等国先后退出法西斯同盟。至此,希特勒在欧洲拼凑的侵略集团彻底瓦解。 一九四四年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大好。苏联军队迅速地向西挺进,世界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英美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实现称霸欧洲和世界的目的,于一九 四四年六月六日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拖延两年之久的第二战场。 英美联军从法国登陆后,法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巴黎的大部分地方获得了解放。八月二十四日夜,戴高乐将军的军队开始进人巴黎。英美联军继续向东推进,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在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三、 ①斯大林:《苏联全军最高总司令命令(第七O号)。《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 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第124页。 ==========第247页========== 238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国接壤边界上的阿登地区遭到德军强烈的反玫,七天内,英美联军不断后撤。但是,英美联军组织反击,到一九四五年一月十六日,德军这次反攻就完全失败。此后,由于希特勒把大部分兵力调到东线对付苏联军队的进攻,英美联军在西线的进展就再也没有遇到什么严重的抵抗了。 阿登鏖战之时,一九四五年一月六日,丘吉尔曾请求斯大林给予援助。苏联统帅部于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调动一百五十个师的兵力,在一千二百公里长的战线上,提前发动了强大攻势,四十天内歼敌一百一十五万,有力地援助了英美军队,解放了波兰全部国土和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分国土,打开了向柏林进军的道路。 到一九四五年初,法西斯德国的溃败已经为时不远了。为了争取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并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四一十 二日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第二次会晤。 雅尔塔会议通过了关于彻底击败德国,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及战后德国民主化等决议。会议规定,德国投降后将由盟国军队分区加以占领,并在柏林设立一个由盟国最高司令部的代表所组成的管制委员会。此外,会议还决定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一联合国。 在二月十一日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规定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后二、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①大连港“须予国际化,苏联在该 ①外蒙古原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九一一年在沙俄策动下宜布“自治”。一九二 一年蒙古人民革命获得胜利,七月宜布独立。一九二四年五月,中苏签订协定,规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一九二四年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一九四六年一月,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改府承认外辈古独立。 ==========第248页========== 第二节·德日法西斯的崩遗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239 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中东南满两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公司以共同经营之”;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制宪会议。六月二十六日,参加会议的五十一国代表(其中波兰被排斥没有参加,但事后在宪章上签了字)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中国当时派了一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同志参加的代表团出席了旧金山会议,董必武同志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同年十月二十四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宜告联合国正式成立。参加签字的五十一个国家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 联合国宪章规定其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但是,美帝国主义,后来还有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改治,肆意践踏联合国宪章,利用联合国做了很多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各国人民意愿的事情,竭力把联合国变成它们的侵略工具。 德日法西斯的崩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一九四 五年,苏联军队展开了强大的军事攻势,迅速向西推进。四月九日,苏联军队攻克了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现名加里宁格勒),十三日,攻克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时,苏联军队已经逼近德国东部边界,准备向柏林进军,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的最后一击。 可是,英美帝国主义却同法西斯德国秘密谈判,谋求单独媾和。一九四五年三月,德国向英国表示,在保留法西斯制度的条件下愿意与英美媾和,四月又表示同意向英美投降,并准备在英美军队到达之前抵挡苏军。与此同时,德国法西斯敞开西线,把五十万 ==========第249页========== 240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军队和大批飞机、坦克从西线调至东线,妄图抵挡苏联的进军。英美军队利用这一时机,于一九四五年三月七日渡过莱茵河,四月占领了鲁尔和德国西部、南部地区,并企图抢先于苏联占领德国北部地区和柏林,以便在德国确立自已的统治。 在这种形势下,苏联军队向柏林迅速进军。四月十八日,突破了通往柏林的三道防线,二十五日,包围柏林,开始了攻克柏林的战斗。四月三十日,在澈烈战斗中,苏联军队把胜利红旗插上了柏林国会大厦。希特勒绝望自杀。五月二日,苏联军队攻克了柏林。苏军和英美军在易北河会师。五月七日,德军总参谋长约德尔等在法国兰斯向美英盟军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九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等在柏林向苏、美、英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德国法西斯崩遗了。欧洲战场上的战争宜告结束。 战胜希特勒法西斯,是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也是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是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胜利。 六月五日,苏美英法四国代表签署了关于德国战败和四国政府行使德国境内的最高权力的公告,并公布了关于占领区的协定:东区由苏联占领,西北区由英国占领,西南区由美国占领,西区由法国占领。 为了巩固对法西斯德国的胜利和加速结束对日战争,苏美英 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七月二十八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于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七日至八月二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第三次会晤,即波茨坦会议。 苏英美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等文件宜告必须彻底肃清法西斯主义,消灭德国垄断组织和军事潜力,在民主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德国的政治生活。苏美英三国代表讨论和重新划定了波 M- ==========第250页========== 第三节德日法西斯的崩遗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241 兰国界。三国代表基本上根据寇松线划定了被苏边界,规定奥得河和尼斯河以东的领土,以及东普鲁士南部和但泽(现名革但斯克)归波兰。东普鲁士北部和哥尼斯堡划人苏联。 会议决定,设立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负责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准备工作。 在东方战场上,日本帝国主义日益陷于困难重重,朝不保夕。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救援它侵入南洋的孤军和准备以中国大陆作为它垂死挣扎的基地,急需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于 一九四四年三月,向国民党战场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闻风溃遁,八个月中丢掉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致使大片国土沦于敌手,六千多万同胞陷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然而,这时解放区军民却克服了严重困难,在国民党丢失的地方从日军背后展开猛烈的局部反攻,取得一连串的巨大胜利。一九四四年击毙、击伤和俘虏日伪军共三十五万多人,使日本侵略军这次“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冒险完全失败。到 一九四五年春,解放区面积扩大到九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九千 五百五十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九十一万,民兵二百 二十万。为了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把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于一九四五年 四月二十三日,在延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为我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傻略者,建设新中国”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路线,这就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①毛浑东:《两个中国之命运。《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28页。 ==========第251页========== 242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亚洲各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和奴役的斗争,极大地牵制和分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兵力,使日本帝国主义的泥足越陷越深,决定了它的灭亡。这给美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对日作战造成了极其有利的形势。在西南太平洋,自瓜岛战役之后,一九四三年,美军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转人反攻,取得胜利。一九四四年,美军占领了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群岛,其中在塞班岛和关岛的争夺战最为激烈,双方都有重大的伤亡,日军皆被迫败退。一九四五年一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二月,占领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与此同时,在缅甸战场上,缅甸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发动了全民起义,配合盟军的反攻, 五月初解放了仰光,将日军赶出了缅甸。六月,美军占领了冲绳岛,并加紧空袭日本本土。 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被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政府也正式加人了波茨坦公告。然而,日本拒不投降,仍然负隅顽抗,并向苏联提出关于调停太平洋战争的建议。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声明,“自八月九日起,苏联将认为自己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清晨,苏联军队分兵 三路向我国东北迅速挺进,苏联太平洋舰队也投人了战斗。 八月九日,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明确地指出:“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①于是我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的武装部队,向日本侵略军展开全线总反攻。八月十四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与此同时,朝鲜、越南等亚洲各国人民也发动了歼灭日 ①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毛祥东选集》合订本,第1018页。 ==========第252页========== 第三节德日法西斯的崩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243 军、解放祖国的斗争。八月十五日,金日成同志领导的朝鲜人民武装力量,在苏联军队的援助下,解放了朝鲜北部。越南人民举行“八月革命”,解放了河内、太原等重要城市,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同志担任共和国政府主席。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代表最后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在日本帝国主义行将全面崩遗的前夕,美帝国主义为了抵销中苏等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国际影响,抢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把它当时仅有的两颗原子弹于八月六日和九日扔在日本广岛和长崎,进行原子讹诈。然而,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① 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宣告了延续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崩溃,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而结束。胜利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 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德意日法西斯之间的 一场大搏斗,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帝国主义企图通过战争来争霸世界,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结果和它们的愿望正相反。战争教育和唤醒了人民,引起了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冲破了国际帝国主义阵线。第 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中国、东欧和亚洲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使国际帝国主义阵线垮掉了一大片。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出现了巨大的革命风暴,许多国家赢得了独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是为争 ①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031页。 ==========第253页========== 244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火胜利 取自由和解放而团结起来的各国人民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毛主席在总结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时指出:“如果说,十月革命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那末,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就是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①正是在反法西斯的第 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形势下,社会主义在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取得了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世界人民胜利的局面得到了发展和巩固。从此,世界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赂>。《毛泽东选集)、合1订本,第1249-1250页。 ==========第254页========== 245 大事年表 1917,11.7 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18.1 阿根廷成立国际社会主义党,一九二○年改称为共产党 1918.3 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918.8-9 日本“米骚动” 1918.10-11 列宁写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 1918.11 德国和奥匈帝国爆发革命。奥匈帝国瓦解,东南欧各民族独立国家诞生 1918.11.11 康边停战协定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8.12 德国共产党成立 1919.1 柏林工人起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被害 1919.1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人总罢工,造成“流血星期” 1919.1-6 巴黎和会 1919.3 朝鲜“三·一”反日人民起义。埃及反英武装起义 1919.3.26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成立 1919.3.21-8.1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1919年春到1920苏锻反对协约国三次武装干涉的胜利1919.4.13-5.1德国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1919.4-1922.2 印度第一次反英运动高潮 1919.5.4 中国“五·四”运动 1919.6 凡尔赛和约签订。国际联盟成立 1919-1922 土耳其基马尔资产阶级革命 1919.8…-9 美国两个共产党成立(一九二一年合并) - ==========第255页========== 246 大事年表 1919.9 墨西哥共产党成立 1920.5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成立 1920.7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英国共产党成立 1920.12 法国共产党成立 1920--192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1.3 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经济政策 1921,6 南非共产党成立 1921.7.1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11一1922.2华盛顿会议1922.1 智利共产党成立 1922.2.28 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 1922.3 巴西共产党成立 1922.3-4 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当选为党的总书记 1922.4 热那亚会议。苏德签订拉巴洛条约 1922.7 日本共产党成立 1922.10 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12.31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3.1-1924 法比军队占领鲁尔 1923.10 德国汉堡工人武装起义 1924 英国工党政府和法国左翼联盟执政。资本主义各国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1924.1.21 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逝世 (一八七O一一九二四) 1924.7 通过道威斯计划。美国被迫从多米尼加撤军 1924一1927 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5 签订罗迦诺公约 1925-1926 叙利亚人民反法起义。摩洛哥人民反对西、法帝国主义武装斗争 1926.3 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 1926.5 英国工人总罢工 ==========第256页========== 大事年表 247 1926 尼加拉瓜爆发桑迪诺领导的反美游击战争 1925.12一1927.1印尼人民反荷武装起义1927 中国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风山根据地的建立 1927.12 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托洛茨基一季诺维也夫反党集团的被粉碎 1928-1932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8 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签订 1928-1929 法属刚果布拉柴维尔铁路工人反法武装起义 1928-1930 安哥拉工人和农民举行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1929.6 拉丁美洲各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会议 1929.8 通过杨格计划 1929.11 联共(布)中央全会,布哈林反党集团被粉碎 1929-1931 英国第二次工党政府执政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0-1931 印度第二次反英运动高潮。白沙瓦、绍拉普尔起义 1930.2 越南共产党成立 1930.5 越南义安一河静苏维埃运动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开始 1933.1 德国希特勒上台 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3.8 古巴人民推翻马查多独裁政权 1933.11 美国承认苏联,美苏建交 1934.2 法国人民粉碎法西斯分子的武装暴乱 1934.9 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1934.10 西班牙工人反法西斯武装起义 1934-1936 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5.1 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毛主席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1935,7-8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10一1936.5埃塞俄比亚人民反对意大利法西斯侵胳的斗争1935.12 中共中央瓦窑堡政治局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纲领和策略的制定 ==========第257页========== 248 大事年表 1936.2.26 日本发生法西斯军事政变,三月,广田弘毅上台 1936.3 德国斯毁凡尔责和约和罗迦诺公约,进兵莱茵区 1936.5 金日成领导的胡鲜祖国光复会成立 1936.5 法国工人阶级反对法西斯和反对垄断资本斗争的高潮 1936.7一1939.3 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1936.11 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1938 苏联破获托洛茭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反革命阴谋集团 1937.6 日本近卫文磨上台 1937.6 朝鲜抗日人民武装奇袭普天堡战役的胜利 1937.7.7 “芦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1937.8 委内瑞拉共产党成立 1937.秋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7.11 意大利加人“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一罗马一东京”侵略轴心形成 1938.3 德国吞并奥地利。悬西哥卡德纳斯政府领布石油工业国有化法令 1938.9 英法德蔗幕尼器协定。不八,德国侵占捷克的苏台德区。拉丁美洲劳工联盟成立 1939.3.15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1939.4-8 苏英法三国谈判 1939.8.23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39.9.1 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1939.9--1940.5 西欧战场上的“奇怪的战争” 1940.1 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1940.4-5 德园侵入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 1940.5 英国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1940.6.22 法国投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18日,戴高乐号召进行抵抗并建立“自由法国”运动 1940.9 德意日柏林公约签订 1941.3 德军在北非发动攻势 1941.4 德国侵入希腊、南斯拉夫。苏日中立条约签订 ==========第258页========== 大事年表 249 1941.6.22 德国法西斯侵入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1.7-8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1941.10 日本东条英机上台 1941.11.8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成立,选出以恩维尔·霍查同志为首的临时中央委员会 1941.12.7 甘本袭击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12-1942. 日本侵占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缅,东南亚 5.2 各国人民陆续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42.5-8 日美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1942.8-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2.11 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 1943.6 共产国际宜告解散 1943.夏 苏联发动库尔斯克战役 1943.7 美英军队在西西里登陆 1943.7 意大利退出法西斯联盟 1943.11-12 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 1943.12.1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4.6.6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4.7 福斯特同志领导批判白劳德路线,重建美国共产党 1944.8.23 罗马尼亚人民起义,罗马尼亚解放 1944.8 法国人民反法西斯武装起义胜利,巴黎等地区解放 1944.秋 希腊人民解放军解放金国。十月,英军在希腊登陆后,勾结反动派镇压爱国军民 1944 危地马拉人民革命,推翻鸟维科反动政权 1944.11.29 阿尔巴尼亚人民起义,阿尔巴尼亚解放 1945.2 苏美英三国首脑雅尔塔(克里米亚)会议 1945.4-6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毛主席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1945.4 意大利人民反法西斯武装起义胜利 1945.4-6 旧金山会议,联合国成立 1945.5 苏军攻克柏林,五月八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第259页========== 250 大事年表 1945.7-8 苏美英三国首脑波茨坦会议 1945.8.8 苏联对日本宣战 1945.8.9 毛主席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伟大号令,中国人民举行大反攻 1945.8.15 朝鲜北部解放。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 1945.8.15-30 越南八月革命,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九月“日) 1945.9.2 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4--1945 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相继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1948.9.9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60页========== 251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A (Y) 阿尔德罗万迪一马雷斯 Aldrovandi- AJbpOBaHH- 科迪 Marescotti MapecKoTTH 阿曼努拉一汗 Amanullah Khan AMaHynna-xaH 阿森尼亚 Azana AcaHba 艾伯特 Ebert 26epT 艾德礼 Attlee 3TTSH 艾登 Eden MneH 埃里奥 Herriot 3ppHo 埃喜荷恩 Eichhorn xropH 奥兰多 Orlando OpaHno B ( 巴本 Papen Nane 巴蒂斯塔 Batista BaTHcra 巴多里奥 Badoglio BaoJbo 巴尔都 Barthou Bapry 白里安 Briand BpuaH 鲍尔温 Baldwin BonIyH 鲍利斯 Paulus ΠayJroC 贝当 Petain neToH 贝奈斯 Benes BeHe ==========第261页========== 252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贝斯泰罗 Besteiro Becreapo 勃列日涅夫 Brezhnev EpexkHeB 勃鲁姆 Blum BJIIOM 伯恩施坦 Bernstein BepHuTeH 博内 Bonnet BOHH 布哈林 Bukharin ByxapuH 布兰德勒 Brandler Bpaunnep 布鲁宁 Briining BpIOHHHr C() 紫姆斯福 Chelmsford enmc中opA 策烈铁里 Tsereteli LIeperen 查莫洛 Chamorro uamoppo 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 LanxoBcKHA 柴鲁尔 Zaghlul 3arnya D(勿) 达尔文 Darwin HapBHH 达拉第 Daladier Hajambe 戴高乐 de gaulle e ToJb 丹吉 Dange Hanre 丹马拉卡 Tan Malaka TaH MaJaka 道尔斐斯 Dollfuss Ⅱoi6中yC 道威斯 Dawes Haysc 邓尼金 Denikin IeHHKHH 迪亚斯 Diaz ΠHac 杜鲁门 Truman TPyM3H 多列土 Thorez Tope3 E() 恩格斯 Engels ==========第262页==========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253 F(C) 范齐蒂 Vanzetti BaHueTTn 费舍 Fischer ΦH山ep 佛朗哥 Franco ΦaHKO 弗兰格尔 Wrangel BpaHreb 伏龙艺 Frunze ΦpyH3e 福斯特 Foster 中ocrep 福特 Ford 中opn 福瓦德 Fuad Φyar G(《) 甘地 Gandhi TaHau 高尔察克 Kolchak Konyak 哥特瓦尔德 Gottwald ToBaJb 葛兰西 Gramsci Ipamwn 戈林 Goering Tepnar 戈培尔 Goebbels Te66enbc 格棱纳 Groner Tperep 古比雪夫 Kuibyshev Kya6blweB 古诺 Cuno KyHo 古契柯夫 Guchkov Ty4KOB H() 哈尔巴依 Garbai rap6a片 哈里法克斯 Halifax Tai中aKc 哈塞 Haase Taaae 汉德森 Henderson TeHnepcoH 汉伦 Henlein TeHneH 赫尔 Hull X9JJ 赫魯晓犬 Khrushchev XpyueB ==========第263页========== 254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赫斯 Hess Tecc 胡佛 Hoover TyBep 霍查 Hoxha XonxKa 霍尔 Hoare Xop 霍尔蒂 Horthy XopTH J(니) 加里宁 Kalinin KaHHHH 加米涅夫 Kamenev KameHeB 加萨多 Casado Kacano 加香 Cachin KaweH 捷尔任斯基 Dzerzhinsky xKepHHCKH 基洛夫 Kirov KHpOB 基罗加 Quiroga KHpora 基马尔 Kemal Kemab 季米脖洛夫 Dimitrov IKMHTPOB 季诺维也夫 Zinoviev 3HHOBbeB 吉斯林 Quisling KBHCJHHT K() 卡巴列罗 Caballero Ka6anbepo 卡德纳斯 Cardenas Kapnenac 卡列斯 Calles Kanbec 卡罗利 Karolyi KapobH 凯洛格 Kellogg KenJor 凯特尔 Keitel KeiTeJb 考茨基 Kautsky KayTCKn 科尔尼洛夫 Kornilov KOP HHJTOB 克拉斯诺夫 Krasnov KpaCHOB 克劳德尔 Claudel KJIoIeJIb 克雷孟梭 Clemenceau KemaHco ==========第264页==========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255 克伦斯基 Kerensky KepeHcK 克虏伯 Krupp Kpynn 柯立芝 Coolidge Kynam 孔非 Kunfi KyH中H 寇松 Curzon Kep3oH 库切克汗 Kuchek Khan KyqeK-xaH 库恩 Kun KyH L(为) 赖伐尔 Laval JaBaJb 雷诺 Reynaud PeiHo 勒鲁斯 Leroux Jepyc 里宾特罗甫 Ribbentrop PH66eHTpon 里德 Reed PHI 李顿 Lytton JIHTTOH 李可夫 Rykov PbIKOB 李卜克内西 Liebknecht JH6KHexT 李沃夫 LVoV JIbBOB 列宁 Lenin JeHHH 列城纳 Levine JeBHHe 罗夫斯顿 Lovestone JOBCTOH 罗卡尔特 Lockhart JIoKKapT 罗拉特 Rowlatt PoyueTT 罗美尔 Rommel POMMeJIb 罗斯福 Roosevelt Py3BeJbT 鲁登堡 Ruthenberg PyTeH6epr 路易·乔治(劳合·乔治) Lloyd George IIom-LKop真K 卢森堡 Luxemburg JoKceM6ypr M (n) 马查多 Machado 【Mauano ==========第265页========== 256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马克思 Marx MapKc 马奇诺 Maginot MaxHHo 马斯洛夫 Maslov MacnoB 菱考埃 McCoy Makko 麦克阿瑟 MacArthur MakapTyp 麦克唐纳 MacDonald MaKoHanb 米留柯夫 Miliukov MHJIOKOB 摩拉 Mola Mona 莫洛托夫 Molotov MOJOTOB 墨索里尼 Mussolini MyCcoJHHH 莫斯里 Mosley MoCJH 蒙哥马利 Montgomery MoHTroMepH 孟太古 Montagu MOHTero 穆罕默德 Mohammed MyxaMMen 穆勒 Miller MroJIep N() 涅格林 Negrin HerpHH 诺斯克 Noske Hocke 0(E) 欧文 |Irwin MpBMH P(安) 德利 Peidl Πeiπb 皮克 Pieck ΠIHK 庇右 Pugh ΠbO 普恩加来 Poincare [yaHkape 普列汉诺夫 Plekhanov TjexaHoB Q(<) 切尔诺夫 Chernov yepHoB ==========第266页==========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257 丘吉尔 Churchill HepunJJb S(λ) 萨柯 Sacco CaKko 萨莫埃里 Szamuely CaMy JH 桑迪诺 Sandino CaHIHHO 塞尔达 Cerda Cepaa 塞拉西 Selassie CenaccHe 塞斯皮蒂斯 Cespedes Cecnenec 圣马丁 San Martin CaH MapTHH 史丁纳 Stinnes CTHHHec 史汀生 Stimson CTHMCOH 旭丹 Chautemps LIoTaH 舒士尼格 Schuschnigg LIyHHr 斯大林 Stalin CTaJHH 斯达汉诺夫 Stakhanoy CTaxaHoB 斯达维斯基 Stavisky CTaBHccK 斯莱希尔 Schleicher LIIneaxep 斯米尔诺夫 Smirnov CMHPHOB 斯维尔德洛夫 Sverdlov CBepJoB 苏布希 Subhi Cy6xH 苏加诺 Sukarno CykapHo T(ㄊ) 台尔曼 Thalmann TenbMaH 托洛茨基 Trotsky TPOLKH 特鲁希略 Trujillo TpyxHJIbO U(又) 乌维科 |Ubico y6HKO ==========第267页========== 258 人名中外文对照袭 W (X) 威克斯 Vyx BukC 威尔逊 Wilson BHJIbCOH 魏刚 Weygand Bearan 威廉 Wilhelm BuJbreJbM X (T) 西门 Simon CaMoH 希姆菜 Himmler THMMJep 希特勒 Hitier Turnep 西特林 Citrine CHTPHH 谢德曼 Scheidemann [IleneMaH 谢苗诺夫 Semyonov CemeHoB 兴登堡 Hindenburg THHneH6ypr Y (D) 亚历山大 Alexander AnekcaHap 杨格 Young FOHr 伊里戈延 Irigoyen MpuroeH 约德尔 Yodl MomJIb 尤登尼奇 Yudenich OeHI叫 Z (F) 扎娣图 Zauditu (Zawditu) 3aynury 赛斯-英夸特 Seyss-Inquart 3encc-MHKBapT 张伯伦 Chamberlain uemoepjeh ==========第268页========== 259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A (Y) 阿登 Ardernes ApaeHHbI 阿杜瓦 Adowa (Adua) Anya 阿芙乐尔 Aurora ABpopa 阿盖拉 Agheila (Al'Ugaylah) 9Jb-Areia 阿拉曼 Alamayn(El-Alamein) Jb-AnaneH 阿尔及尔 Algiers AJIKHP 阿尔萨斯 Alsace DJb3ac 阿默达巴德 Ahmadabad AxMana6an 阿姆利则(阿姆里察) Amritsar AMpnTcap 阿塞拜疆 Azerbaydzhan A3ep6ankaH (Azerbaijan) 阿斯都里亚 Asturias AcTypHa 爱琴海 Aegean Sea Sreickoe Mope 爱沙尼亚 Estonia ○CTOHHA 安那托利亚 Anatolia AHaToHa 安卡拉 Ankara AHKapa 奥得河 Oder R. Oupa p. 奥德 Oudh AyA 敖德萨 Odessa Onecca 奥科塔尔 Ocotal OKOTaJIb 奥兰(瓦赫兰) Oran OpaH 奥连特 Oriente OpHeHTe ==========第269页========== 260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B() 巴多利 Bardoli Bapnon 巴库 Baku Baky 巴黎 Paris ΠapHK 巴尔干 Balkan BankaHb 巴伐利亚 Bavaria BaBapns 巴塞尔 Basel Basenb 巴塞罗那 Barcelona BapcenoHa 白俄罗斯 Byelorussia Benopyccna 白海 White Sea Benoe mope 白沙瓦 Peshawar ΠewaBap 班加西 Bengasi BeHra3H 北布哥维纳 North Bukovina CeBepHa月ByKoBHHa 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Benrpan 贝尔法斯特 Belfast 5eI中acT 贝斯特加登 Berchtesgaden BepxrecraneH 宾塞特 Bizerte Bu3epra 彼得格勒 Petrograd Πerporpaa 比萨拉比亚 Bessarabia Beccapa6na 波旁宫 Palais-Bourbon Byp6oHCKH ABopeu 波茨坦 Potsdam norcnaM 伯尔尼 Bern BepH 柏肯海德 Birkenhead BepkeHxea 柏林 Berlin BepJHH 波罗的海 Baltic Sea BanTHackoe Mope 波希米亚 Bohemia BoreMHa 波兹南 Poznan (Posen) TIo3HaHb 布达佩斯 Budapest ByπaneuT 布拉格 Prague (Praha) Npara 不来梅 Bremen BpemeH ==========第270页==========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261 布列斯特 Brest BpecT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By3Hoc-Aipec C() 察里津 Tsaritsyn LapHIbIH D(勿) 大不里士 Tabriz Te6pn3 大马士革 Damascus IaMack 丹吉尔 Tangier TaHxkep 但泽 Danzig aHuur 德黑兰 Teheran TerepaH 德里 Delhi Ien 得上安 Tetouan TeryaH 地拉那 Tirana Tupana 的黎波里 Tripoli TpHno 的里雅斯特 Trieste TpnecT 底特律 Detroit HerpoT 多瑙河 Danube R. IyHa p. 顿巴斯 Donbass ΠoH6acc 顿河 Don R. HoH p. 顿涅茨 Donetsk OHeLK 东普鲁士 East Prussia BocrouHa npyccHa 冬宫 Winter Palace 3HMHHǚABopeI 都灵 Turin TypHH 杜塞尔多夫 Duisseldorf Ioccenbaop中 敦刻尔克 Dunkerque IOHKepK (Dunkirk) E(は) 俄罗斯 Russia PoccHa ==========第271页========== 262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F (C) 凡尔赛 Versailles Bepcaltb 非斯 Fez Φec 伏尔加格勒 Volgagrad Bonrarpan G ( 高加索 Caucasus KaBKa3 格但斯克 Gdansk TaHbCK 戈腊黑 Korahe Toppaxa 哥拉克浦尔 Gorakhpur Topakknyp 哥尼斯堡 Konigsberg Kenurc6epr 格拉斯哥 Glasgow Tnasro 哥德斯堡 Godesberg Tonec6epr 瓜达尔卡纳尔岛 Guadalcanal I. IBaπankaHano. 关岛 Guam I. Tyam o. 关塔那摩 Guantanamo TyaHraHamo H() 哈拉尔 Harar (Harrar) Xapap 哈尔兹堡 Harzburg Tapu6ypr 哈尔科夫 Kharkoy XapbKOB 哈萨克斯坦 Kazakhstan KasaxcTaH 哈瓦那 Havana I'aBana 海参威 Vladivostok BnanHBOCTOK 海牙 The Hague Taara 汉堡 Hamburg Tam6ypr 华盛顿 Washington BawHHrTOH J(4) 吉布提 Djibouti IKH6yTH ==========第272页==========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263 吉兰 Gilan THnaH 基尔 Kiel KHJb 基辅 Kiev KHeB 加尔各答 Calcutta KaJbKyTa 加来海峡 Pas de Calais Πa-e-Kae 加里宁格勒 Kaliningrad KanuHHHrpan 加罗林群岛 Caroline I. KapoJHHckHe o-Ba 加泰罗尼亚 Catalonia KaTaJoHHa 谏义里 Kediri Kenupn 旧金山 San Francisco CaH-ΦpaHIHCKO K() 开罗 Cairo Kaup 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 Casablanca Kaca6naHka 康边 Compiegne KoMnbeH 考文垂 Coventry KoBeHTp 科西嘉 Cotse (Corsica) Kopcaka 科希策 Kosice KowHue 克拉夫顿 Clifton KnaBeH 喀琅施塔得 Kronshtadt KpoHuTaIT 克里米亚 Crimea (Krym) KPbIM 克里姆林官 Kremlin KpeMJb 库贝瓦 Courbevoie Kyp6eBya 库尔斯克 Kursk KypcK 昆塔尔 Quintal KHHTaJb 库页岛 Sakhalin I. CaxapHH o. 库兹涅茨 Kuznetsk Ky3HeuK L(ㄌ) 拉巴洛 Rapallo PanaJno 拉巴特 Rabat Pa6ar ==========第273页========== 264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拉合尔 Lahore Jaxop 拉脱维亚 Latvia JaTBH牙 拉兹里夫 Razliv Pa3JHB 莱比锡 Leipzig J】eanunr 莱茵河 Rhine R. PeaH p. 兰开夏 Lancaster JIaHkacrep 勒阿弗尔 le Havre Tasp 勒佐 Reggio Penko 里加 Riga Pura 立陶宛 Lithuania JuTBa 列宁格勒 Leningrad JeHnurpa 伦敦 London JOHIOH 罗迦诺 Locarno JokapHo 洛林 Lorraine JoTapHHrHa 洛桑 Lausanne Jo3aHHa 罗斯托夫 Rostov PoCTOB 鲁尔 Ruhr Pyp 吕宋岛 Luzon I. JIycoH o. 吕塞斯海姆 Riisselsheim ProccenbreM M (n) 马德拉斯 Madras Manpac 马德里 Madrid MapH肛 马格里布 Magrib (Maghreb) MarpH6 马卡累 Makale (Makalle) Makane 马里亚纳群岛 Mariana I. MapHaHcKHe o-Ba 马尼拉 Manila MaHwna 马其顿 Macedonia MakenoHH 马赛 Marseille MapceJb 马绍尔群岛 Marshall I. MapwaJoBbo--Ba· 米兰 Milan MHnaH ==========第274页==========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265 摩拉维亚 Moravia MopaBHa 莫斯科 Moscow MockBa 孟加拉 Bengal BeHran 孟买 Bombay BoM6e 摩尔曼斯克 Murmansk MypMaHcK 慕尼黑 Miinich MIOHxeH N(3) 纳依 Neuilly Henn 南第罗尔 South Tirol HOKHbI THPOJb 尼罗河 Nile R. Hun p. 尼斯 Nice Huuua 尼斯河 Neisse R. Huca'p. 纽约 New York HbiO-MopK 诺尔 Nord Hop 诺曼底 Normandie HopMaHAHA (Normandy) P(安) 旁遮普 Punjab ΠeHKa6 普鲁士 Prussia Πoyccn符 Q() 齐格弗里德 Ziegfried 3Hr中pHa 齐美尔瓦尔德 Zimmerwald LIHMMepBaJb 乔里乔拉 Chauri Chaura uaypH-uaypa 切欣 Teschen TeLUHH R(ㄖ) 热那亚 Genoa TeHya 日内瓦 Geneva KeHeBa ==========第275页========== 266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S() 萨尔 Saar Caap 萨尔布吕肯 Saarbrucken CaapopiokeH 萨尔瓦多 Salvador CanbBanop 萨克森 Saxony CaKcoHH牙 萨马拉 Samara Camapa 萨摩亚 Samoa Camoa 萨瓦 Savoie (Savoy) CaBo 塞班岛 Saipan I. CainaH o. 塞尔维亚 Serbia Cep6na 色当 Sedan CenaH 色佛尔 Sevres CeBp 色雷斯(色腊基) Thrace 重paKH 绍拉普尔 Sholapur [IIonanyp 圣康坦 St-Quentin CeH-KanreH 圣日耳曼 St-Germain CeH-KepmeH 梭罗(苏腊卡尔塔) Solo (Surakarta) Cono(Cypakapra,) 索姆河 Somme R. Comna p. 斯大林格勒 Stalingrad CTanHHrpa 斯洛伐克 Slovakia CJOBaKH 斯莫尔尼宫 Smolny CMOJIbHbIH 斯特雷萨 Stresa Crpe3a 斯图加特 Stuttgart ITyrrapT 苏格兰 Scotland LIoTaHAH 苏门答腊 Sumatra CymaTpa 苏台德区 Sudetanland CyneTbI 苏伊士 Suez Cyau 所罗门群岛 Solomon I. COJIOMOHOBbI 0-Ba ==========第276页==========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267 T(去) 塔吉克 Tadjikistan Tanx HKHcTaH 坦波夫 Tambov TamooB 特里尔 Trier TpHp 特利亚农 Trianon TpHaHoH 特仑蒂诺 Trentino TpeRTHHO 田纳西 Tennessee TeHHeccn 托卜鲁克 Tubruq (Tobruk) ToopyK 土库曼 Turkmenia TypkMeHHa (Turkmenistan) 图拉 Tula Tyna 图林根 Thuringen T:OPHHTHS阴 图卢兹 Toulouse Tyuysa U(又) 鸟克兰 Ukraine ykpanHa 乌拉尔 Ural ypan 乌兹别克 Uzbekstan y36ekcTaH W (X) 外喀尔巴阡乌克兰 Trans-Carpathian- 3akapnarckaa Ukraine ykpanHa 万隆 Bandung BaHayHr 万丹 Bantam (Banten) BaHraM 威克岛 Wake I. ysuk o. 魏玛 Weimar Beamap 维希 Vichy BH山H 维也,纳 Vienna Bena X (T) 西伯利亚 Siberia CH6HPb ==========第277页========== 268 地名及其他名词中外文对照表 西里西亚 Silesia CIIe3H分 西西里 Sicily I. CHIH正牙O。 西雅图 Seattle CHaT 新几内亚 New Guinea HoBaa IBHHea Y (1) 亚的斯亚贝巴 Addis Ababa Anc-A6e6a 雅尔塔 Yalta 克ITa 雅加达 Djakarta IIxKakapra 雅罗斯拉夫尔 Yaroslavl pocnaBJb 亚美尼亚 Armenia ApMeHHa 亚眠 Amiens AMbeH 亚琛 Aachen AxeH 仰光 Rangoon PaHryH 英维哥顿 Inver gordon MHBepropnoH 易北河 Elbe R. 356a p. 伊斯特利亚 Istria HcTpHa 伊斯坦布尔 Istanbul CTam6yJ Z(ㄗ) 珍珠港 Pearl Harbor ΠHpI-Xap6op 直布罗陀 Gibraltar Tu6panrap 中途岛 Midway I. MHy o. 爪哇岛 Java I, ABa o. ==========第278页==========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攻打冬官,夺取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攻打冬宫的 阿芙乐尔巡 洋舰 I ==========第279页==========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官 一九一九年五月俄国革命士兵保卫彼得格勒 II ==========第280页==========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德国水兵起义 一九一九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 领导人一库思·贝拉 III ==========第281页========== 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福斯特 一九二六年五月英国工人总罢工 IV ==========第282页========== 一九一八年 日本劳动群 众捣毁米店 一九二二年印度反英示威 V ==========第283页========== 一九二六年印尼起义军炸毁火车 一九二三年土耳其军队开进伊斯坦堡 VI ==========第284页========== T配局品B 一九一九年埃及农民在开罗举行示威 尼加拉瓜反美 游击战争的著 名领袖桑地诺 VII ==========第285页========== Y LNG LIVE THE 8030 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 一九二四年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追悼无产阶级导师列宁的群众大会 VIn ==========第286页========== 一九一九年签订凡尔赛和约 食段0e2Bg0银Q股2a到r24 一九二一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IX ==========第287页========== 一九二九年经济危机时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的混乱状况 一九三O年美国 费城失业工人举行集会反对失业 X ==========第288页========== 美国华盛顿的“胡佛小屋”(贫民窟) 一九三六年日本“二·二六事件”的叛军 XI ==========第289页========== 一九三五年在法国巴黎巴斯底广场举行的反法西斯示威游行 一九三四年英国伦敦失业工人的示威游行 XII ==========第290页========== SANOSPIRINA 一九三六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武装群众奔赴前线抗击法西斯 延安人民支持 西班牙人民反 法西斯斗争的 示威游行 XIII ==========第291页========== 一九三七年六月朝鲜普天堡大捷 朝鲜人民革命军所写的“打倒日本法西斯 XIV 军阀!”等革命口号 ==========第292页========== 一九三0一一九三一年越南义安一河静苏维埃的赤卫队员 一九三八年五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反法西斯、反殖民主义的群众大会 XV ==========第293页========== 殖民统治下的非洲儿童 抵抗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埃塞俄比亚军队 XVI ==========第294页========== 60 HOME GPINCO 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示威。图上文字为:“美国佬滚回去!” 06pE6- 墨西哥一九三八年的反法西斯游行 XVII ==========第295页========== 芦沟桥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八路军和民兵在山西农村追歼日本侵略军 XVIII ==========第296页==========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七日斯大林在红场检阅即将奔赴前线的苏军战士 一九四二年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抗击德国侵略者 XIX ==========第297页==========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海空军袭击珍珠港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德黑兰会议。自左至右: 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XX ==========第298页========== 一九四四年夏法国游击队在南部城市中搜查德国法西斯分子 一九四五年四月意大利人民处死墨索里尼,并将他倒吊在米兰广场上 XXI ==========第299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山河好大 一九四五年八月 八路军解放华北重要城市张家口 XXII ==========第300页========== 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六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图为毛主席在大会上致闭幕词。旁边坐着的是周恩来同志 XXIII ==========第301页========== 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德军参谋长约德尔等在法国兰斯向美英盟军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签署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XXIV ==========第302页==========